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

wěn jǐng [ wen jing]
繁体 刎頸
注音 ㄨㄣˇ ㄐ一ㄥˇ

词语释义

割脖子,自杀。 指刎颈交。

词语解释

  1. 割脖子,自杀。

    《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 何休 注:“勇士自断头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

  2. 指刎颈交。

    《东观汉记·田邑传》:“ 衍 与 邑 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

引证解释

⒈ 割脖子,自杀。

《公羊传·宣公六年》:“君将使我杀子,吾不忍杀子也。虽然,吾亦不可復见吾君矣。遂刎颈而死。”
何休注:“勇士自断头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十一:“妻仰天而嘆,刎颈而死。”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杀身成仁,刎颈殉国。”

⒉ 指刎颈交。

《东观汉记·田邑传》:“衍与邑素誓刎颈,俱受重任。”
唐杨炯《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付同心之雅会,讫刎颈之良游。”
清梁章鉅《退庵随笔·交际》:“躡足附耳,自谓知心;接膝抚肩,滥许刎颈。”

刎颈的国语词典

用刀割脖子。《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儒林外史.第五四回》:「不由分说,向虔婆大哭大骂,要寻刀刎颈。」也作「刎脰」。

刎颈的网络释义

刎颈

  • 刎颈是汉语词语,是指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
  • 刎颈造句

    这两个朋友如刎颈之交般的忠诚。
    我俩虽是金兰之友,却非刎颈之交。
    他有个闺中谈禅的密友,却是个刎颈之交的娇妻。
    今天我们誓为刎颈之交,从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正是因为廉颇敢于负荆请罪,史上才有了“将相和”的佳话。廉颇和蔺相如后来结成了刎颈之交。
    金牌的兄弟情谊胜似刎颈之交!
    八拜之交,情同手足;刎颈之交,义同生死。
    中国女排这次出国参赛,一定刎颈之交。
    他俩是有着三十年友谊的刎颈之交。
    人知贵生乐安而弃礼义,辟之是犹欲寿而刎颈也。
    其余女真汉次第以此刀自戕,或刎颈、或剖腹、或刺心,日不移影,尸身遍地。
    尽管,他是知道柏华口中所道的王阳明和他是刎颈至交的。
    朋友这种东西,比起同享锦上添花,却是共度凄惨潦倒,更容易成为刎颈之交。有人曾问:“你爱我冠盖满京华,爱不爱我斯人独憔悴?”——左思右想,仔细度量。原来,还是爱。风息神泪。
    他平生交游广阔,酒肉朋友多的是,刎颈之交一个也没有。
    伯牙绝弦、管鲍分金、刎颈之交、金兰之好,同性之间友谊单纯而浓烈,无可厚非。
    我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就已满足,从未奢望要有所谓刎颈之交。
    不能举案仿梁孟,响铃刎颈歃前盟;第十二幅配诗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不必是刎颈之交,不必是听他一席话胜于念五年常春藤的硕学鸿儒,只要能絮絮叨叨地聊二十分钟而不厌烦。
    那孝廉虽然穷困潦倒,却也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我们俩一见如故,便撮土焚香,结为刎颈之交!
    你一直声称是我的刎颈之交,为什么在我落难时你却逃之夭夭呢?

    汉字详情

    wěn [wen]
    部首: 208
    笔画: 6
    五笔: QRJH
    五行:
    仓颉: PHL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刀,勿声。本义:割脖子)

    (2) 同本义

    刎,刭也。——《说文新附》

    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种霸越而灭吴兮,终刎颈于属镂。—— 刘基《述志赋》

    (3) 又如:自刎(割颈部自杀);刎脰(刎颈。割脖子,自杀)

    (4) 割断

    刎,断也。——《博雅》

    刎,亡粉切,割也。——《玉篇》

    马前不得进,后不得退,遂避而逸,因下抽刀而刎其脚。——《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英文翻译

    behead, cut throat

    方言集汇

    ◎ 粤语:man5
    ◎ 客家话:[宝安腔] wut7 [梅县腔] wut7 [台湾四县腔] wut7 [客英字典] vut7 [客语拼音字汇] vun3 [海陆丰腔] wut7 [东莞腔] wun3
    ◎ 潮州话:何温4(忽);又:毛温4(吻),hug4 mug4 (huk m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八吻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粉上聲合口三等myonx/miuunmĭuən
    jǐng,gěng [jing,geng]
    部首: 616
    笔画: 11
    五笔: CADM
    五行:
    仓颉: NMMBO
    四角: 11182

    详细解释

    gěng

    名词

    (1) 脖子 ——用于“脖颈儿”

    (2) 另见 jǐng

    jǐng

    名词

    (1) (形声。从刀,巠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颈项)

    (2) 同本义

    颈,头茎也。——《说文》

    小人莫不延颈举踵而愿曰。——《荀子·荣辱》

    譬之是犹欲寿而歾颈也。——《荀子·彊国》

    喜则交颈相靡。——《庄子·马蹄》

    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颈血溅大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伸颈,侧目。——《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抚其颈曰。——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3) 又如:颈血(刎颈时流出的血。比喻不惜一死)

    (4) 器物像颈或部位相当于颈的部分 。如:瓶颈;鹤颈;颈长如鹅

    (5) 脖子的前面部分

    颈在前,项在后。——《广韵》

    (6) 一星名

    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

    (7) 另见 gěng

    英文翻译

    neck, throat

    方言集汇

    ◎ 粤语:geng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