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考核
(1) 考试,考定核查
词语解释
亦作“ 攷核 ”。考查审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攷覈。”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若是 邱明 《翼经》作传,攷核必真, 马迁 去 周 已遥,传闻未确,故当以 邱明 为是。”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由督办官绅逐月攷核所收数目,按月榜示通衢,有目共睹。”
亦作“ 考核 ”。
1.考查核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其清素,据实而言。”《三国志·魏志·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十:“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
研究考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詔下司天监 赵仁琦 、 张文皓 等考覈得失。”《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芫荽之类,怎么不戒?” 郭绍虞 《<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攷核”。考查审核。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攷覈。”
明李介《天香阁随笔》卷二:“若是邱明《翼经》作传,攷核必真, 马迁去周已遥,传闻未确,故当以邱明为是。”
清朱克敬《瞑庵杂识》卷二:“由督办官绅逐月攷核所收数目,按月榜示通衢,有目共睹。”
亦作“考核”。 1.考查核实。 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是故选贤贡士,必考覈其清素,据实而言。”
《三国志·魏志·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
宋欧阳修《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
《清史稿·选举志一》:“学政考覈教官,按其文行及训士勤惰,随时荐黜。”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十:“农工检察人民委员会,委派整理职员予以考核的时候,这位女教师不得不受审判。”
⒉ 研究考证。
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共以帝王都邑,参校方俗,考覈古今,为之折衷。”
《旧五代史·晋书·马重绩传》:“詔下司天监赵仁琦、张文皓等考覈得失。”
《儒林外史》第十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芫荽之类,怎么不戒?”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序》:“《本事诗》一类之书,其内容尽管考核有据,然而仅备茶馀酒后的消遣。”
考核的国语词典
考查审核。《三国志.卷二二.魏书.卫臻传》:「考核降者,果守将诈所作也。」《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先生,你这话又欠考核了。古人所谓五荤者,葱、韭、蒝荽之类,怎么不戒?」也作「考核」。
考核的网络释义
考核
考核的翻译
考核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考 | 苦浩 | 溪 | 豪 | 上聲 | 晧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kʰɑu | khaux/qav |
详细解释
hé
名词
(1) (形声。从木,亥声。本义:果核)
(2) 同本义
核,蛮夷以木皮为箧,状如籢尊。——《说文》
桃李丑核。——《尔雅·释木》
殽核维旅。——《诗·小雅·宾之初筵》
其实濡核。——《素问·五常正大论》
贻余核舟。——明· 魏学洢《核舟记》
桃核修狭者。
(3) 又如:枣核;樱桃核;葡萄核;橘核
(4) 原子核的简称 。如:核弹(原子武器的总称);核反应堆;核反应
(5) 有核的果实
门启,华堂复阁甚秀,馆中有樽酒盘核。——《太平广记》引
(6) 核心;中心
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王充《论衡·量知》
(7) 出现在积分方程中积分号下的已知函数 。如:积分方程的核;积分变换的核
动词
(1) 查对;审查
凡学问之法,不为无才,难于距师,核道实义,证定是非也。——《论衡·问孔》
综核名实。——《汉书·宣帝纪赞》
其审核之,务准古法。——《汉书·刑法志》。颜师古云:核,究其实也。
研核阴阳。——《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核正(查核订正);核批(审查批示);核视(审查察看);核夺(审核决定)
(3) 另见
hú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et8 fut8 [客英字典] fut8 het7 het8 [台湾四县腔] het8 fut8 [梅县腔] fut8 het8 ep7 [沙头角腔] fut8 [东莞腔] hak8 fut8 [宝安腔] het8 | fut8 [客语拼音字汇] fud6 had5 hed5
◎ 潮州话:hug8(hûk) hêg4(hek)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覈 | 下革 | 匣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耕 | 梗 | ghrek/haek | ɣæ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