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戏法

biàn xì fǎ [bian xi fa]
繁体 變戲法
注音 ㄅ一ㄢˋ ㄒ一ˋ ㄈㄚ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变戏法 biàn xìfǎ

(1) 表演障眼术的花招;表演身手灵巧的绝技

perform conjuring tricks;juggle

引证解释

⒈ 表演魔术。

《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这摔了个粉碎的瓦,可怎么个整法儿呢?真个的作贼的还会变戏法儿吗?”
杨荫深《事物掌故丛谈·游戏娱乐·魔术》:“魔术即古所谓幻术,或云变戏法,撮戏法。其初实传自西域。”

变戏法的国语词典

表演魔术。即耍弄惊险离奇、诡异灵巧的伎艺,以满足人们的好奇心和趣味感。如吞刀吐火、空壳孵鶵等。也作「变把戏」。

如:「他这样作,只是变戏法,骗人耳目罢了!」

变戏法造句

为了讨得妹喜的欢喜,夏桀广收美女侍奉妹喜,还找来了很多诸如变戏法的,装鬼脸的,耍杂耍的,侏儒等等奇奇怪怪的人物来供自己和妹喜取乐。
今日里,仙洞楼的大门,比戏台的上场门还热闹,好像变戏法一样,不停地变出引人注目的活人来。
杂技。变戏法或杂耍的技艺或表演。
别说老爸的篾艺还真是不错,那些篾条在他的手中左穿右插,东缠西绕,变戏法似的,就变成了一件件的‘艺术品’。
魔术,原本就是变戏法,掩人耳目是必须的条件,从而实现魔术本身的神秘价值。
戏剧、评书、相声,还有拉洋片的、变戏法的,捏面人、吹糖人、耍枪弄棒的等。
在北京期间,托马斯租下了一所大房子,请来各式各样的北京人当模特,包括杂技演员、耍木偶的、舞剑的、变戏法打把式的,甚至说书的。
那时,常有变戏法儿的、耍猴儿的、演木偶戏等艺人在这里演出,给当时文化娱乐生活贫乏的平民百姓带来很多欢乐。
独眼张手疾眼快,变戏法一样的从包裹里掏出黑驴蹄子,蹭地窜上棺床,扬起黑驴蹄子就往巨尸的脸上戳,戳完不禁大骂“我靠,怎么没嘴啊?”。
天寒地冻,王青溪带着小伙伴们挖来树根烤火,同时煨毛芋、番芋等吃,他能总变戏法地将普通的食物变得别有滋味。
只在一个变戏法的人接不到球的时候,他才能吸引我。
那里汇集着各色艺人,他们在“杂八地”撂地摊说相声、唱小曲、变戏法、打把式卖艺,看客们高兴了会给几个铜钱。
林西索变戏法似的从衣服中掏出帆布包裹,片刻工夫装得满满登登,回到先前种下医疗植株的地方,不禁苦笑。
与其期待压力能变戏法似的在最后关头把作业变出来,还不如利用压力。
说罢,还未等赵忻伸手去拉他,便从身后变戏法似的拿出一青瓷枕送入他手中这物有些年头,已有几人睡过。
牙医一个变戏法者,他把一些铁片放进你的口里,却从你的口袋里拿走你的钱。
货郎爷爷总是笑咪咪的,熟练自如地如同变戏法一样取出各种货物,任由围拢过来的女人们挑来拣去。
变戏法者皆有秘而不宣的绝招窍门,天衡此举嘉学后人。
变戏法者使市民们叹为观止。
虎脑的白胖男孩,当年吃糖丸还算顺利,到了打针时赶上背气,脸色发青,父母都吓坏了,王元林先把孩子叱哭,眼疾手快下针,孩子像看变戏法一样破啼为笑。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xì,hū [xi,hu]
部首: 412
笔画: 6
五笔: CAT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EI
四角: 7345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戈。虚( )声。本义:一种兵器)

(2) 同本义

(3) 假借为“麾”。军队中的帅旗

兵罢戏。——《史记·高帝纪》。正义:“大旗也。”

戏下骑从者八百余人。——《汉书·项籍传》。注:“大将之旗。”

(4) 侧翼

戏,三军之偏也。——《说文》。段玉裁注:“偏为前拒之偏,谓军所驻之一面也。”

(5) 指歌舞杂技等的表演

云烟古寺闻僧梵,灯火长桥见戏场。——宋· 陆游《出游》

(6) 又如:戏场(表演歌舞杂技的场子);散戏;猴戏;游戏;排戏;配戏(配合主角演戏);扮戏

(7) 戏剧

那明湖居本是个大戏园子,戏台前有一百多张桌子。——《老残游记》

(8) 又如:戏提调(戏曲演出时负责安排戏码、分配演员、场面调度等事务的人);戏面(假面具);戏头(宋代戏曲演出中的主要角色之一);京戏;黄梅戏

(9) 游戏

尚促织之戏。——《聊斋志异·促织》

(10) 姓

动词

(1) 角斗,角力

少室周为 赵简子之右,闻 牛谈有力,请与之戏,弗胜,致右焉。——《国语·晋语九》。 韦昭注:“戏,角力也。”

(2) 开玩笑,耍笑捉弄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智襄子戏 韩康子而侮 段规。——《国语·晋语九》

(3) 又如:戏辱(戏弄侮辱);戏妇(戏弄新娘);戏说(开玩笑)

(4) 游戏;戏耍

吴用见了,便教军校迎敌戏战,他若追来,乘势便退。——《水浒传》

剧孟行大类 朱家,而好博,多少年之戏。——《史记·游侠列传》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聊斋志异·促织》

留连戏蝶。——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门外戏。——《世说新语·方正》

(5) 又如:戏适(游戏消遣);戏娱(游戏娱乐)

(6) 另见

(1) ——“於戏”(wū hū):同“呜呼”(wū hū)

(2) 另见

英文翻译

theatrical play, show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潮州话:hi3

宋本广韵

[fa]
部首: 331
笔画: 8
五笔: IFC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GI
四角: 341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zhì),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

(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law, rule, regulation, statute; France, French

方言集汇

◎ 粤语:faat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三十四乏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方乏入聲合口三等pĭwɐppyap/pv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