怄气

òu qì [ ou qi]
繁体 慪氣
注音 ㄡˋ ㄑ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怄气 òuqì

(1) 生闷气,心怀不满

不要怄气
sulk

词语解释

  1. 闹情绪,生气。

    《红楼梦》第二六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慪气,也觉没趣。”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没想到把我分到后方,我就怄气,觉得上级瞧不起我。”

引证解释

⒈ 闹情绪,生气。

《红楼梦》第二六回:“如今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现在他家依栖,若是认真慪气,也觉没趣。”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十三章:“没想到把我分到后方,我就怄气,觉得上级瞧不起我。”

怄气的网络释义

怄气

  • 怄气指生闷气,心怀不满。
  • 《现代汉语词典》只“怄”下立有“怄气”及“使怄气”二义,并将“呕”作“怄”的异体。新5版则只用“怄”。其排除“殴”的使用无疑是对的,因“殴”,音ōu,本义为击打,属音近借用。但确定用“怄”、“呕”,实亦未当。“怄”虽从“心”,字形似与气恼有关,但其义实际是“吝惜”,且于韵书中亦只“ōu”一个音。“呕”音ōu,本指小孩不会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ǒu,则是“吐”的意思,于韵书亦未见“òu”音。所以无论是“怄”还是“呕”,都是与“òu气”的“òu”音不合、义不连的借用字。
  • 反义词

    怄气造句

    她那冷得发青的小嘴巴,噘起老高,看样子像是在和谁怄气似的。
    棋枰右上角这片棋,局势愈发焦灼,王宣之的黑棋恍若怄气一般,对着白棋穷追猛打,也不管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代价。
    事不顺心忌2气:怄气、赌气。得意之时忌2气:傲气、狂气。失意之时忌2气:丧气、叹气。心有烦恼忌2气:生闷气、发脾气。欲知百病生于气,劝你遇事多消气。
    无论你是健硕俊男,还是苗条靓女。无论你是老当益壮,还是蓬头稚子。都请注意啦:莫跟天气怄气,天冷了,该穿的要穿,该吃的要吃,健康最重要!
    紧接着这个发现之后,他又在她身上发现了几个同样叫人怄气的地方。
    不容置辩地,要就是要,不给就怄气,连续几天把我关在卧室外面,害我半夜偷偷撬门,惟恐他再出个散失。
    每个人都只能关心事情的开始,…没法关心事情的结果,只能看一眼事情沸腾的表面,没时间钻到灶底去看看究竟烧的什么火。大家都在说“没时间”,我又何必怄气,何必着急,世事本就如此,急也没用。
    我们经常询问他家在哪里,奇怪的是说什么他都能回答,但只要一问及他的家,要不就是沉默不说,要不就跟问他的人板脸怄气。
    岁月慢慢把我们改变,也许都应该冷静,别再相互怄气。
    过于顺从别人等于和自己怄气。
    好了琴儿,节哀顺变,谁也不想这样,许元那么优秀的弟子,本来我们宗门之内是要强力栽培的,但现在不知踪影,做了最坏的打算,你也顺其自然,不要太怄气了。
    不论你是健硕俊男,还是苗条靓女;不论你是老当益壮,还是蓬头稚子。都请注意啦:莫要跟天气怄气,天冷了,该穿的要穿,该吃的要吃,健康最重要。
    邵大侠愤然作色,怄气说道,“平白无故诬我强奸良家妇女,在大庭广众之下把我一链子锁到这里来,这是个什么地方我都不知道。
    她极其怄气,把玩具扔在地上,把它摔成了碎片。
    没有必要因此消耗精力去和那些报道怄气。
    她极度怄气,簸弄具扔在地上,把它摔成了碎片。
    你会跟动物怄气吗?
    当我爸爸和我彼此争吵怄气时——我总是希望他会突然暴死——我妈妈却总是告诉我说他很爱我。
    后来,汤姆由于蓓琪和他怄气而与好友乔·哈泼一起离家出走,和哈克一起坐筏子到一个小岛上去当“海盗”。
    她动辄跟我怄气。

    汉字详情

    òu [ou]
    部首: 339
    笔画: 7
    五笔: NAQY
    五行:
    仓颉: PSK
    四角: 91014

    详细解释

    动词

    (1) 逗弄

    老太太也会怄他,时常他弄了东西来孝敬,究竟又吃不多儿。——《红楼梦》

    (2) 嘲笑

    奴才们背地里还怄姑娘不害羞。——《儿女英雄传》

    (3) 〈方〉∶故意惹人恼怒 。如:你别故意怄我;怄人(使人生气,不愉快)

    (4) 生闷气 。如:你别怄了

    英文翻译

    annoyed

    方言集汇

    ◎ 粤语:au3
    ◎ 潮州话:au1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