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笔

dòng bǐ [ dong bi]
繁体 動筆
注音 ㄉㄨㄥˋ ㄅ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动笔 dòngbǐ

(1) 拿起笔

take up the pen

(2) 用笔写或画

start writing

词语解释

  1. 指写作;开始写作。

    宋 苏轼 《辨黄庆基弹劾札子》:“只如其间有劳来安集四字,便云是 厉王 之乱,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 鲁迅 《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 巴金 《新生·四月二五日》:“你看, 静淑 叫你写的文章你还没有动笔。”

引证解释

⒈ 指写作;开始写作。

宋苏轼《辨黄庆基弹劾札子》:“只如其间有劳来安集四字,便云是厉王之乱,若一一似此罗织人言,则天下之人,更不敢开口动笔矣。”
鲁迅《花边文学·论秦理斋夫人事》:“这几年来,报章上常见有因经济的压迫,礼教的制裁而自杀的记事,但为了这些,便来开口或动笔的人是很少的。”
巴金《新生·四月二五日》:“你看, 静淑叫你写的文章你还没有动笔。”

动笔的国语词典

拿笔去书写、作画。

动笔的网络释义

动笔

  • 【释义】:用笔写或画(多指开始写或画);落笔:好久没~了ㄧ~之前,先要想一想。
  • 动笔造句

    写作文要先准备好材料再动笔。
    一个人的思想,不动笔就不大会有系统,日子久了,也就放过去了,甚至于忘了,岂不可惜。
    不少中学生在阅读时,轻信自己的记忆力,懒得动笔,以致到需要运用阅读的收获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忘记得一干二净,感到很后悔。
    作文时,写什么,怎么写,都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动笔。
    老王动笔不行,干木工活却得心应手。
    他只是简单地看了一下习作要求,就动笔写起作文来。
    答卷要看准题,不要匆忙看一眼就动笔。
    写作时一种自然而然的事情,要多思考,多动笔,多涉猎。记录下生活中令你感动的点滴瞬间,渐渐的你会发现你的写作能力不知不觉得会有一个大的提升。
    答题时,要认真思考,然后再动笔去做。
    动笔写文章之前,最好先写个提纲。
    用钢笔或自动笔勾勒出的图画、图案或写生画。
    如果有人不读书又想冒充博学多知,他就必须很狡黠,才能掩人耳目。如果一个懒于动笔,他的记忆力就必须强而可靠。如果一个人要孤独探索,他的头脑就必须格外锐利。
    尽管前来看小说的人都是熟习的人,而我也就是随便写写,可是从我开始“动笔”。
    对于创作游戏类的小说我倒是动过心,不过并没有真正动笔写就是了。
    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瞌睡,也只为要使它醒后更兴奋。
    学习写作必须按部就班,勤于动笔;切忌眼高手低,光说不练。
    浓绿摇摆挥动挺拔舞动笔直纤细撑开矫健金灿灿。
    我的铅笔盒只有一层,这一层里我放了我心爱的钢笔、铅笔、橡皮、尺子、自动笔和红笔。这些文具就像是我铅笔盒的宝宝一样睡在妈妈的怀抱里。
    这篇小说从动笔到定稿,前后用了一年时间。
    亲爱的舅母,蒙你写给我那封亲切而令人满意的长信,告诉了我种种详情细节,本当早日回信道谢,无奈我当时实在情绪不佳,因而不愿意动笔。

    汉字详情

    dòng [dong]
    部首: 217
    笔画: 6
    五笔: FCL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IKS
    四角: 147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力,重声。《说文》古文从“辵”。本义:行动;发作)

    (2) 同本义

    动,作也。——《说文》

    动而健。——《易·彖传》。虞注:“震也。”

    效天下之动者也。——《易·系辞》。虞注:“发也,变动不居。”

    将终岁勤动。——《孟子》。注:“作也。”

    度义而后动。——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按兵不动;动着(开始下棋);动止(行动和静止;训练调度);动烦(爆发战乱);动转(行动,活动)

    (4) 摇动,震动,移动。与“静”相对

    风移影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秋风之动容兮。——《楚辞·抽思》

    物莫之能动。——《吕氏春秋·论威》

    夜间,大鱼动。——《韩非子·内储说上》

    (5) 又如:动耽(动弹);动履(走动);动展(伸展;活动);动息(动静;消息);动惮(动静);动程(动身;起程);风吹草动;别动人家的东西;振动;活动;动起(方言。动不动);动移(移动);动步(迈步前行);动不得;不能动

    (6) 动摇;震撼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风雨不动安如山。——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 触动感应;感动

    明则动。——《礼记·中庸》。注:“动,动人心也。”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8) 又如:动性(动心);动心(遇事而心志动摇;感动人心)

    (9) 萌动

    春气动,鲜不疫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做;操作;劳作

    (11) 又如:动作(劳动;耕作);动乖(动不动就违反);动事(兴办事业;日常应用的器具)

    (12) 使用 。如:大动干戈;动支(动用支取);动使(动事。用具;器皿);动筷子;动文

    (13) 改变 。如:动色(脸色改变);动意(改变意向);动一两个字

    (14) 〈方〉∶吃 。如:她向来不动鱼虾;动啖(吃东西)

    副词

    动不动,常常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英文翻译

    move, happen; movement, a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6
    ◎ 潮州话:dong6 (tǒng)

    宋本广韵

    [bi]
    部首: 624
    笔画: 10
    五笔: TTF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HHQU
    四角: 8871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竹,从聿。“聿”( ),是“笔”的本字,小篆象以手执笔。古时毛笔笔杆都是以竹制成,故从竹。简化字“笔”,“从竹从毛”会意,指旧时用的毛笔。此字最早见于北齐隽修罗碑,是六朝时的俗字。也见于《集韵》。本义:毛笔)

    (2) 同本义

    筆,秦谓之筆。从聿从竹。——《说文》。按,此 秦制字。 秦以竹为之,加竹。

    史载笔,士载言。——《礼记·曲礼》

    不能竟书而搁笔。——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毛笔;钢笔;圆珠笔;笔削(修改文章);笔帕之敬(雅洁的礼品);笔楮难穷(文字难以充分表达。楮:纸的代称)

    (4) 指字画诗文等以笔书写绘制而成的作品 。如:笔圣(超绝凡常的书法家);笔精(指文章精妙)

    (5) 散文,相对诗而言 。如:笔文(书面文辞);笔述(文字记述)

    (6) 笔迹。指组成汉字的点、横、直、钩、撇、捺等而言。亦指字迹 。如:“天”字有四笔;笔形(笔画的形状);笔脚(字迹;笔迹)

    (7) 笔法。曲笔,伏笔

    以细笔钩勒形廓者也。——蔡元培《图画》

    动词

    (1) 书写;记载

    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孔子世家》

    (2) 又如:代笔;笔资(笔头上的功夫);笔吏(专门抄写文字的小吏)

    量词

    用于款项、书画的量,如:一笔款;三笔账;写得一笔好字

    英文翻译

    writing brush; write; stroke

    方言集汇

    ◎ 粤语:bat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