槁木死灰

gǎo mù sǐ huī [ gao mu si hui]
注音 ㄍㄠˇ ㄇㄨˋ ㄙˇ ㄏㄨㄟ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槁木死灰 gǎomù-sǐhuī

(1) 槁枯的朽木与陈久的冷灰,比喻心灰意懒,情绪极度低落,毫无生趣

那守节之妇,心如槁木死灰。——《恨海》
be utterly destitute of passions and desires as rotten wood and dead ashes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庄周《庄子 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成语用法

槁木死灰联合式;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引证解释

⒈ 干枯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

《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郭象注:“死灰槁木,取其寂寞无情耳。”
喻“丧我”的“坐忘”境界。后亦引申为对世事无动于衷。 《朱子语类》卷六十:“以此观之,圣人之道,不是默然无言;圣人之心,纯亦不已。虽无事时也常有箇主宰在这裡,固不是放肆,亦不是如槁木死灰。”
《红楼梦》第四回:“这李紈虽青春丧偶,且居处於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不问不闻。”

槁木死灰的国语词典

形体寂静有如枯木,精神凝聚犹如冷灰。形容人清虚寂静,对外物无动于衷。语本《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后形容人因遭受挫折变故而灰心绝望的样子。《红楼梦.第四回》:「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闻无见。」也作「木形灰心」、「枯木死灰」、「死灰槁木」。

槁木死灰的网络释义

槁木死灰

  • 槁木死灰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gǎo mù sǐ huī,意思是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一切事情无动于衷,出自《庄子·齐物论》。
  • 槁木死灰造句

    他看起来如槁木死灰,对任何事都没热情。
    不公道使他的灵魂变得槁木死灰。
    阿毛被狼叼走之后,祥林嫂槁木死灰了。
    那残酷的人有个已变得槁木死灰的良心。
    寒风使树叶变得槁木死灰。
    阿毛被狼叨走之后,祥林嫂完全呆傻了,一脸槁木死灰。
    车祸夺走了她的丈夫,悲痛欲绝的她竟一下子变得如槁木死灰一般,一点热情都没有了。
    听到这句话,她立即吓得槁木死灰,两腿发抖。
    一个二月的早晨,他坐在他的椅子上,槁木死灰。
    当我抬头的时候,发现前排的人都有点槁木死灰。
    遭逢接二连叁的意外后,槁木死灰的她已经对任何事物失去了兴趣。
    叛国?西施的心如槁木死灰一般,她已经不会悲伤了。
    有谁说,养心如槁木死灰,又使槁木如萌芽。我却不是,我也不是弘一法师那样,他用他前半生繁华旖旎的色境做成的露水,供养他后半生了寂无色的花枝。
    经过这次严重的打击,已让他的心如槁木死灰,决定远离这一切纷扰。
    他自从和交往多年的女友分手后,整个人形销骨立,心如槁木死灰,失去了昔日的欢颜。
    李纨就一直守寡,虽处于膏粱锦绣之中,竟如“槁木死灰”。
    这一连串的挫折打击,让他整个人变得犹如槁木死灰,完全丧失了斗志。
    李纨虽青春丧偶,居家处膏粱绣围之中,竟如槁木死灰一般,一概无见无闻。
    他一想朵荪要嫁的是他现在这样一个槁木死灰的情人,他可就不敢再往那方面想了。
    遭逢接二连三的意外后,槁木死灰的她已经对任何事物失去了兴趣。

    汉字详情

    gǎo [gao]
    部首: 420
    笔画: 14
    五笔: SYMK
    五行: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DYRB
    四角: 409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木,高声。本义:草木枯干)

    (2) 同本义

    槀,木枯也。——《说文》

    离为科上槁。——《易·说卦传》

    形固可使如槁木。——《庄子·齐物论》

    虽有槁暴。——《荀子·劝学》

    草木摇落,时槁悴兮。——《楚辞·九叹·远逝》

    则苗槁矣。——《孟子·梁惠王上》

    及以燕赵起而攻之,若振槁然。——《荀子·王霸》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孟子·公孙丑上》

    举若振槁。——《史记·礼书》。索隐:“干叶也。”

    (3) 又如:槁干(枯干。引申为贫穷);槁腐(枯朽);槁败(干枯衰败);槁落(枯落);败槁布地;槁箨(干枯的笋壳);槁枲(干枯的麻秆)

    (4) 羸瘦;憔悴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史记·屈原列传》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列御寇》

    (5) 又如:槁面(憔悴衰老的面容);槁颈(羸瘦的样子);槁悴(枯萎;憔悴);槁瘠(枯瘦)

    动词

    (1) 死亡

    文山负其马,立槁,至今马冢尚在。——明· 高攀龙《三时记》

    (2) 又如:槁死(枯死;困死);槁丧(灭亡)

