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万念俱灰
(1) 一切想法、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受到沉重打击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 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成语辨析
万念俱灰与“心灰意懒”有别:万念俱灰多形容遭受沉重打击后极端失望的心情;语义较重;“心灰意懒”形容一般的灰心失望;语义较重。
成语用法
万念俱灰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引证解释
⒈ 一切念头、打算都破灭了。形容失意或遭打击、挫折后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引清任安上《与吴拜经书》:“自西河痛后,益万念俱灰。”
巴金《新生·三月二十三日》:“我明白自己会活不到多久了,霎时间万念俱灰,稍微感觉到死底恐怖。”
沙汀《淘金记》二一:“人种显然是在支吾,于是寡妇万念俱灰地挥挥手止住他。”
万念俱灰的国语词典
所有念头全化成了灰。比喻心灰意冷。《中国现在记.第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也作「百念皆灰」。
万念俱灰的网络释义
万念俱灰 (成语)
万念俱灰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àn
名词
(1) (形声。“萬”,甲骨文呈蝎子形。本义:蝎)
(2) 虫名。蝎。
万,虫也。——《说文》
(3) 千的十倍;十个一千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 元稹《遣悲怀》
(4) 又如:万寿(称皇帝、皇后的生日);万劫(即万世。形容极长的时间);万井(古代以地方一里为一井,万井即一万平方里);万夫(万人);万户(一万户);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万顷(百万亩。百亩为一顷)
(5) 古代的一种舞名 。如:万舞(古代的舞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拿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拿鸟羽和乐器。亦泛指舞蹈)
(6) 古州名
(7) 南朝梁大同二年置。治所在石城(今四川省达县)
(8) 唐贞观八年改浦州置。治所在南浦(今四川省万县市)
(9) 明洪武元年置。治所在万安(今广东省万宁县)
(10) 县名 。在四川省东部长江北岸。三国吴置羊渠县,蜀汉改南浦县,元入万州,明改万县
(11) 倍
悲苦之怀,必万常人。——宋· 苏轼《与滕达道二十三首》
(12) 姓
形容词
(1) 极言其多
高万仞。——《列子·汤问》
万里赴戎机。——《乐府诗集·木兰诗》
一片孤城万仞山。——唐· 王之涣《凉州词》
千朵万朵压枝低。——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2) 又如:万几(指全国政务);万人敌(能敌万人的兵法或谋略);万生院(动物园);万乘(万辆马车);万机(万几);万仞(形容极高);万年草料(骂人话。饮食寿命);万国(各方诸侯。引申为全国各地;天下);万寿圣节(皇帝的生日);万剐凌迟(剐刑。将人断肢割喉,剔肉离骨);万乘之躯(指天子;帝王)
(3) 极言各不相同
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韩愈《荐士》
万类霜天竞自由。——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又如:万化(各种变化);万劫(种种灾难);万殊(各不相同。亦指各种不同的现象、事物)
副词
(1) 绝对;一定 。如:万无(绝无)
(2) 另见
mò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wan5 [台湾四县腔] wan5 [海陆丰腔] wan6 [客英字典] van5
◎ 潮州话:bhuang7(būang 旧时:būan) mog8(mô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万 | 無販 | 明 | 元合 | 去聲 | 願 | 合口三等 | 臻 | 元 | mĭwɐn | myanh/mvann |
详细解释
jù
动词
(1)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2)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3)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 箕子才俱也, 伊尹为相, 箕子为奴。——《论衡》
副词
(1) 皆;全;都
其势不俱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俱为一体。——诸葛亮《出师表》
三首俱烂。——晋· 干宝《搜神记》
野径云俱黑。——唐· 杜甫《春夜喜雨》
战具俱办。——《资治通鉴》
(2) 一起;一同
父子俱在军中。——《史记·魏公子列传》
俱诣孙权。——《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与璧俱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君与俱来。——《三国志·诸葛亮传》
jū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1 ki1 [客语拼音字汇] ki1 ki4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gi3 ki1 ki3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ki1 ki3 [宝安腔] k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拘 | 舉朱 | 見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kĭu | kyo/kiu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灰 | 呼恢 | 曉 | 灰 | 平聲 | 灰 | 合口一等 | 灰 | 蟹 | huai/xuoi | xuɒ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