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消气化

bīng xiāo qì huà [bing xiao qi hua]
注音 ㄅ一ㄥ ㄒ一ㄠ ㄑ一ˋ ㄏㄨㄚ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消:消融。冰冻消融,化为乌有。形容事物消失化解,不复存在。

词语解释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事物消失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4
笔画: 6
五笔: UI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IME
四角: 3219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仌,从水。金文作“仌”。金文字形表示水凝成冰后,体积增大,表面上涨(上拱)形。《说文》:“冻也,象水凝之形”。小篆繁化,增加“水”变成。从“仌”从“水”的会意字,于是“仌”就专用作部首。本义:水冻结而成的固体)

(2) 同本义

冰,水坚也。——《说文》

履霜坚冰至。——《易·坤》

迨冰未泮。——《诗·邶风·匏有苦叶》

冰者,阴之盛而水滞者也。——《汉书·五行志》

冰,水为之。——《荀子·劝学》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公徒释甲,执冰而踞。——《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 又如:冰扳(冰镇);冰麝(冰片与麝香);冰清水冷(像冰和水一样的清冷);冰前刮雪(喻雪上加霜之事);冰玉自信(自知冰清玉洁,并无苟且之事);冰轮(比喻月亮)

(4) 冰人,即媒人 。如:冰议(指嫁娶之事);冰语(媒人的话);冰斧(媒人);冰媒(媒人)

(5) 姓

动词

(1) 结冰,冻结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2) 把东西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变凉 。如:把两瓶汽水冰一冰

(3) 使感到极冷

风月冰人别是乡。——杨万里《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

(4) 又如:这水冰手

形容词

(1) 冷,凉 。如:冰食(冷食);冰甃(指寒凉的水井);冰澈(寒凉清澈)

(2) 结晶成固体的,成结晶形的 。如:冰糖

(3) 清白,晶莹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 又如:冰操(廉洁的操行)

英文翻译

ice; ice-cold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宝安腔] ben1 [客英字典] ben1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陆丰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en1 [海陆丰腔] ben1 [沙头角腔] bien1 [东莞腔] be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筆陵平聲開口三等ping/piongpĭəŋ
xiāo [xiao]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IEG
五行:
仓颉: EFB
四角: 391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水,肖声。本义:消除;消灭)

(2) 同本义

消,尽也。——《说文》

消息阴阳。——枚乘《七发》。注:“消,灭也。”

消雰埃于中宸。——张衡《西京赋》。注:“消,散也。”

热多则筋弛骨消。——《素问·皮部论》。注:“消,烁也。”

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孟子》

诏求隐学之士能消灾复异者。——《三国志·魏志》

娘娘一肚子气没地方散去,借酒消愁。——京剧《贵妃醉酒》

(3) 又如:消索(灭尽,散亡);消炎(消除炎症;消除炎热);消弭(消灭停止)

(4) 消失,完全不存在

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易·泰》

观其不合而散逐消藏,则未尝不恨其道之难行也。——宋· 曾巩《上杜相公书》

(5) 又如:消败(消失,衰败);消挫(消散)

(6) 减削

消,减也。——《广雅》

心思消缩,齿发凋耗,常恐卒填沟壑,独遗恨于无穷也。——宋· 曾巩《再乞登对状》

其间有户消落之家。——清· 洪亮吉《治平篇》

(7) 又如:消折(耗损;亏损);消兵(减少兵员);消沮(削减;减弱)

(8) 消磨,打发

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唐· 方干《冬夜泊僧舍》

乐琴书以消忧。——《文选·陶潜·归去来辞》

(9) 又如:消脱(消磨);消日(消磨时光);消取(排遣。取,语助词)

(10) 享受;受用

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白居易《哭从弟诗》

(11) 又如:消花(花销。用掉的费用);消淹(享用)

(12) 售出

因作者正苦于无人知道,因而没有消路。——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

(13) 又如:消倒(犹倒卖);消流(销售流通);消售(销售;卖出 )

(14) 禁受,经受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辛弃疾《摸鱼儿词》

(15) 又如:消任(禁受);消消(犹言受得了);消得(禁得起)

(16) 抵得上,配得上

莫夸十万兵威盛,消个忠良效顺无?——司空图《淮西诗》

(17) 又如:消不得(抵不上);消得(值得;配得)

(18) 需要;须

那里消半碗饭时,那小官人命归泉世。——《警世通言》

不消多事,随分便好。——《水浒传》

(19) 又如:消不的(不消;要不了);不消说

名词

(1) 消息

两头往来,传消寄信都是我。——《救风尘》

(2) 又如:消耗(消息)

(3) 糖尿病

素有消疾,自为宰相,谢病不视事。——《后汉书》

(4) 又如:消中(即消渴);消症(消疾。即消渴病);消渴(中医学病名。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

英文翻译

vanish, die out; melt away

方言集汇

◎ 粤语:si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siau1 [梅县腔] siau1 [台湾四县腔] siau1 [客语拼音字汇] seu1 xiau1 [陆丰腔] siau1 [东莞腔] siau1 [海陆丰腔] siau1 [客英字典] siau1 [宝安腔] si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四宵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邀宵A平聲開口三等宵Asieusĭɛu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