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人,卑声。本义:门役) 同本义
俾,门侍人。——《说文》
俾,职也。俾为门侍人。——《释言》
有能俾。——《书·尧典》
罔不率俾。——《书·君》
动词
(1) 使,把
俾尔单厚。——《诗·小雅·天保》
俾也可忘。——《诗·邶风·日月》
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俾困苦不堪。——清· 方苞《狱中杂记》
又嘱学使俾入邑庠。——《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俾夜作昼(把夜晚当作白天,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俾昼作夜(把白昼当成夜晚,形容不分昼夜地寻欢作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bi1 [宝安腔] bi1 [客英字典] bi1 [陆丰腔] bi1 [客语拼音字汇] bi1 [海陆丰腔] bi1 [台湾四县腔] bi1
◎ 潮州话:波衣6(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
详细解释yǒu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又(手)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本义:具有,与“无”相对) (2) 同本义 有,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日月有食之。”——《说文》。按,掩日者月也。故许云月有食之,犹言日有食之月食之也。 一有一亡曰有。——《谷梁传·庄公二十八年》 大有众也。——《易·杂卦》 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3) 又如:有来有去(有板有眼);有命无运(谓命好,运气却不好);有酒胆无饭力(表面刚强,骨子里懦弱);有竡划没是处(虽有安排,但无法实现。喻指无处下手之意);有尺水行尺船(指量力而行);有天无日头(天色已晚);有腿没裤子(形容很穷);有气的死人(比喻人无本事,不起什么作用);有门楹人家(有声望、有地位的人家;官宦之家)有些头脸(有面子);有怀莫逐(有厚望不能实现);有心计儿(有主意;有心眼);有眼色(有眼力;有眼光);有针线(有主意;有心眼);有字号(有名气的店铺);有出息(有才能;会办事);有口舌(有口才;能言善辩);有生之年(指人活着的岁月);有缘千里来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4) 存在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诗·小雅》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5) 又如:有想头(有利可图);有讲究(有问题);有肚皮(有默契;有深交);有虞(有误);有等(有些);有偏(心地不公正);有味(有利益;有油水);有间(有区别;不同);有分(有机会;有希望);有服(亲属死后正在服丧期间);有事(隐指有暧昧关系);有首尾(有不正当关系);有神没气(没有生气);有负众望(辜负众人的期望);有差(有区别,不一) (6) 取得,获得,占有 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资治通鉴》 (7) 又如:有功(有功劳,有功绩);有根有苗(有根据,有线索);有根有底(有根有据);有福同享,有祸同当(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灾难共同担当);有娠(怀孕);有理走遍天下(只要有道理,任何地方都行得通) (8) 等候,等待 。如:有程(有期限;有定额);有朝(有朝一日);有期(有一定期限);有时节(有时候);有盼头(有希望;有前途) (9) 发生,呈现;产生 。如: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有事为荣(出头办事,炫耀权势或钱财);有罪(有犯法的行为;有过错;表示失敬陪礼之辞) 形容词 (1) 用在“人”、“时候”、“地方”前面,表示一部分 。如:有人说可以,有人说不可以;这个措施有地方适用,有地方不适用 (2) 表示不定指 。跟“某”的作用相近。如:有一天他来我家;有人这样说,我可没看见 (3) 表示过去有一段 。如:有一年,有一次,有一回,有一天 副词 (1) 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烦(烦劳。敬辞);“有请”;“有劳” (2) 相当于“或”。或许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有,或,有的人)。——《孟子·告子上》 词缀 (1) 附着在动词、名词、形容词前,相当于词缀,无实际意义 舜伐有 苗…汤代有 夏。——《荀子·议兵》 (2) 另见 yòu(1) 通“又” 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五蠹》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汉· 贾谊《过秦论》 亡国之恨顿生,檀板之声无色,有非莫生之言可尽言者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清· 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核舟记》 以八月十三日斩于市,春秋三十有三。——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have, own, possess; exist
方言集汇◎ 粤语:jau5 jau6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客英字典] ju3 ju1 jiu2 [沙头角腔] jeu1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东莞腔] jiu1 [宝安腔] ju1 jiu1 | ju3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yiu4 [陆丰腔] jiu1 [客英字典] ju5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详细解释名词 (1) (形声。从斤,户声。斤,斧子。( )本义:伐木声)(2) “所”假借为“处”。处所;地方 有截其所。——《诗·商颂·殷武》 不可不为择所而后错之。——《荀子·王霸》 必于无人之所。——《吕氏春秋·达郁》 僻远悠闲之所。——《吕氏春秋·谨听》 不如早为之所。——《左传·隐公元年》 持童抵主人所,愈束缚牢甚。——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聊斋志异·促织》 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余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哨所;寓所;诊所;交易所;看守所;托儿所;招待所; 收容所;诊疗所;观察所;指挥所;各得其所 (4) 道理;方法 。如:所以然(所以如此。