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问鼎中原
问:询问,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
问心无愧
愧:惭愧。问问自己;认为没有什么感到惭愧的地方。...
问道于盲
盲:瞎子。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问一答十
形容所知甚多或口齿伶俐。...
问诸水滨
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牛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羊知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问十道百
犹言问一答十。...
问舍求田
只知道置产业。比喻没有远大的志向。...
问安视膳
每日必问安,每餐必在左。指古代诸侯、王室子弟侍奉父母的孝礼。...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妓女,故以“问柳寻花”...
问官答花
谓答非所问。...
问罪之师
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问鼎轻重
问鼎的大小轻重。指妄图夺取天下。...
问柳评花
比喻狎妓。...
问寝视膳
见“问安视膳”。...
问天买卦
求问上天以卜吉凶。...
问安视寝
见“问安视膳”。...
问路斩樵
第七十二签 古人韩信问路斩樵夫白日雨如注,行人已自栖,闻道天...
问心有愧
愧:惭愧。问问自己觉得有感到惭愧的地方...
问鼎苍穹
征服太空...
问一得三
问一件事却得到解决三件事的办法。形容求少得多。...
问鼎之心
指有夺政权的野心...
问牛及马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问十答十
形容见多识广...
问寒问热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问一知二
形容人聪明,见多识广...
第二字成语
一问三不知
三不知:指对事的开始、中间和结尾都不知道。不管怎样问;总说不...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记问之学
只是记诵书本,以资谈助或应答问难的学问。指对学问未融会贯通,...
不问不闻
闻:听。不问也不听。形容对事情不关心,很冷淡...
六问三推
谓反复审讯。...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不问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此问彼难
这个诘问,那个责难。...
有问必答
有什么问题都给以解答。...
不问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
音问两绝
书信与消息都断绝。亦作“音问杳然”。...
答问如流
答:回答。形容答对流畅...
切问近思
切:恳切;近思:想当前的问题。 恳切地问询,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百问不厌
怎么询问也不厌烦。形容服务态度好。厌:厌烦。...
不问三七二十一
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音问杳然
音问:音信。书信收不到,消息也没有...
学问思辨
学习,追究,思考,分辨。指做学问要学习、探究、思考、分辨...
心问口,口问心
指内心反复思量,自问自答...
劳问不绝
慰问的人接连不断。...
音问相继
音问:音信。书信和别人捎来的问候连续而来...
第三字成语
无人问津
津:渡口。没有人来问渡口。比喻无人过问。...
刨根问底
刨出根子追出底细。...
望闻问切
中医用语。望,指观气色;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
嘘寒问暖
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
投石问路
原指夜间潜入某处前,先投以石子,看看有无反应,借以探测情况。...
求田问舍
舍:房子。多方购买田地,到处问询屋介。指只知道置产业,谋求个...
寻花问柳
随意漫游;玩赏春景。也比喻男子引诱玩弄妇女;特指宿娼狎妓。寻...
兴师问罪
宣布对方罪状;发兵讨伐。形容群起而严厉斥责对方的过失。兴、动...
载酒问字
指人有学问,常有人登门求教。也比喻勤学好问。...
寻根问底
见“寻根究底”。...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
悬壶问世
在社会上挂牌行医。原只作“悬壶”,意即行医。...
不敢问津
问津:询问渡口,问路。指高贵的、深奥的事物不敢过问或尝试。...
求神问卜
迷信的人遇有疑难,求神鬼帮助,或靠卜卦解决。...
采风问俗
风:歌谣;俗:风俗。采集歌谣,访问风俗...
吊死问疾
吊祭死者,慰问病人。形容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
不相问闻
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问长问短
仔细地问,表示关心。...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追根问底
见“追根究底”。...
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问寒问暖
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
攀花问柳
见“攀花折柳”。...
盘根问底
盘:仔细查问;问:寻问。盘问、追究事情的根由。...
访亲问友
访:拜访;问:问候。指拜访亲朋好友...
以心问心
在心中自问自盘算。...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入境问禁
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
含蓼问疾
蓼:一种苦味水草。不顾辛苦,慰问疾病。旧时比喻君主安抚军民,...
入国问俗
国:原指都城,后多指国家。到别的国家或地方去,先要了解它的风...
呵壁问天
呵:大声呵斥;问天:向天发问。形容文人不得志而发牢骚。...
