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镩
繁体
冰鑹
注音
ㄅ一ㄥ ㄘㄨㄢ
词语释义
冰镩
(1) 一种头尖、有倒钩的凿冰工具
英
冰镩的国语词典
铁制的凿冰器,头部尖锐,有倒钩。
冰镩的网络释义
冰镩
冰镩造句
用冰镩凿冰时应分开双脚,身体略向前倾,使冰镩的落点与双脚保持一定距离,防止冰镩锋利的尖端伤及脚面。
这人锁好门下楼后,罗杰提起冰镩就追了下去。
半夜,病人大汗淋漓,张宗禹操起冰镩去后面水坑里砸开冰窟隆,挖出黑泥糊在希章胸前,稀泥不一会儿就烧成了干片子。
当手拿景区自制的冰镩,脚踏特制的冰爪漫步于这冰雪交融的水晶宫殿中时,心中洋溢着的满是纯洁的快乐。
冰镩的咔咔声、取冰的号子声和运冰车轰鸣的马达声,将寒冷的松花江搅得热气腾腾。
是杨爷爷捕鱼的工具,后来是杨先生的父亲用来采冰,进行冰灯施工的工具,再后来杨奇也参与冰灯的制作,使用了这个冰镩子。
采冰的专用工具为“冰镩”,二尺长,四棱有尖,尾端突一倒钩,镩头上面安木柄。
冰上运动高手可以手拿景区自制的冰镩、脚踏特制的冰爪漫步于这水晶宫殿之上,体会“腾云驾雾”的快感。
冰镩的喀喀声、取冰的号子声和运冰车轰鸣的马达声,将寒冷的松花江搅得热气腾腾。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ice; ice-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