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

shì chá [ shi cha]
繁体 視察
注音 ㄕˋ ㄔ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视察 shìchá

(1) 上级人员到下级机构或现场检查工作

视察学校
inspect

(2) 察看

视察地形
survey

词语解释

  1. 察看;审察。

    《书·尧典》“平在朔易” 唐 孔颖达 疏:“平均视察北方岁改之事。” 明 宋濂 《凝道记·五矩符》:“是夕也, 惠王 之后蛭出,故其心腹之疾皆愈,天之视察不可不察也。”

  2. 巡视纠察。

    清 李渔 《蜃中楼·点差》:“我们虽然官拜御史,为朝廷视察之臣,只是如今 李义府 专权,事多掣肘,如之奈何?”

  3. 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章二:“ 武汉 撤退前,我们只分别派人去视察过一次。” 茅盾 《子夜》七:“ 吴荪甫 一怒之下,就坐了汽车亲自到厂里去视察。”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老人家还亲自到处视察。”

引证解释

⒈ 察看;审察。

《书·尧典》“平在朔易” 唐孔颖达疏:“平均视察北方岁改之事。”
明宋濂《凝道记·五矩符》:“是夕也, 惠王之后蛭出,故其心腹之疾皆愈,天之视察不可不察也。”

⒉ 巡视纠察。

清李渔《蜃中楼·点差》:“我们虽然官拜御史,为朝廷视察之臣,只是如今李义府专权,事多掣肘,如之奈何?”

⒊ 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郭沫若《洪波曲》第十章二:“武汉撤退前,我们只分别派人去视察过一次。”
茅盾《子夜》七:“吴荪甫一怒之下,就坐了汽车亲自到厂里去视察。”
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四章:“他老人家还亲自到处视察。”

视察的国语词典

巡视考察。

视察的网络释义

视察

  • 视察,指察看;审察;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 视察造句

    领导干部视察工作要深入基层,了解实情。
    上级领导将会在下周莅临我校视察。
    他们向领导汇报了视察各市的卫生情况。
    欢迎上级领导到我校视察。
    总统风尘仆仆,赶到各地视察灾区。
    这个市的领导干部到基层视察总是轻车简从,以便多接近群众。
    干部到基层视察工作,要仔细了解情况,不能走马观花。
    到外地视察,以轻裘缓带为好,何必搞得声势很大。
    我们到地震后的智利视察灾情,所见景象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我们到地震后的智利视察灾情,所见之景无不令人触目惊心。
    年前事特别多,领导们一批一批下来视察,作为小青年,需要鞍前马后伺候着,露着灿烂的小脸去卖笑。
    您由高天监临,注视您权威下的子孙;您由庄严的王座,视察大地的众庶。
    我能成为一个科学家,最主要的缘由是:对科学的爱好;思考题目的无穷耐心;在视察和搜集事实上的勤恳;一种创造力和丰富的常识。
    本王本来只是视察民情而已,居然看到那个笨摆出张蠢脸在走嘛,在我的这个城市里,不需要肉团不倒翁。吉尔伽美什。
    龙泉关镇一名干部称,省教育厅一位领导视察骆驼湾村时,听说孩子们上学要去镇上或县里,很辛苦,当即建议建一所小学。
    “那么我该罚你,”那个人说,“我是国际食物学会的视察员。
    某领导下乡视察,为了不扰民,坚持不在老乡家吃住,群众对这样的干部赞不绝口!
    视察回来后,严庄和高尚一夜没睡,为安禄山制订出将入相的十年规划,为他设计了十年进入宰相的路径。
    以后的两天,我用大部分的时间视察港口入口处以及水栅和铁丝网。
    当时,与陈长捷一起被活捉的还有防守区副司令、少将秋宗鼎,蒋介石从南京专门派到天津督战的高级视察员程子践等将校级军官共七人。

    汉字详情

    shì [shi]
    部首: 431
    笔画: 8
    五笔: PYM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FBHU
    四角: 37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2)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3)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视瞻(顾盼的目光);视日(观日影而察早晚时刻;注视太阳);视远步高(高视阔步);视习(见习)

    (4) 考察,察看,审察

    视其所以。——《论语·为政》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庄公十年》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战国策·齐策》

    (5) 又如:视师(视察军队);视草(检视天子所写文词诏令的草稿);视药(查看汤药);视荫(观察日影)

    (6) 治理,处理

    崔子称疾不视事。——《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7) 又如:视朝(天子朝临治理政事);视篆(古代官印皆用篆文,故官吏上任治事称“视篆”)

    (8) 看待

    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清· 周容《芋老人传》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宋· 苏洵《六国论》

    然言其户,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清· 洪亮吉《治平篇》

    (9) 又如:视遇(看待,照顾);视同膜外(视若无睹;漠不关心);视民如伤(将百姓的疾苦看作自己的伤痛);视为同路人;视伟(看重)

    (10) 通“示”。向…表示

    指视我。——《汉书·周勃传》

    视民不奢。——《汉书·晁错传》。师古曰:“视读曰示。”

    视民不恌。——《诗·小雅·鹿鸣》

    亦视项羽无东意。——《汉书·高帝纪》

    (11) 又如:视化(显示教化。视,同“示”)

    (12) 比照

    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13) 又如:视秩(比照品级次第)

    (14) 效法

    王懋乃德,视乃厥祖。——《书·太甲中》

    (15) 又如:视效(仿效;效法)

    (16) 接纳

    故君子于有馈者,弗能见,则不视其馈。——《礼记·坊记》

    (17) 照顾,照看 。如:视护(照看护理);视濯(古代祭祀时照料洗濯祭器);视寝(侍寝);视养(照料养育);视候(看望,问安)

    (18) 发令 。如:视师(督率军旅);视撝(指挥。视与指通)

    名词

    (1) 眼;眼力;视线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庄子·养生主》

    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视流(目光流转,不专注于一物);视躁(目光不定的样子);视端(目光端正)

    (3) 水名。即“涀水” 。在河南省叶县西

    英文翻译

    look at, inspect, observe, see

    方言集汇

    ◎ 粤语:si6
    ◎ 潮州话:si6 si7(sĭ sī) <旧读>si3(sì)

    宋本广韵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