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繁体
纠
叠字
--
五行
部外笔画
2
统一码
7CFE
仓颉
VFVL
郑码
ZZI
四角号码
22900
电码
4763
区位码
姓名学
五笔
XNHH
注音
ㄐㄧㄡ,
吉凶寓意
起名建议
部首内容
笔顺编号
笔顺读写
起名工具
字义解释
基本释义
糾
jiū
见“纠”。
笔画数:8;
部首:糹;
笔顺编号:55444452
jiū
见“纠”。
笔画数:8;
部首:糹;
笔顺编号:55444452
英语翻译
investigate, inspect
方言集汇
◎ 粤语:dau2 g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5 giu3 [宝安腔] giu1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5 giu3 [东莞腔] ziu1 [客英字典] giu5 [梅县腔]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geu1 gieu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iu5 giu3 [宝安腔] giu1 giu3 [台湾四县腔] giu5 giu3 [东莞腔] ziu1 [客英字典] giu5 [梅县腔] giu5 [客语拼音字汇] geu1 geu1 gieu1
宋本廣韻
廣韻目次:上四十六黝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糾 | 居黝 | 見 | 幽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幽 | 流 | kyx/kyv |
百度释义
-
见“纠”。
康熙字典
糾【未集中】【糸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2画
《廣韻》居黝切《集韻》吉酉切,音朻。《說文》繩三合也。《史記·賈誼傳》何異糾纆。《註》《通俗文》云:合繩曰糾。
又《博雅》舉也。《書·囧命》繩愆糾謬。《疏》糾,謂發舉其愆過。《左傳·昭六年》糾之以政。《註》糾,舉也。
又《周禮·天官·大宰》以糾萬民。《釋文》糾,察也。
又《小宰》凡宮之糾禁。《註》糾,猶割也,察也。
又《詩·魏風》糾糾葛屨。《傳》猶繚繚也。《疏》稀疏之貌。
又《後漢·公孫瓚傳》糾人完聚。《註》糾,收也。
又《後漢·荀彧傳》收離糾散。《註》糾,合也。
又《玉篇》告也。《廣韻》督也,參也,急也,戾也。
又《集韻》舉夭切,音矯。《詩·陳風》舒窈糾兮。《傳》窈糾,舒之姿也。
又《正韻》舉有切,音九。義同。
又《韻補》叶居由切,結也。《嵆康·琴賦》瀄汨澎湃,䖤蟺相糾。放肆大川,濟乎中州。《正字通》俗從斗作紏,非。○按《說文》糾在丩部,今倂入。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糾【卷三】【丩部】
繩三合也。从糸丩。居黝切文三
说文解字注
(糾)繩三合也。糸部曰。紉、單繩也。劉表易章句曰。㒳股曰纆。按李善引字林。糾、㒳合繩。纆、三合繩。與許不合。糸部綸下曰。糾青絲繩也。凡交合之謂之糾。引伸爲糾合諸矦之糾。又爲糾責之糾。从糸丩。丩亦聲。丩亦二字今補。居黝切。三部。詩音義引說文己小反。音之轉也。岀音隱。按丩之屬二字不入茻糸部者、說與句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