    (3) 通“考”( kǎo)。击

    颎如槁石火。——潘岳《河阳县诗》

    (4) 通“犒”( kào)。以酒肉等饮食慰劳

    名词

    通“篙”( gāo)。撑船的竿

    槁工楫师,选 自闽禺。——左思《吴都赋》

    英文翻译

    wither; withered, rotten, dead

    方言集汇

    ◎ 粤语:go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gau1 [梅县腔] gau3 [海陆丰腔] gau3 [客英字典] gau3 [宝安腔] gau3 [客语拼音字汇] gau3 go3 [台湾四县腔] gau3
    ◎ 潮州话:g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浩上聲開口一等kʰɑukhaux/qav
    [mu]
    部首: 420
    笔画: 4
    五笔: SSSS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D
    四角: 409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2) 同本义

    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说文》

    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白虎通》

    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春秋繁露》

    一树十获者木也。——《管子·权修》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庄子·山木》

    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孟子·尽心上》

    草木之花。——宋· 周敦颐《爱莲说》

    鸟兽木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

    宋无长木。——《墨子·公输》

    或在木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3) 又如:花木(供观赏的花和树木);木石(树木与岩石);木化石(树木的化石);木芽(草木的嫩芽);木表(树木的外层;树梢);木披(因果实太多而树枝折断);木斧(伐木斧头)

    (4) 木料,木材

    朽木不可雕也。——《论语》

    我善治木,曲者中钩,直者应绳。——《庄子·马蹄》

    径寸之木。——明· 魏学洢《核舟记》

    倚一横木。

    木格贮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木为之者。

    (5) 又如:木猫(木制捕鼠器);木老鸦(战船上使用的一种轻便兵器);木驴(一种装有轮轴的木制刑具,可载犯人游街示众,用于剐刑);木弓(木制的弓);木瓦(覆屋面的木板);木尺(木制尺);木功(木材建筑,制作工艺)

    (6) 五行之一 。如:木王(春季以木为主宰);木行(五行中的木德);木气(五行气之一;肝气)

    (7) 树叶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8) 又如:木落(叶落);木脉(叶脉);木落归本

    (9) 棺材

    原壤登木。——《礼记·檀弓》。注:“棺材也。”

    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10) 又如:行将就木

    (11) 某些木制的器物

    以木讯者。——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呆笨 。如:木楂(木桩。比喻痴呆的人);木人(痴呆不慧的人);木木(痴呆的样子);木鸡(呆笨态)

    (2) 麻木;失去知觉

    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红楼梦》

    (3) 又如:木木然(神情麻木的样子);木木樗樗(形容呆呆的样子);木立(呆立,失神站立)

    (4) 朴拙

    勃为人木强敦厚。——《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5) 又如:木质(天性朴拙);木朴(质直,朴实);木强(— jiàng,质直刚强)

    英文翻译

    tree; wood, lumber; wooden

    方言集汇

    ◎ 粤语:muk6
    ◎ 客家话:[东莞腔] muk7 [海陆丰腔] muk7 [梅县腔] muk7 [陆丰腔] muk7 [客英字典] muk7 [台湾四县腔] muk7 [客语拼音字汇] mug5 mug6 [宝安腔] muk7 [沙头角腔] muk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一屋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莫卜屋一入聲開口一等mukmuk
    [si]
    部首: 406
    笔画: 6
    五笔: GQXB
    五行:
    仓颉: MNP
    四角: 10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小篆字形。右边是人,左边是“歺”( è),残骨,指人的形体与魂魄分离。本义:生命终止)

    (2) 同本义

    死,民之卒事也。——《说文》

    死者,人之终也。——《列子·天瑞》

    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沁人曰死。——《礼记·檀弓》

    民知不死,其亦夫有奋心。——《左传·哀公十六年》

    楚令尹死。—《左传·昭公二十三年》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亡何国变,宁南死。——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3) 又如:死生(死亡和生存);死过(死去,去世);死限(死期,寿命的期限);死却(死去;死掉);死不残(半死不活;不中用);死去还魂(死去活来);死费尽残(半死不活);死数里算帐(离死期不远);死耗(死亡的消息);死君(死去的国君)

    (4) 为某事或某人而牺牲性命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史记·陈涉世家》

    (5) 又如:死义(为信守节义而死);死难;死节(以一死保全节操);死士(誓死效劳之士)

    (6) 穷,尽

    战余落日黄,军败鼓声死。——常建《吊王将军墓》

    讹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后汉书》

    (7) 拼死,拼命

    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战国策·秦策》

    上欲陵死战,召 陵母及妇,使相者视之,无死丧色。——《汉书·李广传》

    (8) 又如:死战:死守;死杀(死命拼杀)

    (9) 固守;抱着不放 。如:心还没死;你就死了这条心吧

    形容词

    (1) 死板,不灵活

    人画竹梢死羸垂,萧画枝活叶叶动。——白居易《画竹歌》

    (2) 又如:死水;死法(固定、死板的方法);死心眼;死画(呆板而不具灵性的画);死规矩;死教条;死口(不可改变的话);死格(死板的格式);死办法;死临侵(亦作“死淋侵。”死呆呆毫无生气的样子)

