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

kǎo chá [ kao cha]
注音 ㄎㄠˇ ㄔㄚ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考察 kǎochá

(1) 实地观察调查

考察水利工程
出国考察
investigate;make a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inspect

词语解释

  1. 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一》:“及拜刺史、郡守、辅相,輒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其行。”《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到部县,輒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宋史·选举志四》:“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则引对,次即试用,下者还之本选。” 明 张居正 《杂著》:“盖外官既有考课之典,又有考察之例。”

  2. 观察研究;审察。

    《新唐书·李石传》:“古之圣贤,必观书以考察往行,然后成治功。” 宋 苏辙 《进御集表》:“或文采焕发,足以形容渊衷;或事实明著,足以考察时政,谨已譔次成书。”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

  3. 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

    鲁迅 《书信集·致胡今虚》:“学术文章要参考书,小说也须能往各处走动,考察,但现在我所处的境遇,都不能。”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4. 犹考试。

    《宋史·选举志三》:“凡考察,悉準在学人数,每内舍十人取五,外舍十人取六,自上而下分为三等籍,以俟上舍考定而参用之。”

引证解释

⒈ 对官吏政绩的考核。

汉荀悦《汉纪·宣帝纪一》:“及拜刺史、郡守、辅相,輒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其行。”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所到部县,輒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行部事。”
《宋史·选举志四》:“三省分三年考察之,高则引对,次即试用,下者还之本选。”
明张居正《杂著》:“盖外官既有考课之典,又有考察之例。”

⒉ 观察研究;审察。

《新唐书·李石传》:“古之圣贤,必观书以考察往行,然后成治功。”
宋苏辙《进御集表》:“或文采焕发,足以形容渊衷;或事实明著,足以考察时政,谨已譔次成书。”
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二:“快把刚才讲的这几个青年,都给我列入发展对象名单里,并且指定专人去负责考察和培养。”

⒊ 现常指实地观察调查。

鲁迅《书信集·致胡今虚》:“学术文章要参考书,小说也须能往各处走动,考察,但现在我所处的境遇,都不能。”

如:他们到各地考察水利工程。

⒋ 犹考试。

《宋史·选举志三》:“凡考察,悉準在学人数,每内舍十人取五,外舍十人取六,自上而下分为三等籍,以俟上舍考定而参用之。”

考察的国语词典

考核、视察。

考察的网络释义

考察

  • 考察,是指实地观察调查或审察考核。
  • 考察的翻译

    英语: to inspect, to observe and stud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德语: Erkundung (S)​, Expedition (S)​, etwas untersuchen, etwas überprüfen (V)​
    法语: faire une enquête, observer, examiner

    考察造句

    爸爸随着考察队去南极探险,收获很大。
    我国科学家赴南极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
    考察船在大海上行进了将近半个月。
    考察队员来到终年积雪的南极,建立了考察站。
    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考察了校园附近的植物种类。
    缺乏实地考察的计划都只是纸上谈兵。
    赴南极科学考察的同志们,劳苦功高,不但在南极建立了两个考察站,还带回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标本。
    这次外出参观考察,虽说是走马看花,但也学到不少好的经验,开阔了我们的思路。
    经理出国考察半年,回来见职员把写字间弄得乌烟瘴气,一时怒不可遏。
    哥哥明天要出国考察,今天忙着整理行李。
    让我们永远珍藏着这次考察中建立的深情厚谊。
    哥哥这次以随从人员的身份出国考察。
    科学家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终于揭开了海底世界的秘密。
    经过长时间辛苦的实地考察,爸爸终于完成了最新的数据整理。
    这次野外考察对他来说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不知他是否能承受得住。
    老师经常考察我们的学习情况。
    这学期期末教育局对我校五年级学生进行知识考察。
    今年南极考察队又有了新的收获。
    我有幸到南极去考察,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不能轻信别人的意见,一定要通过学习的考察以取得真正的知识。

    汉字详情

    kǎo [kao]
    部首: 418
    笔画: 6
    五笔: FTG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JKMVS
    四角: 44027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老省,丂( 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名词

    (1) 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动词

    (1) 假借为“攷”。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英文翻译

    examine, test; investigate

    方言集汇

    ◎ 粤语:haau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au3 [陆丰腔] kau3 [台湾四县腔] kau3 ko3 [客英字典] kau3 [海陆丰腔] kau3 ko3 [梅县腔] kau3 [东莞腔] kau3 [宝安腔] kau3 [客语拼音字汇] kau3
    ◎ 潮州话:ka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苦浩上聲開口一等kʰɑukhaux/qav
    chá [cha]
    部首: 322
    笔画: 14
    五笔: PWF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JBOF
    四角: 309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 mián),祭声。本义:观察;仔细看)

    (2) 同本义

    察,复审也。——《说文》

    览察草木。——《楚辞·离骚》

    纤微皆审谓之察。——贾谊《道术》

    察其所以然。——《吕氏春秋·本味》

    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史记·魏公子列传》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观察(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觉察(发觉,看出来)

    (4) 明察,知晓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左传·庄公十年》

    故察己则可以人。——《吕氏春秋·察今》

    (5) 又如:察士(能明察事理的人);察议(察明情节而议定处分。通常指过失较轻者)

    (6) 调查;考察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吕氏春秋·察传》

    (7) 又如:察勘(实地调查);察访(详细调查)

    (8) 分辨

    观物弗之察矣。——《礼记·礼器》。注:“犹分辨也。”

    视之可察 。——《淮南子·说林》。注:“别也。”

    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新语·道基》

    (9) 考察后予以推举,举荐

    乃察举吾弟。——《史记·刺客传》。索隐:“犹选之也。”

    察臣孝廉。——晋· 李密《陈情表》

    (10) 又如:察举(选举,选拔);察廉(举廉);察选(察举。选拔)

    形容词

    明显;精明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东方朔《答客难》

    英文翻译

    examine, investigate; notice

    方言集汇

    ◎ 粤语:caat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cat7 [台湾四县腔] cat7 [梅县腔] cat7 [海陆丰腔] cat7 [客语拼音字汇] cad5 [陆丰腔] cat7 [客英字典] cat7 [宝安腔] cat7 [东莞腔] ca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十四黠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