指原因或道理);所诠(佛教语。所解的义理) (5) 地方 虽众,无所用之。——《左传·僖公四年》 (6) 进行科学研究的机构 。如:物理所;农民问题研究所。又指机关或其他机构的名称。如:派出所;招待所;指挥所 (7) 着落;结果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清· 黄宗羲《原君》 助词 (1) 表示结构 (2) 与后面的动词结合,构成名词性结构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二贵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矣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孟子·梁惠王上》 (3) 又如:闻所未闻;各尽所能 (4) 用在作主谓结构的谓词前,相当于“之”、“的” 各因其土地所宜,人民所多少而纳职焉。——《史记》 (5) 用作宾语提前的标志,多与“唯”字配合使用,相当于“是” 臣唯命所试。——《列子》 (6) 与“为”呼应,构成“为…所…”句式,表示被动。 其后楚目以削,数十年,竟为 秦所灭。——《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资治通鉴》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宋· 苏洵《六国论》 (7) 又如:为好奇心所驱使;为实践所证明 (8) 与介词“从”“由”“自”结合,组成所字结构,表示与动作有关的地方、原因、对象等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吕氏春秋·察今》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遗所由使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聊斋志异·促织》 (9) 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与具体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 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用什么方法)——《墨子·公输》 先王之所以为法者,人也。——《吕氏春秋·察今》 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诸葛亮《出师表》 量词 (1) 用于地点、位置,相当于“处”。如:有房两所 (2) 用于山、岛等物,相当于“座” 百济国西南海中有大岛十五所。——《括地志》 (3) 用于建筑物 离宫别馆三十六所。——班固《西都赋》 副词 (1) 尚,还 江陵去 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乐府诗集》 (2) 大约 。用在数量词后面,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所,复还。——《史记·留侯世家》 从弟子女十人所。——《史记·滑稽列传》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立大巫后。——《西门豹治邺》 代词 (1) 这,此 。如:所事(此事);所以然(指“那个东西”。因不便明言,用“所以然”隐语代指) (2) 表示疑问,相当于“何”、“什么” 问帝崩所病,立者谁子,年几岁。——《汉书》 若,如果 。如:所不(誓词。假使不) 形容词 (1) 一切,所有 。如:所事(亦作“所是”。凡事,事事);所有品(所占有的东西);所是(所有) (2) 宜,适宜的,为其所需的 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易·系辞下》 (3) 许多的,多种的 收拾得所事儿温柔,妆点得诸余里颗恰。——《南吕·一枝花》 (4) 可以的 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史记》 英文翻译place, location; numerary adjunct
方言集汇◎ 粤语:so2
◎ 客家话:[梅县腔] so3 [沙头角腔] so3 [客英字典] so3 [海陆丰腔] so3 [客语拼音字汇] so3 [东莞腔] so3 [陆丰腔] so3 [宝安腔] so3 [台湾四县腔] so3 ◎ 潮州话:so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八語
详细解释动词 (1) (形声,从心,吾声。本义:理解,明白) (2) 同本义 悟,觉也。——《说文》 悟彼蟋蟀唱。——《文选·谢混游西池诗》 慧然独悟。——《素问·八正神明论》 未悟见出,意不自得。——《后汉书·张酺传》 悟已往之不谏。——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闻而悟之。——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悟前狼假寐。——《聊斋志异·狼三则》 悟大光明法。——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3) 又如:觉悟(由迷惑而明白;由模糊而认清);悟心(悟性。对事物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悟宗(明了、会通佛理之宗旨);悟悦(因了悟而喜悦);悟理(领会道理);悟物(了悟物理);悟明(了悟真言);悟佛(了悟佛理);悟禅(参悟禅理);悟道参玄(宗教语。领会和推究宗教中玄妙之理) (4) 觉醒;觉悟。通“寤”。睡醒 行事,适有卧厌不悟者,谓此为天所厌邪?——王充《论衡·问孔》 凄凄节序高,寥寥心悟永。——江淹《杂体诗》 怛惊悟兮无闻。——《文选·潘岳·寡妇赋》 (5) 又如:悟觉(觉悟);悟门(觉悟的门径) (6) 启发;使觉悟 冀悟迷惑之心。——《论衡·对作》 (7) 又如:悟主(使主上觉悟);悟发(启发) (8) 通“晤”。相对 过耳悟目之交。——《潜夫论·明忠》 悟言不如罢,从夕至清朝。——《文选·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 (9) 又如:悟对(聚会) (10) 通“牾”。抵触 大意无所拂悟,…。——《韩非子》 国无刑罚,则百姓之悟相侵也立见。——《吕氏春秋·荡兵》 人不敢悟视。——《战国策·燕策三》 大忠无所拂悟,辞言无所击排。——《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今人卒得鬼刺痱悟,杀雄鸡以傅其心上。——《风俗通议·雄鸡》 名词 悟性 。如:悟捷(悟性敏捷);悟敏(思维敏捷) 英文翻译to apprehend, realize, become aware
方言集汇◎ 粤语:ng6
◎ 客家话:[客英字典] ngu5 [台湾四县腔] ngu5 [梅县腔] ngu5 [东莞腔] 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u4 [海陆丰腔] ngu5 [沙头角腔] ngu5 [宝安腔] ngu3 ◎ 潮州话:ngo6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十一暮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