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

kàng zāi [ kang zai]
繁体 抗災
注音 ㄎㄤˋ ㄗㄞ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抗灾 kàngzāi

(1) 用各种方法抗御自然灾害

fight natural calamities

词语解释

  1. 在遭受灾害时,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损失。

引证解释

⒈ 在遭受灾害时,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损失。

抗灾的网络释义

抗灾

  • 抗灾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kàngzāi,释义是用各种方法抗御自然灾害。
  • 抗灾造句

    在丰收的年头,我们也要储备一些抗灾粮,备而不用,只为增强我们的抗灾能力。
    解放军叔叔不顾个人安危,冲在抗灾抢险第一线。
    今春虽风调雨顺,但安不忘危,我们仍应要做好抗灾的准备。
    抗灾自救,重建家园,你也来,我也来,大家一起来。
    解放军、武警官兵在防洪抗灾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天山网讯为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新疆阿勒泰市牢固树立防大灾思想,制定出今冬明春抗灾保畜应急预案。
    忠诚人民忠诚党,保家卫国功勋扬。边疆哨卡你站岗,抗灾前线你肩扛。绿色军魂多闪耀,人民以你为榜样。建军节到了,祝愿子弟兵们健健康康!
    美好青春献国防,无怨无悔不思量;热血奉献卫边疆,任劳任怨是榜样。心怀大爱去抗灾,手握钢枪保家乡。全心全意为人民,鱼水情深两相帮。建军节到了,像伟大的子弟兵致敬!
    据此,提出加强智力投资、大力引进和培养草业科技人才、积极稳妥地引导牧民定居、多途径提高抗灾保畜能力和减轻草地压力、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等对策。
    自治区农牧厅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狠抓农牧业防抗灾措施落实,做好暴风雪天气的预防及防抗灾准备工作。
    守卫边疆,无怨无悔;抢险抗灾,身先士卒;科技建军,国防稳固;为国为民,军功无量。八一建军节,向人民子弟兵问好,愿他们兵强马壮,再立新功!
    手握钢枪,保卫着祖国的边疆;心念人民,冲锋在抗灾的战场。默默付出,不为声声赞扬;无私奉献,闪耀青春之光。八一建军节到了,祝可爱的子弟兵们快乐健康!
    西藏扎实做好防抗灾准备工作。
    为切实做好今冬明春的防抗灾工作,日前,西藏要求切实做好今冬明春防抗灾工作自治区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今冬明春防抗灾工作的紧急通知》。
    中国比以往任何时期度表现得更强盛,有更坚实的基础来抗洪,抗灾和赈济饥荒。
    在积极抗灾自救的过程中,一些干部群众伸出援手,以“领养”“代牧”牲畜等方式,帮助牧民抗灾保畜。
    申扎县全面落实防抗灾责任督促检查防抗灾工作。
    我们及时部署加强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安徽霍邱灾区以工补农抗灾自救。
    伊犁河谷多举措抗灾保苗保畜。

    汉字详情

    kàng [kang]
    部首: 330
    笔画: 7
    五笔: RYMN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QYHN
    四角: 50017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2)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4)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5) 又如:抗拒(顶撞;违抗并拒绝);抗违(抗拒,违背);抗租(抗缴地租);抗逆(违抗,抗拒);抗斗(反抗斗争)

    (6) 匹敌,抗衡

    独莲花与抗耳。——《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7) 又如:抗横(抗衡);抗行(并行;抗衡);抗美(抗衡媲美);抗库(并立,抗衡)

    (8) 举起

    抗皓手而清歌。——曹植《七启》

    (9) 又如: 抗力(力能举起);抗手(举手为礼);抗足(投足,举足);抗兵(举兵)

    (10) 呈上 。如:抗表(向皇帝上奏章);抗章(向皇帝上书直言)

    形容词

    (1) 高;大。通“亢”

    谪戍之众,非抗于几国之师也。——汉· 贾谊《过秦论》

    以犯上为亢。——《韩非子·问辩》

    (2) 又如:抗世(高世,超乎世俗);抗殿(谓高筑殿堂或指高大的殿堂)

    (3) 刚正不阿;高尚

    若贤人之美辞,忠臣之抗直。——萧统《文选序》

    (4) 又如:抗迈(俊杰出群,高超不凡);抗行(高尚的德行);抗迹(高洁不群的行为);抗直(坦率刚直);抗词(直言陈说。亦指严厉正直的言辞)

    (5) 高亢;高声 。如:抗烈(高亢激烈);抗朗(高亢响亮);抗言(高声而言);抗音(抗声)

    英文翻译

    resist, oppose, defy, reject

    方言集汇

    ◎ 粤语:kong3
    ◎ 客家话:[梅县腔] kong5 [宝安腔] kong5 [客英字典] kong5 [海陆丰腔] kong5 [客语拼音字汇] kong4 [东莞腔] kong5 [台湾四县腔] kong5 [沙头角腔] kong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一唐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郎唐開平聲開口一等ɣɑŋghang/hang
    zāi [zai]
    部首: 414
    笔画: 7
    五笔: POU
    五行:
    仓颉: JF
    四角: 308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火焚屋的形状。小篆从川,表水;从火。水火都是灾祸之源。本义:火灾)

    (2) 同本义

    天火曰烖,从火,哉声。古文从才,籀文从巛声。——《说文》。或体灾。

    大者曰灾,小者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火所烧灭之余曰烖,言其余物如是也。——《释名》

    凡火,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夏四月,陈灾。(陈地发生火灾。)——《左传·昭公九年》

    (3) 又如:灾火(火灾);灾燀(火灾)

    (4) 灾害,祸患

    大烖。——《周礼·司服》。注:“水火为害。”

    祸烖杀礼。——《周礼·掌客》。注:“新有兵寇水火也。”

    国有大故天烖。——《周礼·大祝》。注:“疫疠水旱也。”

    灾及其身。——《荀子·臣道》

    天灾降戾。(戾:猛,凶)——《国语·周语》

    (5) 又如:灾晦(灾祸;恶运);灾燀(灾祸;灾难);天灾(自然灾害);受灾(遭受灾害);灾殃(灾难);灾兵(战争的灾难);灾疫(指疫疠这种灾祸);灾时(灾变的时间);灾疚(祸患疾苦);灾毒(祸患);灾故(灾患);灾魔(祸患;灾难)

    (6) 罪恶

    灾,纪也。——《谷梁传》。范宁注:“灾,谓罪恶;纪,治理也。”

    动词

    (1) 伤害,使受灾害

    人君失政,天为异;不改,灾其人民;不改,乃灾其身也。——《论衡》

    (2) 焚烧

    滥炎妄起,灾宗庙,烧宫馆。——《汉书》

    英文翻译

    calamity, disaster, catastroph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ai1 [东莞腔] zai1 [台湾四县腔] zai1 [客英字典] zai1 [宝安腔] zai1
    ◎ 潮州话:za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六咍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祖才平聲開口一等cai/zoitsɒi

    抗灾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