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古乱常

biàn gǔ luàn cháng [ bian gu laun chang]
繁体 變古亂常
注音 ㄅ一ㄢˋ ㄍㄨˇ ㄌㄨㄢˋ ㄔㄤˊ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史记 袁盎晁错列传论》:“晁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仇,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成语用法

变古乱常作谓语、定语;指改变原有的准则。

引证解释

⒈ 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论》:“鼂错为家令时,数言事不用;后擅权,多所变更。诸侯发难,不急匡救,欲报私讎,反以亡躯。语曰:‘变古乱常,不死则亡’,岂错等谓邪!”

变古乱常的国语词典

改变原有的正常规则。

变古乱常的网络释义

变古乱常

  • 变古乱常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biàn gǔ luàn cháng,意思是更改或打乱祖宗常法。
  • 汉字详情

    biàn [bian]
    部首: 228
    笔画: 8
    五笔: YOC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CE
    四角: 0040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攴( ),孌( luán)声。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变,更也。——《说文》

    变,易也。——《小尔雅》

    变者,非常也。——《白虎通》

    一阖一辟谓之变。——《易·系辞》

    病变而药不变。——《吕氏春秋·察今》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下有变…百姓熟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得已,变姓名。——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3) 又如:变文协韵(古文修辞术语。用变换文字或颠倒词序等手段使句子的音调和谐);天气突变;巨变(巨大的变化);变豹(即豹变,指人发迹而富贵);变宫(中国古代七音的一种。即宫的变声,比高宫低半音)

    (4) 变通

    善言而不知变,未可谓能说也。——汉· 桓宽《盐铁论》

    (5) 发动事变

    待吕氏变而共诛之。——《汉书·高后纪》

    (6) 又如:变谋(变乱的图谋);变震(变乱震惊)

    名词

    (1) 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变遂发。——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哗变(称军队突然叛变);变事(突然发生的重大事件)

    (3)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

    灾异愈甚,天变成形。——《汉书·五行志》

    天变不足畏。——《宋史·王安石传》

    (4) 又如:变怪(灾变怪异)

    英文翻译

    change, transform, alter; rebel

    方言集汇

    ◎ 粤语:bin3

    宋本广韵

    [gu]
    部首: 319
    笔画: 5
    五笔: DGH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JR
    四角: 406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2) 同本义

    古,故也。——《说文》

    大古冠布。——《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

    以是为近古也。——《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

    慨长思而怀古。——《文选·张衡·东京赋》

    别求闻由古先哲王。——《书·康诰》

    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吕氏春秋·察今》

    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 务光是也。—— 清· 黄宗羲《原君》

    (3) 又如:远古(遥远的古代);古字(指隶书以前的古代文字);古器(可供玩赏的古代器物;古代乐器);古货(古代货币);古贤(古代贤人)

    (4) 古代的事物,特指先哲的遗典、道统。古代的典章、文献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唐· 韩愈《师说》

    宽至雒阳,复从 周王孙受古义,号《周氏传》。——《汉书·丁宽传》

    (5) 又如:仿古;考古;拟古;怀古;古义(古书的义理);古谊(古代典籍之义理);古逸(指未加纂辑的古诗文等)

    (6) 古人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陈古义以刺今,不说德而好色也。——《诗·郑风·女曰鸡鸣序》

    (7) 又如:古老上人(古人);古义(古人立身行事的道理;古人对经籍的传统解释);古节(古人立身的节操);古谊(古贤人之风义)

    (8) 天

    天为古。——《周书·周祝》

    曰若稽古。——《书·尧典》

    其于中古乎。——《易·系辞传》

    (9) 又如:古帝(指天帝);古后(先王,前代帝王)

    (10) 古体诗的简称 。如:古风(古体诗。每篇字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不讲平仄,用韵亦较自由);五言古;七言古

    (11) 古巴的简称 。如:中古建交

    (12) 象声词。如;古剌剌(旗子飘动或甩鞭的声响);古鲁鲁(古鹿鹿。形容物体转动;也指腹内肠子蠕动或液体喷出的声响);古都都(多形容水不断涌出的声响)

    形容词

    (1) 久远;古老 ——用来指从很久以前就已经存在的东西

    古,久也。——《玉篇》

    逝不古处。——《诗·邶风·日月》

    古训是式。——《诗·大雅·烝民》

    今之于古也。——《吕氏春秋·长见》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元·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圣贤名古邈,羁旅病年侵。——唐· 杜牧《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承湘南亲友》

