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镐
繁体
冰鎬
词语释义
凿冰用的工具,多用于攀登冰峰。
冰镐的网络释义
冰镐
冰镐造句
“这种冰瀑最适合进行攀冰了”说话间,众多户外运动者快速换上防水服并开始准备冰镐、高山靴、冰爪、冰锥、防水绳、头盔等攀冰装备。
官方称在一个雪洞内发现了睡袋、冰镐、绳索,在就近的第二个雪洞内发现了尸体。
赵翔说,攀冰壁时很刺激也危险,有些冰挂是悬空的,冰镐一砸上去就裂了,人就直接摔下冰崖。
我在峰顶之上狂奔,对着太阳炫耀我的冰镐。
攀冰时人必须依靠手用工具和冰爪,除此之外,头盔、高山靴等其他装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为了找到握持冰镐的感受和掌握精确的动作,练习是必要的。
攀冰是用冰镐在冰瀑上攀爬的运动。
毕竟没有路绳没有上升器,仅凭冰抓和冰镐在这样的严寒和大风下登顶太危险。
棍子前段部分有大铁钉子,类似冰镐的前端,帮助人们在冰面行走时用来凿进冰面,固定支撑。
我记得他们用冰镐敲击那块冰块。
攀登珠峰所需装备中,连体羽绒服需要七八千元,高山靴需要七八千元,睡袋需要四五千元,其他加上手套、冰镐等器材,全套元差不多能搞定。
除了提供顶绳保护、头盔、高山靴、冰爪、长冰镐等必备工具之外,还将提供专业的教练进行指导,攀冰新手老手都可在此一试身手、提高技术。
登山工具包括登山靴,冰爪,护目镜,铁头登山杖,冰镐,冰锥,铜锥和绳梯。
挥舞着一对尖锐的冰镐,伴以剃刀般锋利的冰爪,艾伦一边横踢蛮砍,一边放声大笑。
攀冰装备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登山、攀岩通用装备,包括绳、安全带、高山靴、快挂等;另一类是攀冰专用装备,包括攀冰用头盔、冰镐、冰锥、冰爪等。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ice; ice-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