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汉 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 唐 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唐 韩愈 《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 汉 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 北齐 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 开封府 也。”
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三国 魏 曹操 《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指兵部。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抚兵》:“俺待要飞檄 金陵 ,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
引证解释
⒈ 古代管兵事等的官员。 汉代为公府、司隶的属官。 唐代为府、州设立的“六曹”(或“六司”)之一,在府称“兵曹参军”,在州称“司兵参军”。后世或沿用此称。
引唐韩愈《赠张童子序》:“又二年,益通二经,有司復上其事,繇是拜卫兵曹之命。”
宋高承《事物纪原·抚字长民·兵曹》:“汉公府掾史有兵曹,主兵事。司隶属官有兵曹从事史,郡国为使。 北齐同诸曹为参军。今又独置於开封府也。”
⒉ 古代军中掌管作战部署的机构。
引三国魏曹操《步战令》:“诸部曲者,各自安部陈兵疏数,兵曹举白。”
⒊ 指兵部。
引清孔尚任《桃花扇·抚兵》:“俺待要飞檄金陵,告兵曹转达车驾,许咱们迁镇移家。”
兵曹的网络释义
兵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
,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2)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楯、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
兵者,凶器也。——《国语·越语》
兵者,不祥之器。——《老子》
兵者,国之爪也。——《墨子·七患》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汉· 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史记·项羽本纪》
(3) 又如:短兵相接;兵不血刃;动刀兵;坚甲利兵;兵革(兵器甲胄的总称。引申指战争);兵解(古代方士以为学道者死于兵刃,供兵刃解脱躯壳以成仙,称为兵解);兵戈(干戈。借以指战争)
(4) 士兵的群体,即整个军队
越人之兵虽多,亦奚益於胜败哉?——《列子·虚实》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战国策·赵策四》
举兵伐徐,遂灭之。——《韩非子·五蠹》
赵亦盛设兵待 秦, 秦不敢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赵兵果败。—— 汉· 刘向《列女传》
(5) 如:兵柄(军权);兵备道(明代的官名。分巡道的首长,兼管军务,负责管区内的治安);兵房(县衙中六房之一,掌兵事);兵马制置(即制置使。唐大中五年始置,负责边防军务。宋初不常设,后为对金作战,设置渐多)
(6) 士卒
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资治通鉴》
瑜得精兵五万。——《资治通鉴》
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 晋兵。——《资治通鉴》
(7) 又如:雄兵百万;草木皆兵;当兵;兵来将敌水来土堰(不管对方使用何种策略,都自有对付的办法)
(8) 军事;武力;战争
兵者,国之大事。——《孙子兵法·计篇》
夫兵,犹火也。——《左传·隐公四年》
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礼记·礼运》
(9) 又如:兵交(交战);兵端(战争的发端);兵燹(因战火引起的焚烧毁坏);兵栏(军营周围的栅栏);兵纪(军事要事);兵冲(军事要冲)
(10) 用兵策略,战略
故士兵伐谋,其次伐交。——《孙子·谋攻》
故兵无常势。——《孙子·虚实》
(11) 牌戏名
(12) 国际象棋16个棋子中价值最小的棋子
(13) 中国象棋中红方的价值最小的五个棋子之一——蓝方相应的为“卒”
动词
(1) 用兵器攻击,刺杀
左右欲兵之。——《史记·伯夷列传》
(2) 又如:兵诛(用兵器诛杀)
(3) 伤害
反以自兵。——《吕氏春秋·侈乐》
(4) 又如:兵荒(战争造成的饥荒及其他灾祸);兵寇(乱兵或乱兵的侵扰)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bin1 [客英字典] bin1 [海陆丰腔] bin1 [梅县腔] bin1 [陆丰腔] bin1 [客语拼音字汇] bin1 [宝安腔] bin1 [沙头角腔] bin1 [东莞腔] bin1
◎ 潮州话:bian1 (pia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兵 | 甫明 | 幫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pĭɐŋ | pieng/pya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u2 co2 [陆丰腔] co3 [东莞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o2 cau2 [客英字典] cau2 [宝安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海陆丰腔] co2 ca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曹 | 昨勞 | 從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zʰɑu | zau/dz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