    (2) 又如:古文明;古王朝;古堡(边疆古老的城堡;营垒);古渡(古老的渡口);古始(远古);古礼(古时的礼制)

    (3) 质朴 。如:古穆(古朴凝重);古峭(古朴端肃;古朴简劲);古健(古朴雄健);古常(古朴寻常)

    (4) 奇特,不同凡俗;执拗

    (5) 又如:古执(固执。古板执拗);古董(方言。比喻顽固守旧的人);古涩(形容文句古奥难读)

    (6) 旧,原来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宋· 沈括《梦溪笔谈》

    良人惟古欢,枉驾惠前绥。——《古诗十九首》

    英文翻译

    old, classic, anc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gu2
    ◎ 客家话:[梅县腔] gu3 [陆丰腔] gu3 [客英字典] gu3 [台湾四县腔] gu3 [客语拼音字汇] gu3 [东莞腔] gu3 [沙头角腔] gu3 [宝安腔] gu3 [海陆丰腔] gu3
    ◎ 潮州话:gou2(kóu) gu2(kú)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公戸上聲開口一等kox/kuuku
    luàn [luan]
    部首: 106
    笔画: 7
    五笔: TDNN
    仓颉: HRU
    四角: 2261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象上下两手在整理架子上散乱的丝。是“乱”的本字。本义:理丝)

    (2) 同本义

    人以一手持丝,又一手持互以收之,丝易乱,以互收之,则有条不紊,故字训治训理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

    (3) 治理

    予有乱臣十人。——《论语》

    (4) 又如:乱政(治理政务;干扰、败坏政治)

    (5) 扰乱;打乱;使乱

    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下》

    沽名乱政。——清· 张廷玉《明史》

    与江水乱。——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6) 又如:乱行(打乱了的行列);乱目(扰乱视觉);乱神(扰乱心神)

    (7) 淫乱,玩弄

    始乱之,终弃之。——元稹《会真记》

    (8) 又如:乱失(淫乱放荡)

    (9) 败坏;破坏

    坏法乱纪。——《礼记·礼运》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微子》

    是乱天下也。——《孟子·滕文公上》

    (10) 又如:乱家(伦常败坏的家庭);乱俗(败坏风俗);乱纪(败坏法纪)

    (11) 违反 。如:乱嗣(违反宗法社会谪长继承(制度))

    (12) 混淆 。如:乱实(混淆事实);乱名(混淆名称)

    (13) 为丧事奔忙

    他父亲死了,我在他家帮着乱了几日

    (14) 烦乱

    当时曹操心乱,不能稳睡。——《三国演义》

    (15) 又如:乱志(烦乱的心志)

    (16) 横渡

    乱于河。——《书·禹贡》

    (17) 昏乱;迷乱

    酒乱其神也。——《荀子》

    (18) 又如:乱行(昏乱的行为);乱命(临死前神志昏迷时留下的遗言);乱性(迷乱心性);乱朝(昏乱的朝廷)

    形容词

    (1) 混乱;无秩序

    视其辙乱。——《左传·庄公十年》

    人影散乱。——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群莺乱飞。——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2) 又如:乱法(混乱的法令);乱纪(混乱的时代);乱哄(混乱;吵闹);乱松松(头发散乱蓬松的样子);乱人(违背正道或制造混乱的人)

    (3) 混杂,杂

    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韩非子》

    (4) 又如:乱烘烘(纷杂混乱的样子);乱葬地(乱葬岗,乱葬埂。旧时埋葬无主尸体和死去的穷人的地方)

    副词

    (1) 随意,随便;任意

    乱罚无罪,杀无辜。——《书·无逸》

    (2) 又如:乱背弓空(意借债);乱开玩笑;乱吃;乱出主意;乱跑;乱说乱动

    (3) 很,非常 。如:乱有面子

    名词

    (1) 叛乱;动乱;不安定

    治乱非天也。——《荀子·天论》

    (2) 又

    禹以治, 桀以乱。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论语·泰伯》

    吴民之乱。——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3) 又

    大阉之乱。

    桀纣暴乱。——《韩非子·五蠹》

    乱者四应。——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避秦时乱。——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出师表》

    避乱江东。——《资治通鉴》

    国无法则乱。——《吕氏春秋·察今》

    (4) 又如:乱邦(动乱的国家);乱危(动乱;不安定);乱法(引起国家动乱);乱萌(动乱的苗头);乱言(作乱的话);乱逆(叛乱,叛逆);乱贼(叛乱);乱谋(叛乱的阴谋);乱党(旧时当政者对叛逆集团或其成员的称谓)

