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舰

bīng jiàn [ bing jian]
繁体 兵艦
注音 ㄅ一ㄥ ㄐ一ㄢ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兵舰 bīngjiàn

(1) 军舰

warship;gunboat

词语解释

  1. 军舰。

    茅盾 《三人行》十三:“前面一条青灰色的大兵舰正在升起红蓝白的三色旗,一排水兵在舰面甲板上奏着军乐。”

引证解释

⒈ 军舰。

茅盾《三人行》十三:“前面一条青灰色的大兵舰正在升起红蓝白的三色旗,一排水兵在舰面甲板上奏着军乐。”

兵舰的国语词典

海军各种船舰的通称。可区分为作战船舰与辅助船舰。

兵舰的网络释义

兵舰

  • 兵舰造句

    当时杭州笕桥航空学校的校训就是“我们的身体、飞机和炸弹,当与敌人兵舰、阵地同归于尽!”,完全就是一副以命相搏的态度。
    那艘无比卑劣的兵舰受到不赐与战役报酬的告诫。
    只见张雷的的舰队无数飞弹镭射全都招呼到了皇甫旭的装甲运兵舰上,轰轰的爆炸,以及产生的烟雾瞬间将装甲运兵舰群包裹了起来。
    简单的读了一下这个比喻,我们可能猜想,撒旦的长矛如同兵舰的桅杆一样高。
    且说各国兵舰,自齐集大沽口后,即索让炮台,提督罗荣光婉词拒绝,洋兵即开炮轰击。
    接着,停泊在港口的兵舰向“瓦萨”号鸣炮致敬,“瓦萨”号鸣炮答礼。
    十月十九日,革命军在汉口前线发起进攻,刚一接触,北洋军便败下阵去,退守滠口,萨镇冰的兵舰也退到武汉下游。
    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剑拔弩张,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
    我们绝不会忘记帝国主义的兵舰在黄浦江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的时代。
    当时正值小汛,“泰康”号兵舰停在外海,需坐竹筏,转乘小汽艇,再过渡到舰上。
    他乘坐苏格兰步兵团的运兵舰从格拉斯哥前往南非。
    孤拔大愤,索性带了兵舰,闯入浙江三门湾,夜深月朗,孤拔轻轻的扒上桅竿,窥探内地形势,不防声怪响,竟将孤拔击落船中。
    从运兵舰上登岸并不像这里描述的那么容易。
    为了这一艘兵舰,十余日里头,上海道,日领事,俄领事,俄舰统带,南洋大臣,外务部,俄公使,日公使,俄总督,日本外部,俄国外部,彼此电文,往来如织。
    坐在丁督门左手依次排列的是靖远,超勇,杨威和广甲等几艘运兵舰的管带;他们分别是叶祖硅,张贤本,王国良和付从善等高级海军军官。
    在港的兵舰都挂了许多旗子作为装饰。
    兵舰造出来了,而且发挥了充分的效能,国家得以多年太平无事。
    李烈钧闻讯后亲自带领两艘兵舰和一营步兵赶赴安庆处理违规军士,迅速安定人心,“一时颂声载道”,各界推举李烈钧担任安徽都督。
    兵舰是非常大的战船。
    我们的兵舰在太平洋上游弋。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
    jiàn [jian]
    部首: 622
    笔画: 10
    五笔: TE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YBHU
    四角: 27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舟,监声。本义:大型的战船)

    (2) 同本义

    舰,版屋舟。——《玉篇》

    舰,御敌船

    舳舻千里,前驱不过百舰。——《文选·陆机·辨亡论下》

    方连船舰。——《资治通鉴》

    十舰最著前。

    北舰十余里。——宋· 文天祥《 后序》

    (3) 又如: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舰户(船舰的门户)

    (4) 任何大型的航海的船只 。如:主力舰;旗舰;军舰

    (5) 用桨、橹、帆或动力推进的有甲板或没有甲板的军用小船 。如:炮舰

    英文翻译

    warship

    方言集汇

    ◎ 粤语:laam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