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渊

bīng yuān [ bing yuan]
繁体 冰淵
注音 ㄅ一ㄥ ㄩㄢ

词语释义

《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遂以"冰渊"喻指处境危险。

词语解释

  1. 《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遂以“冰渊”喻指处境危险。

    宋 苏轼 《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 明 李东阳 《潘公墓志铭》:“载启手足,永辞冰渊。有穴孔深,有筑孔坚。公灵在兹,世守弗諼。”

引证解释

⒈ 后遂以“冰渊”喻指处境危险。

《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宋苏轼《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
明李东阳《潘公墓志铭》:“载启手足,永辞冰渊。有穴孔深,有筑孔坚。公灵在兹,世守弗諼。”

冰渊的国语词典

深渊和薄冰。语本《诗经.小雅.小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比喻危险的处境。《南齐书.卷四七.王融传》:「节其揖让,教以翔趋,必同艰桎梏,等惧冰渊,婆娑蹒躃,困而不能前已。」

冰渊的网络释义

冰渊

  • 【拼音】bīng yuān
  • 【注音】ㄅㄧㄥ ㄧㄨㄢ
  • 【条目】 冰渊(冰渊)
  • 【引证解释】 《诗·小雅·小旻》:“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后遂以“冰渊”喻指处境危险。 宋 苏轼 《赐安焘乞外郡不允批答》:“而况艰难之际,一日万几,冰渊之惧,当务同济。卿练达兵要,灼知边情,寄托之深,义难引去。” 明 李东阳《潘公墓志铭》:“载启手足,永辞冰渊。有穴孔深,有筑孔坚。公灵在兹,世守弗谖。”
  •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4
    笔画: 6
    五笔: U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ME
    四角: 32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ice; ice-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筆陵平聲開口三等ping/piongpĭəŋ
    yuān [yuan]
    部首: 331
    笔画: 11
    五笔: ITO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ELFL
    四角: 321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古文字形,外边大框象水潭,里面是打漩的水。本义:打漩涡的水)

    (2) 同本义

    渊,回水也。——《说文》

    水出地而不流,命曰渊水。,——《管子·度地》

    鲵桓之审为渊,止水之审为渊,流水之审为渊。——《庄子·应帝王》

    或跃在渊。——《易·乾》

    (3) 又如:渊环(回旋环绕);渊洑(水流汹涌起伏的样子)

    (4) 深潭

    如临深渊。——《论语》。孔注:“潭也。”

    鱼潜在渊。——《诗·小雅·鹤鸣》

    不测不渊。——汉· 贾谊《过秦论》

    潜龙腾渊。——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5) 又如:渊沦(潭中微波);渊涂(泥潭);渊潭(深潭);渊跃(龙在渊中跃动欲飞)

    (6) 人或物聚集的处所

    略茺裔之地,不如保殖五谷之渊。——《后汉书》

    (7) 又如:渊府(指财物或文书等集聚的地方)

    形容词

    (1) 深;深远;渊博

    渊,深也。——《小尔雅》

    其心塞渊。——《诗·邶风·燕燕》

    渊渊其渊。——《礼记·中庸》

    (2) 又如:渊微(渊博细致、见微知著);渊才(渊博的才能);渊匠(学识,渊博的人);渊衷(内心);渊心(渊深的内心);渊玄(深邃;深奥);渊奥(深奥)

    英文翻译

    surge up, bubble up, gush forth

    方言集汇

    ◎ 粤语:jyun1
    ◎ 潮州话:iang1 uang1(iang uang) [潮州]iêng1 uêng1(ieng ueng)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