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用心

bié yǒu yòng xīn [ bie you yong xin]
繁体 別有用心
注音 ㄅ一ㄝˊ 一ㄡˇ ㄩㄥˋ ㄒ一ㄣ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别有用心 biéyǒu-yòngxīn

(1) 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打算

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物,不顾他的伤情如何
have an axe to grind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

成语辨析

别有用心和“心怀叵测”;都用作贬义;指居心不良。但“心怀叵测”语义重;指居心险恶;不可测度。

成语用法

别有用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

引证解释

⒈ 另外使用心力。

宋朱熹《与刘子澄书》:“近觉向来为学,实有向外浮泛之弊,不惟自误,而误人亦不少。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知文字言语之外,真别有用心处。”

⒉ 谓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王太尊也是説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
毛泽东《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诚能如此,则苟非别有用心之徒,未有不团结一致而纳于统一国家之轨道者。”

别有用心的国语词典

言论或行动另有企图或目的。

别有用心的网络释义

别有用心 (成语)

  • 别有用心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ié yǒu yòng xīn,指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
  • 别有用心的翻译

    日语: 下心(したごころ)がある,腹黒(はらぐろ)い
    俄语: со скрытым намéрением

    别有用心造句

    少为孩子取一个华文名,看似简单,其实,别有用心。
    这件事他故意这样做,实在是别有用心。
    他这样做,不是因为疏忽,也不是偶然失误,完全是别有用心。
    他能这么用心,记住你所有的信息,要么他本身记忆力特别好,要么他是别有用心,在网上钓女孩子。
    大动乱中,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三人成虎,致使不少人受到迫害。
    那是别有用心的人编造的谎言,我们不要相信。
    这种报道与国外少数别有用心的人叫嚣遥相呼应,是我们决不能容许的。
    俗话说:黄鼠狼给鸡拜年,别有用心。
    你把这种口蜜腹剑的人当朋友,小心他别有用心。
    只要我们光明磊落,就不怕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含沙射影,说风凉话。
    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挑拨离间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
    我们要提防别有用心的人从中破坏。
    他挑拨咱俩的关系,肯定别有用心,你我都不能上当啊!
    这个人经常在这个地方转来转去,好像别有用心。
    这些流言蜚语是别有用心的人所散布,大家千万别上当。
    别有用心的人唆使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
    要警惕极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破坏安定团结。
    他这样拼命讨好上司,一定是别有用心。
    他说这些话,不是别有用心,就是哗众取宠。
    善于巧言令色的人,表面上跟你十分亲热,其实往往别有用心。

    汉字详情

    bié,biè [bie]
    部首: 208
    笔画: 7
    五笔: KLJ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RSLN
    四角: 624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冎( guǎ),从刀。“冎”,《说文》:“剔人肉置其骨也。”“别”的小篆形体,是一个表示用刀剔骨头的会意字。本义:分解)

    (2) 同本义

    别,分解也。——《说文》

    桀之力,别觡伸钩。——《淮南子·主术训》

    (3) 又如:别割(分割);别产(分割家产;分家);别国(从一国分化而成的国家;现常指别的国家)

    (4) 分离;分开;分出

    岷山导 江,东别为 沱。——《书·禹贡》

    久之,颇晓其别蓍布卦意。——《汉书·张禹传》

    有别券者几何家?——《管子·问》。注:“别券,谓分契也。”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汉书·李广苏建传》

    (5) 又如:别疏(分离疏远);别宥(除去蒙蔽。指排除主观成见);别脚(破绽)

    (6) 区分;辨别

    知国之安危臧否,若别白黑。——《荀子·君道》

    我又欲与若别之。——《列子·杨朱》

    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南朝梁· 范缜《神灭论》

    (7) 又如:鉴别(辨别);分门别类;别白(分别明白。明辨);别族(区别氏族)

    (8) 离别;告别

    余既不难夫难别兮。——屈原《离骚》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唐· 杜甫《石壕吏》

    自君别我后。——《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9) 又

    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10) 又

    府吏闻此事,心知长别离。(“别”的时间长;“离”的时间短。)

    别君去兮何时还?——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 又如:告别(离别;告辞);话别(别离前在一块儿谈话);别情(离别之情);别绪(离别时的情感)

    (12) 送别

    何处可为别,长安青绮门。—— 唐· 李白《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

    (13) 又如:别筵(送别的宴会);别敬(旧时送别时赠钱名目之一)

