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唐·陆贽《冬至大礼大赦制》:“兵连祸深,变起都邑,六师播荡,九服震惊。”
成语用法
兵连祸深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持久的战争。
近义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兵 | 甫明 | 幫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pĭɐŋ | pieng/py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从车。本义:人拉的车)(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楇(
)声。本义:灾祸,祸患)(2) 同本义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动词
(1) 作祸;加害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深声(
)。本是河流名。深浅的深,本作“深”。本义:水名)(2) 古水名 。即今湘水支流之一的潇水。今潇水上源至江华县一段仍称深水
深,深水。出 桂阳 南平,西入 营道。——《说文》
(3) 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的距离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测土深。——《周礼·大司徒》
深四尺。——《仪礼·觐礼》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宋· 苏轼《石钟山记》
形容词
(1) 水深。与“浅”相对
深矣远矣。——《老子》。注:“深不可测也。”
深蒲。——《周礼·醢人》。司农注:“蒲蒻入水深,故曰深蒲。”
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击,声如洪钟。—— 宋· 苏轼《石钟山记》
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深潭(深水池);深广(指水、山谷等深邃而广阔);深堑(深沟);深隍(深而无水的护城壕);深沦(深水);深泓(深潭);深泥(很深的泥泞);深池(深的护城河)
(3) 引申为距离大
遥闻深巷中犬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4) 又如:深衢(岔路处);深禁(深宫);深堂(深处的厅堂);山侧的深裂隙;深峭(深邃陡峭);深峻(深川峻岭。喻指旅途);深衣(古代诸侯、大夫、士家居衣裳,又是庶人的常礼服。上衣和下裳相连,前后深长);深靓(深邃宁静);深谷底下一条河;深坑
(5) 深暗 。如:桃红的颜色比粉红色更深
(6) 玄妙,深奥
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易·系辞》
(7) 又如:深微(深奥精微);深诣(造诣很深);深赜(深奥精微);深严(深邃严密);深隐(深奥隐晦);深迂(深奥曲折)
(8) 深刻;深远
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以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而又含有音乐及诗歌之意味,故感人尤深。——蔡元培《图画》
(9) 又如:深心(细心;多心);深心达算(老谋深算;内心精予计算);深相砥砺(互相切磋探讨,以求深入理解);深致(意义深远);深闳(深远宏大);深策(深远周密的计策);深渺(深远,深微);深赡(深刻而丰富);深切著明(深刻而显明);深大(深重广大)
(10) 幽深; 幽静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奇秀深杳,不可殚。水府幽深,寡人暗昧,失子不远千里,将有为乎?——唐· 李朝威《柳毅传》
(11) 又如:深僻(幽深偏僻);深房(深邃的房舍);深閟(深邃静寂);深豁(深邃而空阔)
(12) 苛刻
狱中多冤人,用刑深刻。——《后汉书·光武帝纪》
(13) 又如:深酷(苛刻严酷);深故(执法苛刻严峻,故意加人罪名)
(14) 茂密 。如:深林(茂密的树林);深莽(深密的草丛);深郁(茂密);林深苔滑
(15) 深厚;亲密
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宋· 姜夔《扬州慢》
(16) 又如:交情深;深仁厚泽(深厚的仁爱和恩惠);深眷(深切的关怀、照顾)
(17) 历时久
夜深忽梦少年事。——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8) 又如:深秋
(19) 大,重大
子布、 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资治通鉴》
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清· 刘开《问说》
(20) 又如:深恩(大恩)
(21) 深重;厉害、严重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副词
(1) 很,甚
面深墨。——《孟子·滕文公上》。注:“深,甚也。”
(2) 又如:深恐;深奸(内心非常奸诈);深企(非常仰慕);深娴(非常熟悉);深罪(很怪罪;过分责备);深韪(深以为是);深荷(深肥;承蒙)
动词
(1) 深入、彻底、周详地研究 。如:深不下去;深帷(深入思索)
(2) 深挖 。如:决河深川;严城深池
(3) 测量
彼将处乎不深之度,而藏乎无端之纪。——《列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im1 [梅县腔] chim1 [台湾四县腔] tsiim1 [宝安腔] cim1 [陆丰腔] chim1 [东莞腔] cim1 [海陆丰腔] chim1 [客英字典] chim1 [客语拼音字汇] cim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深 | 式針 | 書 | 侵A | 平聲 | 侵 | 開口三等 | 深 | 侵A | ɕĭĕm | sj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