    (5) 淫乱的事,男女胡乱的性交

    欲与乱,以止其口。——《汉书·衡山王传》

    (6) 又如:乱气(淫乱之气);乱族(家族内部的淫乱);乱孽(淫乱邪恶)

    (7) 危害;祸乱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霍光传》

    (8) 又如:乱首(祸乱的开端);乱根(祸乱的根源);乱萌(祸乱的苗子);乱祸(祸乱)

    (9) 乐章的尾声叫做乱 。辞赋里用在篇末,总括全篇思想内容的文字也叫乱

    乱曰。——《楚辞·屈原·涉江》

    英文翻译

    confusion, state of chaos, revolt

    方言集汇

    ◎ 粤语:lyun6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on5 [梅县腔] lon5 [海陆丰腔] lon6 [客英字典] lon5
    ◎ 潮州话:luang6 【潮州】luêng6 (lũang 旧时:lũen)

    宋本广韵

    cháng [chang]
    部首: 318
    笔画: 11
    五笔: IPK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BRLB
    四角: 9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巾,尚声。本义:旗)

    (2) 同本义

    纪于太常。——《书·君牙》。传:“王之旌旗画日月曰太常。

    载是常服。——《诗·小雅·六月》

    (3) 裙子

    叔旦泣涕于常,悲不能对。——《逸周书》

    常,下裙也。——《说文》。朱骏声曰:“常裳二字,经传截然分开,并不通借。”

    (4) 规则,规律

    陈常于时夏。——《诗·周颂·思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 桀亡。——《荀子·天论》

    (5) 又如:常古(旧法,常法);常故(旧例;常例);常式(法式)

    (6) 封建社会宣扬的所谓恒久不变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即伦常;纲常 。如:常伦(伦常);三纲五常

    量词

    古代长度单位。一丈六尺为常

    寻舒两肱也,倍寻谓之常。——《小尔雅·广度》

    蒲筵常。——《仪礼·公食礼》。注:“丈六尺曰常,半常曰寻。”

    酋予常有四尺。——《考工记》

    争寻常以尽其民。——《左传·成公十二年》

    不过墨丈寻常之间。——《国语·周语》

    寻常之沟。——《庄子·庚桑楚》

    形容词

    (1) 恒久;长久不变

    常,质也。——《广雅》

    未变常也。——《易象下传》。虞注:“恒也。”

    鲁邦是常。——《诗·鲁颂·閟宫》

    天命靡常。——《诗·大雅·文王》

    日月以为常。——《国语·越语》

    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尚贤》

    圣人无常师。——唐· 韩愈《师说》

    (2) 又如:常德(始终不变的品德);常心(固执不变的心);常安(永久的平安)

    (3) 一般;普通;正常

    其有常。——《诗·唐风·鸨羽》

    则维其常。——《诗·小雅·十月之交》

    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唐· 韩愈《杂说》

    白乐天游大林寺诗云:“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盖常理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4) 又如:常时(平时;平日);常言(平常的话;普通的话)

    (5) 一定 。如:常刑(一定的刑罚);常序(一定的次序)

    副词

    (1) 经常,常常

    常生常化者,无时不生,无时不化。——《列子》

    汉王急,推堕 孝惠、 鲁元车下; 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良因异之,常习诵之。——《史记·留侯世家》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唐· 韩愈《杂说》

    (2) 又如:常见面;常则是(经常是,总是);常时(时常,常常);常参官(日常参朝的官吏);常惺惺(佛教语。指头脑经常或长久保持清醒);常经(经常);常赁(经常受雇于人)

    (3) 通“尝”。曾经

    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权成。——《庄子·人间世》

    主父常游于此。——《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荀子·天论》

    高祖为亭长时,常告归之田。——《史记·高祖本纪》

    项伯常杀人,从良匿。——《史记·留侯世家》

    英文翻译

    common, normal, frequent, regular

    方言集汇

    ◎ 粤语:soe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hong2 [陆丰腔] shong3 [梅县腔] shong2 [东莞腔] song2 [客语拼音字汇] song2 [台湾四县腔] song2 [沙头角腔] song2 [宝安腔] song2 [海陆丰腔] sho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市羊陽開平聲開口三等zjangʑĭa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