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议

chàng yì [ chang yi]
繁体 倡議
注音 ㄔㄤˋ 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倡议 chàngyì

(1) 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

倡议召开国际会议
proposal; propose

词语解释

  1. 首先建议;发起。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通惠河》:“ 元 至元 间,丞相 完泽 倡议导 昌平 白浮 诸泉为渠……抵 通州 高丽庄 ,以便漕运。” 清 侯方域 《于谦论》:“ 英宗 之北狩也,社稷无主,都城汹汹,廷臣已有倡议南迁者,其不为 宋 之续也几希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

  2. 首先提出的建议。

    袁鹰 《献给英雄的长辈》诗:“你们每一个发明,每一个纪录,每一个倡议,每一个创造,都使我们兴奋,都使我们自豪!”

引证解释

⒈ 首先建议;发起。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通惠河》:“元至元间,丞相完泽倡议导昌平白浮诸泉为渠……抵通州高丽庄,以便漕运。”
清侯方域《于谦论》:“英宗之北狩也,社稷无主,都城汹汹,廷臣已有倡议南迁者,其不为宋之续也几希矣。”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八回:“这里的族长……倡议要众人分派,派到你名下要出一百两银子。”

⒉ 首先提出的建议。

袁鹰《献给英雄的长辈》诗:“你们每一个发明,每一个纪录,每一个倡议,每一个创造,都使我们兴奋,都使我们自豪!”

倡议的国语词典

首先提议。

倡议的网络释义

倡议

  • 倡议(拼音:chàng yì)释义:首先提出建议;发起做某事,倡议召开国际会议。
  • 倡议造句

    他们恳切希望这一倡议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
    对我们班的倡议,一班的同学颇不以为然。
    五年一班同学倡议每人向灾区小朋友捐献一本书。
    乡长倡议红白喜事不要铺张浪费。
    同学们热烈响应保护益鸟的倡议,再也没有发生捕鸟或掏鸟窝的事。
    我们的倡议得到了全校同学的热烈响应。
    一个倡议,八方呼应,校园里的科技创新活动蓬勃地开展了起来。
    这是一份倡议书,倡议所有人放下匆匆忙忙,搁置繁繁琐琐,奔往小年的幸福,与家人一起快快乐乐,与朋友一起开开心心,与爱人一起甜甜蜜蜜。
    他的倡议,一时弄得舆论哗然,群起而攻之。
    我校同学倡议开展向山区辍学儿童献爱心的活动。
    他的环保倡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
    起初,他的倡议没人响应,到处碰壁。
    “保护母亲河”的倡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
    药草王国倡议以下驱虫配方,这是大多数提升者可以在健康食物店或网络上购置到的。
    柳明恒表示参加这个倡议有助于控制北朝鲜开发危险核原料.
    在建议多极世界的倡议中,俄罗斯将自己看成多极中的一极,统治着它的疆土。
    如果价格高出了你的估算,我倡议你斟酌一下更小或是更简略的图案。
    倡议你坐巴士回来,每小时就有一班,而火车班数少,且价钱贵些。
    刘梅介绍说,目前已经有至少540名女性同性恋在倡议书上签字。
    国家电网和中国南方电网已经编写智能电网的倡议,他们将在未来10年至20年实施。

    汉字详情

    chàng,chāng [chang]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J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AA
    四角: 26260

    详细解释

    chāng

    名词

    (1) (形声。从人,昌声。本义:唱歌的艺人)

    (2) 同本义

    倡,乐也。——《说文》

    倡,俳也。——《声类》

    倡,优乐也。——《字林》

    令倡俳赢戏坐中。——《汉书·广川惠王越传》。注:“乐人也。”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幸倡郭舍人。——《汉书·东方朔传》

    孝武李夫人本以倡进。——《汉书·外戚传》

    优旃者,秦倡。——《史记·滑稽列传》

    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3) 又如:倡家(歌楼酒馆。也 指妓院)

