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

shēng qì [sheng qi]
繁体 生氣
注音 ㄕㄥ ㄑ一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生气 shēngqì

(1) 活力;生命力

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 龚自珍《病梅馆记》
vitality

(2) 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非常生气
angry

词语解释

  1. 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2. 活力;生命力。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3. 气概昂扬。

    《国语·晋语四》:“未报 楚 惠而抗 宋 ,我曲 楚 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 清 刘道开 《岳庙》诗:“才过 张 韩 天若忌,心同 龙 比 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緑水青山 宋 旧都。”

  4. 活人的气息、精气。

    《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唐 曹邺 《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 长平 生气低。”《七国春秋平话》卷下:“ 傲 等正拜告间,驀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隻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採补耳。”

  5. 用以指生灵。

    《陈书·世祖纪》:“ 梁 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6. 犹元气。

    《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絶於内也。” 郭沫若 《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7. 空气。

    郑观应 《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 比 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8.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宋 范仲淹 《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 巴金 《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9. 指储藏量。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 浙江 、 福建 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採,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引证解释

⒈ 使万物生长发育之气。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也,生气方盛,阳气发泄,句者毕出,萌者尽达,不可以内。”
《韩诗外传》卷一:“故不肖者精化始具,而生气感动,触情纵欲,反施乱化,是以年寿亟夭而性不长也。”
《新唐书·王綝传》:“方春木王,而举金以害盛德,逆生气。”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二》:“葬地大约以生气为主,故谓之龙经。”

⒉ 活力;生命力。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精神》:“生气远出,不著死灰。”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二五:“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瘖究可哀。”
毛泽东《反对党八股》:“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地合理地利用。”

⒊ 气概昂扬。

《国语·晋语四》:“未报楚惠而抗宋,我曲楚直,其众莫不生气,不可谓老。”
清刘道开《岳庙》诗:“才过张韩天若忌,心同龙比主难孚。金戈铁马公生气,緑水青山宋旧都。”

⒋ 活人的气息、精气。

《后汉书·陈龟传》:“孤儿寡妇,号哭空城,野无青草,室如悬磬,虽含生气,实同枯朽。”
唐曹邺《过白起墓》诗:“夷陵火焰灭, 长平生气低。”
《七国春秋平话》卷下:“傲等正拜告间,驀闻哮吼一声,向傍洞里,两隻白头大虫,闻有生气,大虫出。”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四》:“男鬼不能摄人精,则杀人而吸其生气,均犹狐之採补耳。”

⒌ 用以指生灵。

《陈书·世祖纪》:“梁室多故,祸乱相寻,兵甲纷紜,十年不解,不逞之徒虐流生气,无赖之属暴及徂魂。”

⒍ 犹元气。

《难经·八难》:“寸口脉平而死者,生气独絶於内也。”
郭沫若《一只手》二:“只因为受伤过重而且出血过多,他的生气一时还不能够恢复转来。”

⒎ 空气。

郑观应《盛世危言·开矿》:“开矿机器亦以比国所造为良。大要有三:一为注生气之器,一为戽水之器,一为拉重举重之器。”

⒏ 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宋范仲淹《与中舍书》:“缘三哥此病,因被二壻烦恼,遂成咽塞……今既病深,又忧家及顾儿女,转更生气,何由得安。”
清沉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如携妇别居,勿使我见,免我生气足矣。”
巴金《利娜·第九封信》:“说起来也叫人生气,他一眼也不看我,他甚至把我推开一点。”

⒐ 指储藏量。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银》:“凡银中国所出, 浙江、福建旧有坑塲……皆称美矿。其他难以枚举。然生气有限,每逢开採,数不足,则括派以赔偿。”

生气的国语词典

万物生长发育的状态。

生气的网络释义

生气

  • 生气是汉语词语,读作shēng qì,一是指活力,生命力,生机;二是指发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风水学中将生气简称为气,亦名内气、五气、阴阳之气。
  • 生气造句

