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ōu [kou]
部首 扌部(扌部)
笔画 14画
结构 左右结构
部首为扌部(扌部),总笔画14画

基本信息

繁体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11
统一码 6473
仓颉 QSRR
郑码 DHJJ
四角号码 51016
电码 2305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RAKK
注音 ㄎㄡ,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kōu
见“抠”。

笔画数:14;
部首:扌;
笔顺编号:12112512512515

英语翻译

raise, lift up; tight-fisted

方言集汇

◎ 粤语:k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keu1 [宝安腔] kiu1 ki1 [客语拼音字汇] cu1 keu1 [东莞腔] keu5 [梅县腔] keu1 keu2 [海陆丰腔] kieu1 kieu5 ki1 [台湾四县腔] kieu1 kieu5 ki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豈俱平聲合口三等kʰĭukhyo/qiu

百度释义

见“抠”。

康熙字典

摳【卯集中】【手部】 康熙筆画:15画,部外筆画:11画

《唐韻》口侯切《集韻》《韻會》墟侯切《正韻》驅侯切,𠀤音彄。《說文》繑也。一曰摳衣升堂。《廣韻》挈衣也。《禮·曲禮》摳衣趨隅。《註》摳,提也。

探也。《列子·黃帝篇》以瓦摳者巧,以鉤摳者憚,以黃金摳者惛。《註》以手藏物,探而取之。

《揚子·方言》摳,揄旋也。秦晉樹稼早成熟謂之旋,燕齊之閒謂之摳揄。《集韻》或作挎。

《唐韻》豈俱切《集韻》《韻會》𧇾于切,𠀤音區。亦褰裳也。

《集韻》於口切。與毆同。捶擊物也。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摳【卷十二】【手部】

繑也。一曰摳衣升堂。从手區聲。口侯切

说文解字注

(摳)繑也。按糸部曰。繑、絝紐也。與摳義絕遠。疑是矯字之譌。矢部曰。矯、柔箭箝也。摳之義爲矯枉。一曰摳衣。各本下有𦫵堂二字。今依韵會刪正。攐篆下曰。摳衣也。然則此當云一曰攐衣。曲禮曰。摳衣趨隅。摳、提也。衣、裳也。論語注云。攝𪗋者、摳衣也。从手。區聲。口矦切。四部。

相似汉字

最近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