    (14) 用别针等把一样东西附着或固定在纸、布等上 。如:把玫瑰花别在衣服上;把表格别在一起

    (15) 扭、转过去

    老都管别了脸对众军道…——《水浒传》

    (16) 又如:别转(扭过去;掉转);别折(折断;拗折)

    形容词

    (1) 另外的,不同的

    诗有别趣,非关理也。——严羽《沧浪诗话》

    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徐霞客游记》

    (2) 又如:别驾(官名。指州刺吏的佐史。因随刺史出巡时另乘传车,故称)

    (3) 特殊的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 又如:别致(新奇,特别,不同寻常);别材(特殊的才能);别真(格外纯真);别趣(趋向各异)

    (5) 其他 。如:别兵(官名。别兵曹,掌“胡骑”、“越骑等别种族的兵);别请(佛教用语。即在众多的比丘中,特请一位比丘来供养)

    副词

    (1) 另外(古代没有“另”字,现代“另、另外”的意义在古书中常用“别”字来表示)

    宜别图之。——《资治通鉴》

    若欲见子敬,可别过之。——《资治通鉴》

    已别有旨。——《后汉书·班超梁慬传》

    是无难,别具本章。——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又当别论;别有心肠(别有心肝。别有肺肠。另有打算或企图);别置(另行安排);别婚(另娶)

    (3) 各;各自

    成树之后,树别下子一石。——贾思勰《齐民要术》

    死生别处,终始异居。——班固《白虎通》

    (4) 又如:别裁(分别裁定,决定取舍);别自(各自);别食(分别进食)

    (5) 表示劝阻或禁止 。如:别太悲伤;别自做主张

    (6) 表示揣测 。如:他今天不来上班,别是生病了

    (7) 另见 biè

    英文翻译

    separate, other;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bit6
    ◎ 客家话:[宝安腔] pet8 [沙头角腔] piet8 [东莞腔] pet8 [陆丰腔] piat8 pet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七薛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罗马字
    皮列薛B開入聲開口三等仙Bbiet/byet
    yǒu,yòu [you]
    部首: 444
    笔画: 6
    五笔: DE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KB
    四角: 40227

    详细解释

    yǒu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

    yòu

    (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yǒu

    英文翻译

    have, own, possess; exis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5 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云久上聲開口三等ĭəuiux/hiov
    yòng [yong]
    部首: 526
    笔画: 5
    五笔: ETN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Q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桶形。桶可用,故引申为用。本义:使用,采用)

    (2) 同本义

    用,可施行也。——《说文》

    用,以也。——《苍颉篇》

    利用为大作。——《易·益》

    五行五用哉。——《虞书》

    乃攘窃神胝之牺牷牺用。——《书·微子》

    乘其财用出入。——《周礼·宰夫》

    乃会万民之卒伍而用之。——《周礼·小司徒》

    保甲之法,起于三代丘甲。 管仲用之 齐, 子产用之 郑, 商君用之 秦, 仲长统言之 汉,而非今日之立异也。—— 宋· 王安石《上五事札子》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用水彩。——蔡元培《图画》

    兼用激刺。

    又用篆章。——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用不着(没办法);备用(准备着供随时使用);实用(实际使用);拆用(拆开使用);用功(使用功力);用长(使用长武器);用板(使用诏书);用计(使用计谋);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用钱(使用钱币);用药(使用药物)

    (4) 任用(委派人员担任职务)

    不用尚书郎。——《乐府诗集·木兰诗》

    用于昔日。——诸葛亮《出师表》

    贤能为之用。——《三国志·诸葛亮传》

    不能用也。——《资治通鉴》

    (5) 又如:大材小用(用人不当);重用(把某人放在重要的岗位上);叙用(任用);起用(重新起用已退职或已免职的人员);用才(任用人才);用臣(可任用之臣);用行舍藏(被任用就行其道,不被任用就退隐);用贤(任用贤人)

    (6) 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

    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孙子·用间》

    (7) 又如:用间(运用间谍);用计铺谋(安排计谋;出谋划策);用长(运用其所长);用奇(指军事上运用出人意料的策略);用思(运用心思);用智(运用智谋)

    (8) 治理;管理

    仁人之用国,将修志意,正身行。——《荀子》

    (9) 又如:用民(治理和役使民众)

    (10) 出力;效命

    国有事,则学民恶法,商民善化,技艺之民不用,故其国易破也。——《商君书》

    (11) 又如:用精(专心一意)

    (12) 需要

    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与韩荆州书》

    (13) 又如:不用

    (14) 吃;饮 。如:用茶(饮茶,喝茶);用膳(吃饭);用餐(吃饭);用烟(吸烟,抽烟)