    我之所以生气,是因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
    不懂事的我经常惹是生非,让父母和老师很生气。
    这星期他脾气变化无常,所以不要惹他生气。
    哥哥犯了错误,妈妈很生气,经弟弟添油加醋的一形容,妈妈火气更大了。
    城里车水马龙,生气勃勃。
    老师的脸色很难看,可能又跟谁生气了。
    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实在叫人生气。
    一条公路修进山里,给荒凉的山村带来了生气。
    老将军一生气,全场立即噤若寒蝉,鸦雀无声。
    半夜传来河东狮吼,一定是隔壁老王又招惹太太生气了。
    他的文章用语新鲜活泼,生气盎然,读来给人有苍翠欲滴之感。
    他那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的样子,让人看了就生气!
    敌军官兵听到被包围的消息后,都像冷水浇头,没了生气。
    不就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毛孩儿吗?何必与他生气?
    她一点儿笑模样都没有,又跟谁生气了?
    我实在对亨利很生气,我拼命工作他却坐享其成。
    她脾气不好,一生气就会闹得天翻地覆。
    生气还是其次,他倒是失望得厉害。
    我犯了严重的错误,老师虽然很生气,但也没对我疾言厉色。
    我以为他会因此生气,然而他却笑了。

    汉字详情

    shēng [sheng]
    部首: 516
    笔画: 5
    五笔: TGD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QM
    四角: 251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2)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3) 又如:生盛(生长繁茂);生化(生长化育);生骨(主骨骼的生长);生落(生长与凋落);生遂(生长);生荣(生长繁荣);生处(生长的地方);生肌(长出新肉);生条(长出枝条)

    (4) 生育;养育

    父母生我。——《诗·小雅·正月》

    郑武公娶于 申,曰 武姜,生 庄公及 共叔段。——《左传·隐公元年》

    生以驭其福。——《周礼·太宰》。注:“犹养也。”

    孔子生 鲁昌平乡陬邑。——《史记·孔子世家》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唐· 杜甫《兵车行》

    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清· 洪亮吉《治平篇》

    毅宗之语公主,亦曰:“若何为生我家?”痛哉斯言。——清· 黄宗羲《原君》

    (5) 又如:生聚(繁殖人口,积聚财物);生落(出生);生育率(反映生育年龄妇女生育频度的指标);生遂(生育);生月(出生的月份);生年(出身;出身以来);生身(出生);生时(出生的年、月、日、时);生岁(出生之年支);生诞(出生)

    (6) 生存;活。与“死”相对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论语·颜渊》

    陷之死地而后生。——《孙子·九地》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今赵亡。——《史记·魏公子列传》

    倘复请之,吾辈无生理矣。——清· 方苞《狱中杂记》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7) 又如:生得(生获,活捉);生寇(活的敌人);生犀(活犀牛;活杀犀牛而取得的犀角);生间(能活着回报敌情的间谍);生割(活活宰割);生魂(活人的魂魄);生博(生取;活捉);生抢(生取;活捉);生碑(为活人立的碑);生传(为活人作的传记)

    (8) 滋生;产生

    一旦运穷福艾,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明· 刘基《苦斋记》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9) 又如:生火(产生焦躁的情绪。产生火气、热气);生心(怀有图谋不轨的异心);生嗔(对别人的行为不满,生气);生忿(发怒;忤逆,不孝);生风(产生风;比喻产生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生隙(产生嫌隙或事端);生怜(产生怜爱之情)

    (10) 转世 。如:生处(佛教谓转世轮回之处);生缘(受生转世的因缘);生死海(佛教语。谓众生轮回六道,生生死死,茫无涯际,有如大海)