    (3) 不可调和的 。如:死对头;死敌;死雠仇(死对头)

    (4) 不能通过的 。如:把漏洞堵死;死胡同;死角;死路

    (5) 牢牢固定的;移动不了或极难移动的

    与顿丘 李奖一面,便定死交。——《北齐书·宋游道传》

    (6) 又如:死扣儿;窗子钉死了;死结;死心搭地(死心落地。不作他想,实心实意);死桩(死木头;木头疙瘩)

    (7) 表示爱怜的 。如:死丫头,你快过来

    (8) 无用的。詈词 。如:死狗;死公;死货(无用的人);死老头子

    副词

    (1) 甚;极

    这添添小哥哥,今年十三岁,天生的甚是聪明,父亲欢喜死他。—— 杨文奎《儿女团圆》

    (2) 又如:死急(极其急迫);死要面子;高兴死了;累得要死;累死了;死沉;高兴死了

    名词

    (1) 死刑

    君子以议狱缓死。——《易·中孚》

    (2) 尸体

    生拘白乞而问 白公之死焉。——《左传·哀公十六年》

    汉遣使三辈至 唐居,求 谷吉等死。——《汉书·陈汤传》

    安所求子死?——《汉书·尹赏传》

    (3) 主,主管

    一爱相若,其类在死也。——《墨子》

    英文翻译

    die; dead; death

    方言集汇

    ◎ 粤语:sei2 si2
    ◎ 客家话:[东莞腔] si3 [宝安腔] si3 [客英字典] si3 [陆丰腔] si3 shi1 [梅县腔] si3 [海陆丰腔] si3 [客语拼音字汇] xi3 [台湾四县腔] si3 [沙头角腔] si3
    ◎ 潮州话:s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姊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sisiix/syy
    huī [hui]
    部首: 414
    笔画: 6
    五笔: DOU
    五行:
    仓颉: KF
    四角: 4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手,从火。意思是火已熄灭,可以用手去拿。本义:火灰)

    (2) 同本义

    灰,死火余烬也。——《说文》

    毋烧灰。——《礼记·月令》。注:“火之灭者为灰。”

    火过为灰。——《字汇》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纸灰之类。——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灰飞烟灭。——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又如:灰灭(灰没。像灰烬般地被消灭);灰榇(盛放骨灰的木匣,亦指骨灰);灰罐(灰礶。盛墨的罐子);灰枵(灰烬和腐木。喻消亡);灰火(火灰);灰末(灰粉)

    (4) 灰尘

    民间食盐,杂以灰土。——《宋史·食货志》

    已衄而灰。——《韩非子·说林上》

    素醰灰丝。——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5) 又如:路上都是灰;灰壤(尘埃);灰朴朴(尘垢满身;土头土脑);灰头灰脸(满面风尘的样子)

    (6) 石灰的简称 。如:灰户(烧石灰的窑户);灰酒(下少许石灰澄清的酒);灰钉(石灰和铁钉);灰土(石灰土)

    (7) 灰浆

    和灰

    形容词

    (1) 灰色。白色和黑色的混合色

    面色灰死。——《聊斋志异·促织》

    (2) 又如:灰黪(暗灰色);灰鼠(灰色松鼠;也指灰鼠皮);灰不答(形容颜色陈旧暗淡);灰黑(浅黑色)

    (3) 沮丧 。如:灰颓(灰心颓丧);灰气(丧气)

    (4) 指辈分小 ——常为贬意。如:灰子灰孙;灰孙子(辈份很低的人;比喻低人一等的人)

    (5) 暗淡;懊丧 。如:灰念(心志寂静不动。即灰心);灰哑(阴暗沉寂);灰洞洞(灰雾弥漫而昏暗之貌)

    (6) 肮脏 。如:灰塌塌(肮脏杂乱貌);灰容土貌(形容面容龌龊丑陋);灰烟瘴气(喻污浊)

    动词

    (1) 烧毁;燃烧

    不灰之木。——《抱朴子·释滞》

    (2) 又如:灰焚(焚烧成灰,烧光);灰死(烧死;火灰熄灭)

    (3) 碎裂 。如:灰首(头颅碎裂);灰殒(灰身,灰粉,灰身粉骨,都指粉身碎骨)

    英文翻译

    ashes; dust; lime, mortar

    方言集汇

    ◎ 粤语:fui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foi1 [梅县腔] foe.1 [陆丰腔] foi1 [东莞腔] foi1 [宝安腔] foi1 [客英字典] foi1 [台湾四县腔] foi1 [客语拼音字汇] foi1 [海陆丰腔] fo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五灰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恢平聲合口一等huai/xuoixuɒ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