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冫 | 筆陵 | 幫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蒸 | 曾 | ping/piong | pĭə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斯声。本义:水尽)
(2) 同本义
澌,水索也。——《说文》。徐锴系传:“索,尽也。”
(3) 引申为凡物竭尽之称。消亡
使举国之少年而亦为老大也,则吾中国为过去之国,其澌亡可翘足而待也。——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4) 又如:澌灭(消灭干净);澌流(流淌,流水);澌亡(灭绝消亡);澌泯(消失);澌涣(消散);澌静(消失而归于平静)
名词
(1) 解冻时河中流动的冰块
候吏还白,河水流澌,无船,不可济。——《后汉书·王霸传》
(2) 死尸
出见负豕于涂,腐澌于沟,不以为凶者,洿辱自在彼人,不着己之身也。——《论衡》
(3) 泛指冰
喜轻澌初绽微和渐入。——宋· 杜安世《折红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i1 [客语拼音字汇] si1 [台湾四县腔] sii1 [客英字典] sii1 [梅县腔] se1
◎ 潮州话:思余1(斯)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賜 | 斯義 | 心 | 支A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支A | 止 | sieh | sĭ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