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成语
共商国是
国是:国事;国家的大政方针。共同商量国家的政策和方针。...
共挽鹿车
挽:拉;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共枝别干
比喻一个教师传授下来的但又各人自成一派。...
共贯同条
串在同一钱串上,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脉络连贯,事理相通。...
共为唇齿
比喻互相辅助。...
共饮一江水
一起喝一条江河里的水...
共存共荣
荣:繁荣。共同存在,共同繁荣。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
共相唇齿
唇齿: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比喻互相依存,有共同的利害关系...
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和您谈一次话,胜过自己读十年书。形容对方学识渊博,见解高超,...
共相标榜
标榜:夸耀。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第三字成语
雅俗共赏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
同舟共济
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过难关。舟:船;济:渡水...
和衷共济
衷:内心;济:渡水。大家一条心;共同渡江河。比喻团结一致;克...
同甘共苦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
有目共睹
睹:看见。大家的眼睛都能看得见。形容极其明显。...
连枝共冢
比喻爱情坚贞不渝...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鹿车共挽
鹿车:古时的一种小车;挽:拉。旧时称赞夫妻同心,安贫乐道。...
合衷共济
犹言同心协力。...
人神共愤
人和神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松萝共倚
女萝多附生于松树,故因以比喻夫妻相处和睦融洽。...
同床共枕
谓同床并头而眠。多指夫妻生活。...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
风雨共舟
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同胞共气
喻指亲兄弟。...
同生共死
生死与共,形容情谊极深。...
分甘共苦
同享幸福,分担艰苦。...
人所共知
人人都知道。...
同休共戚
亦作“同休等戚”。①谓同欢乐共忧患。形容关系密切,利害一致。...
有目共赏
赏:称赞。谁看见了都称赞。...
有目共见
谓人人都看见,极其明显。...
首尾共济
济:帮助;救济。比喻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同文共规
见“同文共轨”。...
同心共济
亦作“同心协济”。谓齐心协力,克服困难。...
分形共气
见“分形同气”。...
同声共气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众目共睹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亦作“众目共视”、“众目...
同音共律
音律相同。比喻关系密切。...
同条共贯
条:枝条;贯:钱串。长在同一枝条上。比喻事理相通,脉络连贯。...
同心共胆
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人神共嫉
人与神都憎恨厌恶。极言民怨之甚。...
通忧共患
共同承担忧患。...
牛骥共牢
骥:好马。牛跟马同槽。比喻不好的人与贤人共处。...
同舟共命
比喻命运相同,利害一致。...
天人共鉴
鉴:审察。天公、众人皆可审察。表示诚实无欺。...
众目共视
所有人的眼睛都看到了。形容非常明显。同“众目共睹”。...
众所共知
众:很多人。大家普遍知道的。...
同源共流
有同一源头、流向。比喻同一,统一。...
芝艾共焚
比喻贵贱、贤愚、良莠同归于尽...
同恶共济
见“同恶相济”。...
通无共有
见“通共有无”。...
车轨共文
文;文字。车轨统一,文字一致。比喻统一一致...
共存共荣
荣:繁荣。共同存在,共同繁荣。指国与国睦邻友好关系...
和平共处
彼此不发生军事冲突而共存...
神人共祭
自创成语,形容一个人生前于社会,作出过极大的贡献,可谓感天动...
同床共寝
共同睡一张床。形容两人关系密切...
同门共业
同在一个老师的门下读书。即同学。...
连根共树
同一棵树上生长的根相连。比喻关系极为密切。...
两虎共斗
斗:争斗。比喻两个强者互相搏斗...
神人共愤
神和人都愤恨。形容民愤极大...
包含该字的成语
成语接龙
成语故事
同舟共济
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经常互相打仗。两国的人民也都将对方视为仇人。有一次,两国的人恰巧共同坐一艘船渡河。船刚开的时候,他们在船上互相瞪着对方,一副要打架的样子。但是船开到河中央的时候,突然遇到了大风雨,眼见船就要翻了,为了保住性命,他们顾不得彼此的仇恨,纷纷互相救助,并且合力稳定船身,才逃过这场天灾,而安全到达河的对岸。...
同甘共苦
出处《战国策 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释义“甘”甜。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难一起承担。故事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魄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
不共戴天
公元1138年,金国派使者要挟南宋皇帝递降书顺表,宋高宗、秦桧贪生怕死,准备降金。大臣胡铨写《戊午上高宗封事》表示反对:“誓与秦桧等人不共戴天,希望斩下他的人头悬挂城门示众,然后诛杀金国使者。否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
连枝共冢
战国时期宋康王抢夺家人韩凭的妻子何氏,韩凭忧怨而自杀,何氏也殉情而死,留下遗书要求与韩合葬。宋康王不同意,将韩何分开葬,两坟可以相望。后来两坟之间长出一株大树,枝叶相连,盘根错节,宋人取名为相思树...
人神共愤
唐朝时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让百姓受益匪浅。他任苏州刺史时下令拆除神庙,破除迷信。他的政绩卓著,为人比较专横,死后唐宪宗赐号“厉”。他的儿子请唐穆宗改“厉”为“思”,太常博士王彦威说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愤,法令不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