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来将挡

bīng lái jiàng dǎng [bing lai jiang dang]

词语释义

敌军来了,就派将官率军抵挡。比喻不管对方使用什么手段,总有相应的对付方法。也比喻对待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对策。

兵来将挡造句

依我看这事用不着发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候自有对付的办法。
咱都保持一颗淡定的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咱不怕!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重要的是我们赢了。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以从容的心态面对吧!
事情总是层出不求,幸好我总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有一种毫不畏惧的想法,问题有就有呗,又能怎么样?兵来将挡。
这忐忑不安的日子真要人命,算了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我相信这些经历将成为我宝贵的财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就是过日子么,有个线线怕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就是了。
常言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只要我们准备充分,就不怕敌人耍任何花招。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是一句俗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自古莫不如此,慌什么!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万象反背革故鼎新,运筹帷幄,成事自有天意。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发挥才智,寻找赚钱法门!
阿可达,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如此惊慌,成何体统!
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大家且小心保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秦枫听到众人的话不以为意,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装潢后遗症第一波到来,卫生间漏水,二楼天花都花了。好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什么天长地久,什么曾经拥有,反正我只知道此刻在你身边,我就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冲锋陷阵左突又挡,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佛来杀佛鬼来灭鬼,把人力部搞得彩旗猎猎、风生水起。

汉字详情

bīng [bing]
部首: 201
笔画: 7
五笔: RGW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MC
四角: 728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gǒng,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soldier,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bi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甫明庚三開平聲開口三等pĭɐŋpieng/pyang
lái [lai]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GOI
五行:
仓颉: DT
四角: 5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麦子形。本义:麦。小麦叫“麦”,大麦叫“麰”(或写作“牟”))

(2) 同本义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说文》

贻我来牟。——《诗·周颂·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鱼跃入王舟。出涘以燎。后五日。火流为乌,五至,以殻俱来,此谓遗我来牟。”

于皇来牟。——《诗·周颂·臣工》。疏:“叹其受麦瑞而得丰年也。”

(3) 又如:来牟(古时大小麦的统称)

(4) 未来,将来

来日方长。——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知来者之可追。——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5) 又如:来代(后代;后世);来辰(来早。明天早晨);来兹(来年;将来);来哲(后世贤智之人);来轸(后来的车,比喻后来的人或物)

(6) 姓

动词

(1) 由彼至此;由远到近。与“去”、“往”相对

来,至也。——《尔雅》。朱骏声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还,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许君未经订正,故沿伪至今。”

憧憧往来。——《易·咸》

我行不来。——《诗·小雅·采薇》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然往来视之。——唐· 柳宗元《三戒》

有朋自远方来。——《论语》

往昔初阳时,谢家来贵门。——《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又如:来寇(敌人来犯);来至(来到);来突(突然而来)

(3) 归,回来,返回

萃聚而升不来也。——《易·杂卦》。注:“还也。”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左传·庄公二十七年》

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谁来之?——《左传·文公七年》

(4) 又如:来家(回到家里来);来三去四(来来去去);来还(归来,回来);来宁(归宁。女子回娘家省亲);来归(回来;归来);来舍(回归而有所定止)

(5) 归服;归顺

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6) 又如:来服(前来顺服)

(7) 招来;招致。后多作“徕”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8) 又如:来致(招致,招来)

(9) 加入 中 。如:你来不来?

(10) 让不受约束、干扰地满足 。如:来五斤;来两盘

(11) 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发生、出现 。如:问题一来就马上解决

(12) 产生;开始;发生 。如:来路(来历;来源);来历(来由;原委);来情(情由);来情去意(来去的情由与意向);来方(来源);来龙(风水先生称主山为来龙。即龙脉的来源)

(13) 追溯来源、血统或起源 。如:来方(来源,进项);来煞(来劲;出息)

(14) 相当于做 。如:来不得

(15) 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态度,是目的。如:你能用什么办法来帮助他呀?

