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火连天

bīng huǒ lián tiān [bing huo lian tian]

词语释义

形容战乱纷争遍及各地。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
lián [lian]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LP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KQ
四角: 34305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辵( chuò),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2) 同本义

連,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 房君、 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曰:‘老妇持连而瞏(還)。’—— 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

(3) 姻亲关系

及 苍梧(地名) 秦王有连。——《史记·南越列传》

(4)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俗称亲上加亲)

(5) 由若干个排组成的军队一级组织,通常隶属于营 。如:连长;连指导员

(6) 连词的简称

(7) 古州名

(8) 在今广东连县一带

(9) 在今四川筠连县

(10) 通“兰”。兰草

薜荔白芷、蘼芜椒连。——《管子·地员》

(11) 通“链”。铅

长沙出边锡。——《史记·货殖列传》

(12) 通“辇”。用人拉的车

往蹇来连。——《易·蹇》。注:“连,辇也。”

(13) 姓

动词

(1) (自汉以来,习用连,不用联,故反以借字改正字)

(2) 连接;相连

一曰连山。——《周礼·太卜》

云连徒州。——《国语·楚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 五岳掩赤城。——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东连吴会,西接 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3) 又如:藕断丝连;连观(互相连接的楼台);连舻(舟船相连);连属(连接;连续);连枝(树枝相连;连在一起的树枝);连行(鱼类相随而行);连眉(两眉相接连);连云(比喻高与云齐)

(4) 连续,不停止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5) 又如:连仍(连续不断);连住子(陆续地);连延(连续不断的样子);连更晓夜(昼夜不停);连珠儿(接连不断)

(6) 牵连

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 方苞《狱中杂记》

(7) 又如:连缠(纠缠,牵连);连引(牵连;引及);连手(交情,牵连;勾搭)

(8) 联合;结合

外连衡而斗诸侯。——贾谊《过秦论》

民相连而从之,遂成国于岐山之下。——《吕氏春秋·审为》

约以连兵大举。——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9) 又如:连城(连成一片的好多城池);连横(也作“联衡”。战国时秦国对付六国的一种战略。古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10) 同时获得

一钓而连六鳌。——《列子》

(11) 包括;全部在内 。如:连他一共五口人;连皮 200 斤

介词

(1) 自;从

连太太起,里里外外的都不干净。——《红楼梦》

(2) 并;合并。并为一起。介绍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连职(一起供职);连步(并走;同行)

形容词

(1) 艰难

孟轲虽连蹇,犹为万乘师。—— 扬雄《解嘲》

(2) 又如:连嵝(委曲,困顿);连蹇(艰难,困厄)

(3) 满 。如:连宵(连天;满天);连冬(整个冬天);连江(满江)

副词

连续;多次

匈奴复连发大兵侵击 乌孙。——《汉书》

连破其众。——脱脱《宋史》

含有甚而至于之意 。如:这个,连小孩子也知道

英文翻译

join, connect; continuous; even

方言集汇

◎ 粤语:lin4

宋本广韵

tiān [tian]
部首: 308
笔画: 4
五笔: GD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K
四角: 1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2)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3)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4)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5)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 虞注:“黥额为天。”

(6)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天苍苍。

接天莲叶无穷碧。——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7) 又如:天澄澄(天色澄清的样子);天色(天空色);天宇(天空);天日(天空与太阳);天角(天之一隅);天盘(天际);天弩(天空;天空高远)

(8) 天帝,上天。古人以天为万物主宰者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书·商书》

天下所启。——《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天赐也。

天其或者将逮诸。

天将兴之,谁能废之。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史记·项羽本纪》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9) 又如:天可怜见(上天救助,老天保佑);天庖(天帝的庖厨);天马(神马;骏马的美称);天丁(天兵);天功(天的职任;天然形成的工巧);天打雷劈;天休(天赐福佑);天佑(上天佑助)

(10) 天堂 。

(11) 如:天居(住在天上);天陛(天宫台阶)

(12) 一昼夜 。

(13) 如:天把(一两天,一天半天);夏天天长夜短;今天;明天

(14) 比人类品质更高尚和能力更强大的存在

违天不祥。——《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此乃天也。——《资治通鉴》

(15) 又如:天晓得;我的天

(16) 自然所生成的事物

与天不老。——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17) 又如:巧夺天工;天性如此;天衣无缝;文章天成;天演(自然进化);天巧(自然工巧);天式(自然法式);天光(自然的智慧之光);天财(自然财富)

(18) 一年里的特定时候 。

(19) 如:天中节(端午节);夏天;黄梅天

(20) 气象状态

秋天漠漠向昏黑。——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天阴雨湿声啾啾。——唐· 杜甫《兵车行》

心忧炭贱愿天寒。——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天阴黑。——《资治通鉴·唐纪》。

(21) 又如:天风馋(冷风袭人,易使人生病);天变了

(22) 丈夫 。

(23) 如:失其所天

(24) 指先天不足

此天之所不足也。——《灵枢》

(25) 古代指君王 。

(26) 如:天颜(皇帝之面);天表(天子的仪表);天恩;天邑(帝王之都);天位(天子之位)

(27) 头等大事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28) 人的额部 。

(29) 如:天炙(朱水点额)

(30) 姓

形容词

(1) 天然的;天生的

依乎天理,批大卻,导大窾。——《庄子·庖丁解牛》

(2) 又如:天性;天资

(3) 顶上的;架空的 。

(4) 如:天桥;天窗;天棚

英文翻译

sky, heaven; god, celestial

方言集汇

◎ 粤语:tin1
◎ 客家话:[梅县腔] tien1 [台湾四县腔] tien1 [客英字典] tien1 [陆丰腔] tian1 [客语拼音字汇] tian1 [东莞腔] ten1 [沙头角腔] tien1 [宝安腔] ten1 [海陆丰腔] tien1
◎ 潮州话:tiang1 [潮州]tiêng1 ,tin1 (thiang thi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他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tʰient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