    (11) 〈方〉∶安装

    在太岁头上动了土,把棺材生好牛头杠,八抬八绰的扛出门去。——《何典》

    (12) 救活,使活

    幸先生生我。——马中锡《中山狼传》

    (13) 燃着,点燃 。如:生炉子;生火

    (14) 制造

    而士大夫亦未尝言兵,以为生事扰民。——宋· 苏轼《教战守》

    (15) 生产;制作

    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富何得不蹶?——汉· 贾谊《论积贮疏》

    (16) 又如:生货(指制造业以外的生产部门如农业、林业、畜牧业等生产的产品);生众食寡(生产的多,消费的少)

    名词

    (1) 生命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此万物莫不然,而于有生之类为尤者。——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2) 又如:生力(生命力;气力);生本(生命的根本);生全(保全生命,全身);生次(生命的存在);生聚(生命财产);生类(泛指一切有生命之物)

    (3) 人的一生

    穷余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羡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又如:生世(一生;一生一世);生禄(指人的寿限)

    (5) 生活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6) 又如:生资(赖以生活的资财);生赖(赖以生活之资,生计);生生(养生;生活)

    (7) 指生日 。如:生申(申伯诞生之日。后为生日之祝辞);生甲(生辰);生朝(生辰);生期(生日)

    (8) 后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9) 生物 。如:生活力(生物体维持其生存延续的能力);生植(指生物);生品(生物的品类)

    (10) 生计,谋生手段 。如:谋生;生路

    (11) 老师称弟子,或弟子自称;学生

    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12) 又如:新型师生关系

    (13) 戏剧角色名 。如:老生;武生;小生。元杂剧中也称末

    (14) 妓女

    呼妓为生,未知始于何时。——徐士銮《宋艳》

    (15) 俘虏

    每捉生踏伏,沔必在数。——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

    (16) 年长有学问、有德行的人。“先生”的省称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 鲁高堂生。——《史记》

    (17) 儒生;读书人的通称

    侯生遂为上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8) 通“性”。资质;禀赋

    惟民生厚,因物有迁。——《书·君陈》。孔颖达疏:言人自然之性敦厚,因所见所习之物有迁变之道,故必慎所以示之。

    文王蹶厥生。——《诗·大雅·緜》

    辨五地之物生。——《周礼·地官·大司徒》

    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生也。——《荀子·富国》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19) 姓

    形容词

    (1) 天生,生来

    人非生而知之者。——《师说》

    (2) 又如:生巧(天生巧慧);生来(天生。从小时候起;从来);生才(天才;英才)

    (3) 生的,未煮熟的

    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史记·项羽本纪》

    (4) 又如:生菜;生鱼,生肉;生吞(未经煮熟即吞下去)。又指未加工或未锻炼过的。如:生铁;生石膏;生金(未经冶炼的丹砂、金砂);生眼布(未染的细布)

    (5) 新鲜的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驿传送。——《新唐书·后妃传》

    (6) 又如:生鲜(鲜活);生卉(鲜草);生肉(鲜肉);生花(鲜花)

    (7) 未开垦种植的(土地) 。如:生田(未开垦的荒地)

    (8) 生疏

    自别城中礼数生。——王建《村居即事》

    (9) 又如:生人;生手;生帐子货(陌生人);生客(陌生的客人)

    (10) 具有活力的

    金添生兵二十万来。——《宋史》

    副词

    (1) 机械地,无意识地 。如:生凑;生搬硬套;生是(硬是);生各支(生各扎,生扢扎。活活地,硬是);生擦擦(生察察。平白地,活生生地);生可擦(生磕擦、生扢察。生生地,硬硬地)

    (2) 很、甚、极其

    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窦娥冤》

    (3) 又如:生恐(方言。很怕;很担心);生疼(很疼,特别疼)