(16) 用在动词后,表示估计或着眼于某一方面。如:看来容易;说来话长

(17) 用在另一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件事。如:我来画;大家都来唱歌

(18) 〈方〉∶在 。如:来里(在这里或在那里);来哚(在);来浪(在那里)

(19) 表示动作的趋向

将子头与剑来。——晋· 干宝《搜神记》

闻来垂钓碧溪上。——唐· 李白《行路难》

长铗归来乎。——《战国策·齐策四》

归来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长铗归来者。——《战国策·齐策四》

(20) 假借为“釐”( )。赐予

来女孝孙。——《仪礼·少牢馈食礼》。郑玄注:“来,读曰釐;赐也”

(21) 假借为“赉”。赐予

东人之子,职劳不来。——《诗·小雅·大东》。高亨注:“来,借为赉。”

代词

(1) 你的;你们的 。用于通信的回复中。如:来信收到;来电收到

(2) 这

俺哥哥传将令三四番,可怎生无一个承头的?来一个燕青将面劈,那一个 杨志头低。—— 元·佚名《黄花峪 》

助词

(1) 无义,译作“了”,“吧”,或不译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在数量上接近精确 。如:两米来高

(3) 用在数量或数量词后面,表示概数;大约 。如:二十来个

(4) 从头到尾过去地 。如:两千年来;来日(往日;过去的日子);来日大难(本指往日艰难。后亦用以指前途困难重重)

(5) 以来,表示时间从过去某时持续到现在

吾数年来欲买舟。——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数百年来。——唐《柳河东集》

去来江口守空船。——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夜来城外一尺雪。——唐· 白居易《卖炭翁》

(6) 又如:来古(自古以来);来来(以来);来缘(指来生的因缘);别来无恙乎?

(7) 用在数词后,表示列举的原因或理由。如:这些天没去看她,一来路太远;二来没功夫

(1) 用于句尾,相当于“咧”

刚才奶奶和袭人姐姐怎么嘱咐来!——《红楼梦》

英文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方言集汇

◎ 粤语:loi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oi2
◎ 潮州话:lai5

宋本广韵

jiāng,jiàng,qiāng [jiang,jiang,qiang]
部首: 307
笔画: 9
五笔: UQFY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NII
四角: 37142

详细解释

jiāng

动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从“寸”,表示与手有关。( jiàng)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扶持,扶助

将,扶也。——《广雅》

无将大车。——《诗·小雅·无将大车》

天不我将。——《诗·大雅·桑柔》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乐府诗集·木兰诗》

为人将车。——《史记·田叔传》。索隐:“犹御车也。”

吏谨将之。——《荀子·成相》。注:“持也。”

(3) 又如:将美(助成好事);将引(扶助收纳);将扶(扶持;搀扶);将助(扶助;支持)

(4) 奉行,秉承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元结《贼退示官吏》

(5) 又如:将明(大臣的辅佐赞助。将:奉行;明:辨明);将命(奉命)

(6) 送行

耒者弗迎,去者弗将。——《淮南子·诠言》

(7) 又如:将意(致意);将迎(送往迎来);将送(送行;遣送)

(8) 携带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元结《贼退示官吏》

(9) 又如:将雏(携带幼禽);将带(携带);将领(携带)

(10) 带领

将胡骏马而旧。——《淮南子·人间训》

(11) 又如:将领(带着;率领);将御(统帅领导);将家(带领家人);将引(引导,带领)

(12) 顺从;随从

备物以将形。——《庄子·庚桑楚》

将自何所至。——《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13) 又如:将顺(顺着趋势推动以加速其成功)

(14) 供养;奉养

不遑将父。——《诗·小雅·四牡》

不遑将母。

(15) 又如:将父(奉养父亲);将帮(奉养)

(16) 调养;保养 。如:将理(休养,调理);将爱(保养爱护);将护(调养护理)

(17) 传达;表达 。如:将诚(表达诚意);将意(表达心意);将命(传命)

(18) 〈方〉∶兽类生仔 。如:钱放着也没有用,又不能将羔

(19) 下象棋时攻击对方的将或帅 。如:当头炮一将

(20) 行,进

日就月将。——《诗·敬之》

(21) 进用,吃 。如:将食

(22) 使用

菩萨将甚兵器?——《西游记》

副词

(1) 就要;将要

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六年》

天将降大任。——《孟子·告子下》

将以实笾豆。——明· 刘基《卖柑者言》

将衒外。

将恐深。——《韩非子·喻老》

将益深。

将以有为也。(这是唐朝名将南霁云的话,见于韩愈《张中丞传后序》。文天祥引用此语,说明自己想忍辱留生,以图大举。)——宋· 文天祥《后序》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将自此始。

(2) 又如:将引(将要;即将;带领);将然(指将要发生的事);将欲(将要;打算)

