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苏
词语释义
屠苏
(1)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2) 房屋;草庵
词语解释
草名。
北周 王褒 《日出东南隅行》:“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明 杨慎 《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即罘罳。
《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 爽 、 羲 、 训 、 晏 、 颺 、 謐 、 轨 、 胜 、 范 、 当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胜 前后所宰守,未尝不称职,为尹岁餘,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平屋;茅庵。
《宋书·索虏传》:“ 燾 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唐 杜甫 《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 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謡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亦作“ 屠酥 ”。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 汉 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鸚鵡杯。” 宋 苏辙 《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餘。” 清 马之鹏 《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引证解释
⒈ 草名。
引北周王褒《日出东南隅行》:“飞甍雕翡翠,绣桷画屠苏。”
明杨慎《艺林伐山·屠苏为草名》:“屠苏本草名,画於屋上,因草名以名屋。”
⒉ 即罘罳。
引《三国志·魏志·曹爽传》“於是收爽、羲、训、晏、颺、謐、轨、胜、范、当等” 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胜前后所宰守,未尝不称职,为尹岁餘,厅事前屠苏坏,令人更治之。”
⒊ 平屋;茅庵。
引《宋书·索虏传》:“燾所住屠苏为疾雷击,屠苏倒,见压殆死,左右皆号泣。”
唐杜甫《槐叶冷淘》诗:“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
仇兆鳌注引《杜臆》:“锦屠苏,天子之屋。”
⒋ 帽名。有檐,形状似屋。
引《晋书·五行志中》:“时童謡曰:‘屠苏鄣日覆两耳,当见瞎儿作天子。’”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黥》:“忽有一人,白襴屠苏,倾首微笑而去。”
⒌ 亦作“屠酥”。药酒名。古代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
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次第从小起。”
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鸚鵡杯。”
宋苏辙《除日》诗:“年年最后饮屠酥,不觉年来七十餘。”
清马之鹏《除夕得庐字》诗:“添年便惜年华减,饮罢屠苏转叹歔。”
屠苏的国语词典
一种药草。阔叶,可与肉桂、山椒、白术、防风等调合为「屠苏酒」。
屠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尸,者声。“尸”,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活人,与人有关。本义:宰杀牲畜)
(2) 同本义
屠,刳也。——《说文》
屠,刳剥畜牲也。——《六书故》
舞阳侯樊哙者, 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史记·樊哙列传》
进自屠羊。——《后汉书·何进传》
屠者朱亥。——《史记·魏公子列传》
鼓刀屠者。
(3) 又如:屠沽(杀猪卖酒);屠狗(杀狗;称操贱业的人);屠杀(屠宰杀戮);屠肆(肉铺,宰杀牲畜的地方);屠工(屠子,屠夫。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屠牛(以宰牛为职业的人)
(4) 大屠杀,残杀
何勤子屠母。——《楚辞·天问》。注:“裂剥也。”
今屠沛。——《汉书·高帝纪》。注:“谓破取城邑,诛杀其人,如屠六畜然。”
(5) 又如:屠灭(残杀灭绝);屠烂(杀戳碎烂);屠剔(杀戮);屠尽(杀尽;摧毁);屠剿(诛杀剿灭);屠绝(灭绝);屠人(杀人);屠噬(残杀吞并);屠刘(屠杀);屠溃(因畏诛杀而溃逃);屠馘(屠杀);屠破(屠杀破坏);屠毒(杀害;毒害)
(6) 分裂
屠裂天下。——《后汉书·仲长统传》
国孤国屠。——《逸周书》
名词
(1)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聊斋志异·狼》
(2) 又如:屠沽小辈(屠夫和卖酒者一类的小人物);屠钓(屠夫与钓者);屠贩(屠夫与商贩);屠沽(屠夫与卖酒的人);屠牧(屠夫和牧人);屠儿(对屠户的蔑称)
(3) 古地名 。在今陕西省长安县东南
韩侯出祖,出宿于 屠。——《诗·大雅·韩奕》
(4)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u2 [东莞腔] tu2 [客语拼音字汇] tu2 [海陆丰腔] tu2 [客英字典] tu2 [陆丰腔] tu3 [沙头角腔] tu2 [台湾四县腔] tu2 [宝安腔] t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除 | 直魚 | 澄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drio/div | ɖʰĭo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稣(
)声。从艸,与植物有关。本义:植物名,即紫苏)(2) 同本义 。唇形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两面或背面带紫色,夏季开红花或淡红色花。茎、叶、种子入药,嫩叶古用以调味,种子可榨油。如:苏子(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3) 柴草
樵苏脂烛,莫非种植之物也。——《颜氏家训》
(4) 须状下垂的饰物
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缕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5) 苏维埃的简称 。如:苏区
(6) 江苏省的简称 。如:苏剧
(7) 苏州市的简称 。如:苏杭(苏州和杭州的并称);苏裱(苏州裱字画的技艺)
(8) 原苏联国名 。如:中苏关系
(9) 姓
动词
(1) 更生
死而复生谓之苏。——《小尔雅·广名》
苏,俗作甦。——《集韵》
蘇,息也,死而更生也。——《广韵》
更生为苏。——《颜氏家训·杂艺》
震苏苏。——《易·震卦》
傒予后,后来其苏。——《书·仲虺之诰》
蛰虫昭苏。——《礼记·乐记》
苏世独立。——《楚辞·九章·橘颂》
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息(再生滋长);苏生(苏醒;复活);苏更(复活;苏醒);苏复(恢复)“穌”
动词
(1) 唤醒;昏迷后醒过来
近抚之,气息惙然。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苏省(苏醒);苏活(苏醒;复活);苏兴(犹苏醒)
(3) 割草;取草
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之而已。——《庄子·天运》
(4) 引申为取
苏粪壤以充帏兮。——《离骚》
(5) 困顿后获得休息 。如:苏息;苏坐(散坐;随便坐)
(6) 拯救;解救 。如:苏困(解除困苦);苏枯(使枯萎的草木复活。比喻使困顿、灾难中的人得到拯救);苏世(犹醒世)
(2) “噜囌”(
),即“噜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