入门问讳
古代去拜访人,先问清楚他父祖的名,以便谈话时避讳。也泛指问清...
入竟问禁
竟:境的古字;禁:禁忌。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
执经问难
手捧经书,质疑问难。后多指弟子从师受业。...
入邦问俗
见“入国问俗”。...
吊死问生
吊:吊祭;问:问候,慰问。吊祭死者,慰问活人...
询根问底
谓询问事情的详细原委,问个水落石出。...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以口问心
一面口中自问,一面心中盘算。...
入乡问俗
进入一个地方,先要问清那里的习俗,以求适应当地的情况。...
丙吉问牛
看到牛的异常想起天气变化,赞扬官员关心百姓疾苦...
每事问
每件事都要询问。指凡事都要作进一步的调查...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指有才干、学识丰富的人虚怀若谷敢于向没才干、学识少的人请教...
舍本问末
舍:舍弃。指舍弃农耕去从经商。泛指做事不从根本上着手,而在枝...
求签问卜
卜:占卜。祈求于神灵,求决于占卜...
入国问禁
进入别国境界,先了解他们的禁令或禁忌...
问寒问热
经常询问别人的生活情况,形容十分关切...
追踪问迹
踪:脚印,踪迹。追寻踪迹...
观风问俗
游览风光并探望人民风俗...
寻山问水
寻:探求。游山玩水...
包含该字的成语
不耻下问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
扪心自问
扪:按;摸;心:胸口。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指自我反思;醒悟...
勤学好问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答非所问
回答的并不是人家所问的事情。...
不闻不问
闻:听。不听也不问。形容对有关的事情不关心;不过问。也作“不...
反躬自问
反:反转;躬:身体;自身。反回身来问问自己。指作自我检查。...
明知故问
明明白白地知道某种情况;却还要故意问别人。...
三推六问
推:推究;问:审问。旧时指反复审训。...
抚躬自问
反躬自问,指自我反省...
抚心自问
摸着自己的胸口问问自己。表示自我反省。...
不相闻问
闻问:通消息,通音讯。指没有联系或断绝往来。...
东捱西问
谓四处探问、打听。...
反身自问
见“反躬自问”。...
十死不问
谓即使犯十次死罪也予宽恕。...
置之不问
置:放着;之:代词。放在那儿不管...
蜚蓬之问
蜚:通“飞”;蓬:蓬草。比喻无根据的传闻...
毫无疑问
不存在问题,十分肯定...
博学审问
博:广;审:详尽细密。广泛学习,详细询问...
置而不问
置:设置。对设置任命的官员放在一旁不再过问。指对事情不加过问...
即穷验问
即穷:追究到极点;验:检验。 抓住事实,追究查问。...
卖弄学问
执经叩问
叩问:询问。拿着经书,向人请教。指虚心向人学习...
革职拿问
革:革除;拿:逮捕。革除职务,逮捕问罪...
姑置勿问
权且放过,不去追究责问。指对有过错的人暂时给予宽容。...
东挨西问
挨:接近。形容四处打听、寻问。...
成语接龙
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
一问三不知
出处《左传 哀公二十七年》故事公元前468年,晋国的大夫苟瑶率大军讨伐郑国。郑国在春秋初年是个强国,后来日渐衰弱,成为一个弱小的诸侯国。郑国君王抵挡不住晋军的进攻,于是派大夫公子般到齐国去求救。齐因的君主平公不能容忍晋国吞并郑因而更加强大,构成对齐国的威胁,就派大夫陈成子率军前去救援。陈成子率军到达淄水河岸的时候,天下大雨,士卒们不愿意冒雨过河。郑国的向导子思说:“晋国的兵马就在敝国都城的屋子底下...
求田问舍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时期。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载酒问字
西汉时期,著名辞赋家扬雄因为生病而退养,后来被任命为大夫。他家十分贫穷,特别馋酒,人们很少登他家门。当时也有未出道的书生慕着他的名气,带着酒菜到他家去求教,他总是耐心教导。刘棻曾经跟从扬雄学作奇字就是一例...
问牛知马
汉宣帝时期,颍川太守赵广汉十分聪明能干,治理地方军政事务很有一套办法,他叫家仆到牲口市场去买马,并告诉他先问狗、羊、牛价,然后再问马价,把价格进行比较就能够以合适的价钱购买了。家仆十分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