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同

zàn tóng [ zan tong]
繁体 贊同
注音 ㄗㄢˋ ㄊㄨ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赞同 zàntóng

(1) 赞许,认同

这一理论受到了广泛的赞同
approve

词语解释

  1. 参与促成。

    《北史·李元护传》:“ 叔业 归顺, 元护 赞同其谋。”

  2. 赞成;同意。

    鲁迅 《<呐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叶圣陶 《倪焕之》二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出于衷心地赞同这个办法。”

引证解释

⒈ 参与促成。

《北史·李元护传》:“叔业归顺, 元护赞同其谋。”

⒉ 赞成;同意。

鲁迅《<呐喊>自序》:“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
叶圣陶《倪焕之》二二:“一阵热烈的掌声,表示出于衷心地赞同这个办法。”

赞同的国语词典

赞成、同意。

如:「他的提议,大家都举手赞同。」

赞同的网络释义

赞同

  • 赞同是汉语词语,是指参与促成。
  • 赞同造句

    听到他的主意后,我怦然心动,立即表示赞同。
    所以指责我而指责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赞同我而赞同得恰当的人,就是我的朋友;阿谀奉承我的人,就是害我的贼人。
    赞同前一位大哥说的日本地震,我们必须要如丧考妣吗?
    他的环保倡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另外,对于学习不好的问题,既不要太赞同他的做法,也不要说他不愿意听的,只说是路有千条,各有各的走法,你们理解并且清楚他的状况,什么事情无绝对的,但都是向前看,任何的小小成功可能都要付出一些努力,不知你们学习如何,但你答应他帮助他,并请求他为自己为朋友也是为家人给你们个回答。
    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都应该要先想想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很不赞同楼上几位的意见,那样是对楼主的一种不负责任。
    非常赞同这句话,即使他们再优秀,统治我们也必须经过同意。
    心理学家认为,要争取别人赞同自己的观点,光是观点正确还不够,还要掌握微妙的交往技术。心理学家经过研究,提出了许多增强说服力的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有六种。
    如果主人或女主人是我们能够坦诚以对的老朋友,有时候在事先告知我们现在已经不喝酒的状况将会有所帮助。当然我们并非要求任何特殊待遇,但是至少当我们得知有人完全赞同我们为克服嗜酒问题所付出的努力时,可以使自己较为安心。
    硬要挑这大梁,对他来说无异于举鼎绝膑,所以没有一个赞同他。
    作为男人的经验来看,男人一般都喜欢赞同的话,千万不要说不行两字,很伤自尊心的。
    老师的赞同令我们喜出望外。
    他昨天感冒了,今天却在饮酒,他说这是以辞害意,说不定感冒还好得快点,我可不赞同这种说法。
    我挺赞同你的想法,我也是笔试自己看的,本来面试不想报班的,但是,心里不放心就报了一个面试班,在鸿途,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是效果很好。
    这个新闻在网上造成了不小的轰动,但不是所有人都赞同这种作法。
    把保护人权写入宪法,得到了代表们的一致赞同。
    他的观点基本上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清醒总是意味着退缩,辨别和反对;酣醉则总意味着扩张,一致和赞同。威廉·詹姆斯。
    然而,我们不赞同带上眼罩来练习绝地武士才能有的智能手机神技,愿大能与你同在。
    我不赞同章启月拒绝用中文回答问题。

    汉字详情

    zàn [zan]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TFQ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名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动词

    (1) 称赞;颂扬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名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英文翻译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3

    宋本广韵

    tóng,tòng [tong]
    部首: 319
    笔画: 6
    五笔: MGK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BMR
    四角: 77220

    详细解释

    tóng

    动词

    (1) (会意。从冃,从口。冃( mào),重复。本义:聚集)

    (2) 同本义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3) 又如:云同(云彩聚集);同天(共存于人世间);同合(使相一致;融会);同流(诸水合流)

    (4) 相同,一样,共同(侧重于同样,齐一)

    同事之人,不可不审察也。——《韩非子·说林上》

    鸟兽不可与同群。——《论语·微子》

    同予者何人。——宋· 周敦颐《爱莲说》

    同于真耶。——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同于幻耶。

    (5)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6) 参与;一起干某事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7)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8) 共,共一个

    上下同欲者胜。——《孙子·谋政》

    俗之同病。——清· 刘开《问说》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以同姓为吾后。——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9) 又如:同福(共同的福禄)

    (10) 齐一;统一

    死去方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宋· 陆游《示儿》

    副词

    (1) 共同。到一处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既同寝。

    (2)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名词

    (1) 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

    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2) 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3) 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

    (4) 姓

    介词

    (1) 引进共同行动者 。

    (2)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3) 给,为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连词

    (1) 和,表示并列关系 。

    (2)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3) 另见 tòng

    tòng

    (2) ——见“胡同” hútòng

    (3) 另见 tóng

    英文翻译

    same, similar; together with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4
    ◎ 客家话:[梅县腔]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陆丰腔] tung3 [沙头角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 潮州话:dang5(tâng) tong5(thô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