(3) 必,必定

将拜君赐。——《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将有所不可。——宋· 苏轼《教战守》

民将不安。

(4) 又如:把一切朋友都得罪了,其结果将使我们自陷于孤立

(5) 才;乃;刚刚;正 。如:将在(刚刚)

(6) 将近

将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

(7) 岂;难道

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国语·楚语》

介词

(1) 相当于“拿”、“取”

将雌剑往。——晋· 干宝《搜神记》

将子头来。

(2) 又如:将着(拿着;带着);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将本求利(用本钱谋求利润);将李代桃(喻代人受罪或彼此顶替)

(3) 相当于“把”、“用”

将身后托汝。——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将革命进行到底

(5) 在;于 。如:誓将死里求生路


(1) 连接意思平等的词或词组,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又”,“且” 。例如:将信将疑

(2) 如果;假若

吾将再病。——清· 袁枚《祭妹文》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

(3) 或;抑

将有人主张之乎?将无人主张之乎?——孟郊《上常州卢使君书》

助词

(1)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在现代汉语里见于方言

宫使驱将惜不得。——唐· 白居易《卖炭翁》

大虫去了一盏茶时,方才扒将起来。——《水浒传》

(2) 又如:走将出来;叫将起来;赶将上去

(3) 另见 jiàng;qiāng

jiàng

名词

(1) (形声。从寸,酱省声。本义:将领,带兵的人)

(2) 同本义

将,帅也。——《说文》

将止不面夷。——《国语·晋语》。注:“帅也。”

是将率之事也。——《荀子·富国》。注:“犹主领也。”

军必有将。——《吕氏春秋·执一》。注:“主也。”

军将皆命卿。——《周礼·大司马》

鲁欲使 慎子为将军。——《孟子》

将谓五官,左右虎贲、羽林、中郎将也。——《后汉书·桓帝纪》注

人臣无将。——《汉书·叔孙通传》

代廉颇为将。—— 汉· 刘向《列女传》

赵将 马服君。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唐纪》

诸将皆失色。

将吏敢复有言迎操者。——《资治通鉴》

(3) 又如:将器(将帅之才);将弁(将官,武官);将仕(将士。对有一定家产而无官位的人的称呼,源于最低一级官阶名称“将仕郎”);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领在外面打仗,皇帝的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

(4) 军衔名。军阶在元帅之下,校官之上 。如:大将;中将;少将

(5) 中国象棋中的一子,即“帅”

(6) 能手;能人 。如:乒坛老将

动词

(1) 统率;率领

葛婴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将荆州之军。——《三国志·诸葛亮传》

自将三千人。——《资治通鉴·唐纪》

李进诚将三千。

将数百之众。(将,带领。)——汉· 贾谊《过秦论》

括不可使将。—— 汉· 刘向《列女传》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淮南子·人间训》

(2) 又如:将将(驾驭将帅);将御(统率);将率(率领);将略(用兵的谋略)

(3) 另见 jiāng;qiāng

qiāng

动词

(1)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诗·卫风》

(2) 另见 jiāng;jiàng

英文翻译

will, going to, future; general

方言集汇

◎ 粤语:zoeng1 zoeng3
◎ 潮州话:ziang1(chiang), ziang3(chìang)

宋本广韵

dǎng,dàng [dang]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IVG
五行:
仓颉: QFSM
四角: 59077

详细解释

dǎng

动词

(1) (形声。从手,当声。本义:阻拦;抵挡)

(2) 同本义

攩,推也。——《方言十》

挡,遮遏也。——《正字通》

(3) 又如:挡人牌(挡箭牌。在前边极力承担困难的人);挡手(商店经理;作经纪的)

(4) 遮蔽 。如:谁站在窗口挡着亮了;山高挡不住太阳;挡人的眼目(遮人眼目;避免别人说闲话)

名词

(1) 间隙 。如:挡口(机会)

(2) 用于隔热或隔风或作为装饰的装置 。如:炉挡

(3) 用于调节机械运行速度及控制方向的装置,“排挡”的简称 。如:高速挡;前进挡

(4) 某些仪器和测量装置用来表明光、电、热等量的等级 。如:第一挡

(5) 另见 dàng

dàng

(2) ——见“摒挡”( bìngdàng)

(3) 另见 dǎng

英文翻译

obstruct, impede; stop; resist

方言集汇

◎ 粤语:dong2 dong3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