    (15) 执政;当权

    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史记》

    (16) 行事;行动

    经称鹏之用,其将飞也必待海之运,其飞也必以怒。——明· 徐渭《赡张君序》

    名词

    (1) 功用;功能

    小礼无所用。——《史记·魏公子列传》

    彼虽善事,其用不足称也。——唐· 韩愈《原毁》

    其用不足称。——唐· 韩愈《原毁》

    灵用不同。——唐· 李朝威《柳毅传》

    其用有二。——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用头(用途)

    (3) 器用;物质

    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

    (4) 又如:用器(器物;使用器物)

    (5) 费用,资财

    给其食用。——《战国策·齐策四》

    多求妄用。——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兵精足用。——《资治通鉴》

    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家常之用。

    介词

    (1) 因;由

    觉见卧闻,俱用精神。——《论衡》

    (2) 又如:用逸待劳(以逸待劳);用情(以真实的感情相待)

    (3) 凭,拿

    何用识夫婿。——《乐府诗集·陌上桑》

    高蝉正用一枝鸣。——宋· 洪迈《容斋续笔》

    (4) 因,因为

    必用此为务。——《史记·货殖列传》

    用甲第为国相。——清· 周容《芋老人传》

    用此。——清· 方苞《狱中杂记》

    (1) 表示结果,相当于“因而”、“于是”

    明淫于家,用殄厥也。——《书·益稷》

    (2) 又如:用是(因此)

    (3) 表示目的,相当于“为了”、“为的是”

    朕及笃敬,恭承民命,用永地于新邑。——《书·盘庚下

    英文翻译

    use, employ, apply, operate; use

    方言集汇

    ◎ 粤语:jung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ung5 [客英字典] jung5 [海陆丰腔] rung6 [客语拼音字汇] yung4 [台湾四县腔] jung5 [宝安腔] jung3 [陆丰腔] jung6 [梅县腔] jung5 [东莞腔] ju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三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余頌去聲開口三等jyungh/jvnqjĭwoŋ
    xīn [xin]
    部首: 440
    笔画: 4
    五笔: NYN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P
    四角: 330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2) 同本义

    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

    其祀中霤,祭先心。——《吕氏春秋》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心腹之病(致命之祸;隐患);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心肝肐蒂(心肝宝贝);心气(中医指心脏的功能);心系(系悬心脏于胸腔中的筋脉);心脾(心脏与脾脏)

    (4) 内心

    日月阳止,女心伤止。——《诗·小雅·杕杜》

    (5) 又如:心悦情服(真心乐意地情愿或服从);心香(敬事鬼神,心笃意诚,同于焚香);心苗(心意;心愿)

    (6) 心中。心里 。如:心喻口,口喻心(自己反复思量、揣度);心肝道儿(心思。亦指财欲);心甜的(心爱);心丧(心里悼念)

    (7) 古代人以心为思维器官,故后沿用为脑的代称

    心之官则思。——《孟子》

    (8) 又如:心猿智慧(喻头脑机敏灵活);心拙口夯(心笨口笨);心坌(愚笨);心知(心智)

    (9) 思想

    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小雅·巧言》

    心忧炭贱。——唐· 白居易《卖炭翁》

    汝心之固。——《列子·汤问》

    心乐之。——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用心专。——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10) 又如:心量(志气;抱负);心体(指思想);心识(意识);心想(思想;感情);心裁(指思想,主意);心用(思想行为)

    (11) 精神 。如:心神惝恍(神志不清,迷迷糊糊);心神仿佛(心神恍惚不安);心猿(比喻心神如猿猴般变化难以控制);心体(精神与肉体)

    (12) 心绪;心情 。如:心猿难系(喻人心思散乱,难于把握);心荒撩乱(心荒意乱);心惊骨软(神态惶恐);心持两端(分心,心绪不集中)

    (13) 思虑;谋划 。如:心重(思虑太多);心趄(变心;不遵守诺言);心模(揣测;估量)

    (14) 中心,中央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5) 又

    当心画

    波心荡。——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心号(兵卒上衣前后的标志符号);心经(《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以其概括了《般若经》的核心,故称);心子;心脏;江心

    英文翻译

    heart; mind, intelligence; soul

    方言集汇

    ◎ 粤语:sam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im1 [东莞腔] sim1 [梅县腔] sim1 [陆丰腔] sim1 [沙头角腔] sim1 [海陆丰腔] sim1 [宝安腔] sim1 [客语拼音字汇] xim1 [台湾四县腔] sim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一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林侵A平聲開口三等侵Asĭĕms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