    (4) 泛指中国古代表演歌舞杂戏的艺人。又称:倡人,倡优,倡伎,倡女,倡家,倡俳,倡排,倡妇

    臣之所造能倡者。——《列子·汤问》。注:“倡,俳优也。”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史记·范雎列传》

    击鼓歌吹作俳倡。——《后汉书·霍光传》

    (5) 又如:倡卒(军中表演歌舞百戏者)

    (6) 妓女 。也作“娼”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古诗十九首》

    (7) 又如:倡姥(老娼妇);倡伎(娼妓)

    形容词

    (1) 通“猖”。狂,精神失常的人 。如:倡狂(放纵情性,不加检束);倡厥(任意横行)

    (2) 另见 chàng

    chàng

    动词

    (1) (形声。从人,昌声。( chāng)本义:表演歌舞的人)

    (2) 领唱,发声先唱

    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一倡而三叹。——《礼记·乐记》

    (3) 又如:倡作(首唱之作);倡和(一人首倡,他人相和,互相应答)

    (4) 提倡

    今诚以吾众为天下倡,宜多应者。——《汉书·陈胜传》

    (5) 又如:倡明(提倡并阐明);倡义(首倡大义)

    (6) 倡导,先导;带头

    妇人倡俑。——《礼记·檀弓》

    (7) 又如:倡工(带头破土动工);倡道(在前面导引);倡国(领先之国)

    (8) 歌唱

    壹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礼记·乐记》

    物有微而陨性兮,声有隐而先倡。——《楚辞·九章·悲回风》

    千人倡,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汉书·司马相如传》

    (9) 又如:倡呼(歌唱欢呼)

    (10) 宣扬 。如:倡扬(张扬,宣扬)

    (11) 另见 chāng

    英文翻译

    guide, leader; lead, int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oeng1 coeng3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ong1 cong5 [梅县腔] chong1 [宝安腔] cong1 | cong5 cong1 [客语拼音字汇] cong1 [海陆丰腔] chong1 chong5 [客英字典] chong1 [东莞腔] cong1 [陆丰腔] c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尺良陽開平聲開口三等tɕʰĭaŋchjang/tcang
    [yi]
    部首: 226
    笔画: 5
    五笔: YYQ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VIK
    四角: 347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义声。本义:商议,讨论)

    (2) 同本义

    议,语也。——《说文》

    议,谋也。——《广雅》。按,谓论事之宜。

    唯酒食是议。——《诗·小雅·斯干》

    法而不议。——《荀子·王制》

    赵王悉召群臣议。——《史记》

    (3) 又如:议计(商议合计);议妥(商量妥当);议婚(商谈联姻之事)

    (4) 评议是非

    议论证据古今。——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5) 又如:议勋(评议功勋);议语(谈论)

    (6) 选择

    乃议侑于宾。——《仪礼·有司彻》。注:“犹择也。”

    (7) 又如:议才(选拔人才)

    (8) 议处;议罪

    因为诬上,卒从吏议。——司马迁《报任安书》

    (9) 又如:议状(论罪定刑的文书);议处(清制对有过失的官吏,交吏部拟定处罚办法);议惩(评议罪刑给予惩处);议刑(议罪以定刑)

    (10) 议论,特指议论政事

    故圣人议多少论厚薄为之政。——《韩非子·五蠹》

    大功言而不议。——《礼记·闲传》

    (11) 通“仪”( )。忖度

    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昔先王议事以制。——《国语·郑语》。王引之云:“议,读为仪。”

    博学不可使议世。——《墨子·非儒》。王念孙云:“仪,议古字通。”

    名词

    (1) 意见、看法、判断或评价

    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资治通鉴》

    (2) 又如:议计(意见和计策);议论风生(比喻能言善道,语辞生动有味)

    英文翻译

    consult, talk over, discuss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ji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