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kǔ [tong gan gong ku]
常用 四字成语字 古代成语 常用成语
注音: ㄊㄨㄥˊ ㄍㄢ ㄍㄨㄥˋ ㄎㄨˇ
读音: 同;不能读作“tònɡ”。
繁体 --
简拼 TGGK
结构 联合式成语
分类 成语结构
感情色彩 褒义成语

同甘共苦释义

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同甘共苦典故

出处《战国策 燕策》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二十八年。释义“甘”甜。一同尝甜的,也一同吃苦的。比喻有福一起享,有困难一起承担。故事战国时,燕国太子姬平继承了王位,史称燕昭王。怎么治理,才能富民强国,燕昭王真感到束手无策。一天,他听说郭隗善出点子,很有计谋。于是赶紧派人去把郭魄请来,对他说:“你能否替我找到一个有本领的人,帮我强国复仇?”郭魄说:“只要你广泛选拔有本领的人,并且要亲自去访问他,那么,天下有本领的人就都会投奔到燕国来。”“那么我去访问哪一个才好呢?”郭隗回答说:“先重用我这个本领平平的人吧!天下本领高强的人看到我这样的人都被您重用,那么,他们肯定会不顾路途遥远,前来投奔您的。”燕昭王立刻尊郭隗为老师,并替他造了一幢华丽住宅。消息一传开,乐毅、邹衍、剧辛等有才能的人,纷纷从魏、齐、赵等国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燕昭王很高兴,都委以重任,开关备至;无论谁家有婚丧娶等事,他都亲自过问。就这样,他与百姓同事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把燕国治理得国富民强,受到举国上下的一致拥戴

同甘共苦用法说明

同甘共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同甘共苦例句

夫耕于前,妻耘于后,同甘共苦,相敬如宾。(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六十同窗同甘共苦拼搏从此时,十二春秋风雨兼程成败在今年。
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长期在一起同甘共苦共患难,才能有莫逆之交。
干部应该和老百姓同甘共苦,不能搞特殊化。
与群众同甘共苦,不仅是个人生活上的问题,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道德。
生活俭朴,与群众同甘共苦。
这种势利小人在飞黄腾达后,果然就把昔日同甘共苦的朋友全抛到一边了。
他们两人心心相印,同甘共苦,一起生活了五十年。
尽避物质生活并不富裕,小王夫妻俩相儒以沫,同甘共苦,其乐也融。
野营生活中,将军和我们战士同甘共苦,使我们士气大振。
他现在飞黄腾达了,便抛弃当初同甘共苦的糟糠之妻,真是太狠心了!
这种势利小人在飞黄腾达后,果然就把昔日同甘共苦的朋友全拋到一边了。
多年来,他们俩都同甘共苦。
经过这次抢险救灾,我相信你才是我可以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朋友。
当年在北大荒,我们这些知青过着同甘共苦的生活,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我们在黑龙江兵团生活了八年,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真是患难之交了。
他们俩是同甘共苦的难兄难弟。
干部必须与群众同甘共苦,才能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领导和群众,只有同甘共苦,才能互相信任。
岳飞治军赏罚分明,自己又能与士兵同甘共苦,部队所到之处秋毫无犯。
共产党员更应该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同甘共苦变体形式

同甘共苦和“患难与共”;都含有同患难;共艰苦的意思。同甘共苦不仅指“共苦”;而且也“同甘”;而“患难与共”仅指“共患难”。

同甘共苦变体形式

甘,不能写作“廿”。

同甘共苦的成语谜语

蜜饯黄连

同甘共苦翻译

日语: 苦楽(くらく)をともにする
俄语: делить и рáдость и горе
其他: <德>Freud und Leid mit jm teilen <miteinander durch dick und dünn gehen><法>partager joies et peines

同甘共苦成语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