    英文翻译

    life, living, lifetime; birth

    方言集汇

    ◎ 粤语:saang1 sang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sang1 sen1 [海陆丰腔] sen1 sang1 sien1 [梅县腔] sang1 sen1 sien1 [沙头角腔] sang1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sang1 sen1 [陆丰腔] sang1 sen1 [东莞腔] sang1 [台湾四县腔] sen1 sang1 sien1 [宝安腔] sang1 | sen1
    ◎ 潮州话:思楹1 徐楹1 思英1 ,sên1(seⁿ) cên1(chheⁿ) sêng1(se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二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所庚庚二開平聲開口二等ʃɐŋsrvng/shang
    [qi]
    部首: 426
    笔画: 4
    五笔: RNB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MN
    四角: 80017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2) 同本义

    气,云气也。——《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

    天气下降,地气上腾。——《礼记·月令》

    地有气。——《考工记·总目》

    望其气。——《史记·项羽本纪》

    此天子气也。

    窗以达气。——清· 方苞《狱中杂记》

    (3) 又如:气朔(指显示吉凶的云气和每月的朔日);气祲(古代泛指据以占卜吉凶的云气);气纬(指云气星象);气晕(日、月四周所生的晕气)

    (4) 气体的通称 。既没有独立的形态又没有固定的体积而趋向无限膨胀的流体。如:气蚀。又指天然气。如:气田

    (5) 空气

    气谓嘘吸出入者。——《礼记·祭义》注

    (6) 又如:气球(一种供游戏用的足球,用皮革制成,内充空气)

    (7) 气象

    故在天为气。——《素问·天元纪大论》。注:“谓风热温燥寒。”

    天有六气…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左传·昭公元年》

    山气日夕佳。——晋· 陶渊明《饮酒》诗

    春气动。——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节气;节候 。如:气序(节气;季气;气候);气和(气候调和);气劲(气候寒冽)

    (9) 气味

    香气环旋。——唐· 李朝威《柳毅传》

    恶气袭衣裙。——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与饮食之气相薄。——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气子(气味);气韵

    (11) 呼吸;气息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李广苏建传》

    缢即气绝。——清· 方苞《狱中杂记》

    启时气绝。——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气命(性命);气歇(缓一口气);气疾(呼吸系统疾病);气凑(呼吸急促)

    (13) 声气,语气 。如:气长(理直气壮);气拍(醒木;惊堂木);气竭声嘶(气力竭尽,声音嘶哑)

    (14) 景象;气氛

    以达秋气。——《礼记·月令》

    (15) 指社会风气和习俗 。如:气土(犹风土);气尚(风尚,气节);气俗(风气习俗);气脉(风气,习俗);气习(风气习俗)

    (16) 指人、物的属性或一地的天然特点 。如:气秀(气质优美);气昏(气昏混浊);气品(指万物);气习(气质,习性);气孱(气质虚弱)

    (17) 气运 。如:气脉(犹气运)

    (18) 指人的元气

    气者,体之充也。——《孟子》

    气母(元气的本原)

    (19) 指精神状态,情绪

    恢弘志气。——诸葛亮《出师表》

    敢以矜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其气浩然。——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气叹(泄气);气不忿(不甘心;不服气);气不愤(气不忿);气合(意气相投);气志(指精神、意志)

    (20) 气派;气概 。如:气色(气势;气派);气性(气势;威风);气傲(气高;意气高傲)

    (21) 义气 。如:气谊(情谊;交情);气侠(义气豪侠);气义(义气;情谊)

    (22) 气焰;权势

    一鼓作气。——《左传·庄公十年》

    以厉其气。——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气吞万里如虎。——宋·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豪民气尽。——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气沮(气势衰弱);气魄(气势)

    (23) 指作家的气质或作品的风格,气势 。如:气格(指诗文的气韵和风格);气习(诗文的风格)

    (24) 作风;习气 。如:气重(气性大);气信(意气)

    (25) 中医学术语。指脉气和营卫

    五气、五声、五色。——《周礼·疾医》。注:“肺气热,心气次之,肝气凉,脾气温,肾气寒。”

    气疫(谓染疫气而得病);气脉(血气与脉息)

    (26) 指效力,作用 。如:气业(功业)

    (27) 通“器”。用具,工具

    三者本于心,然后乐气从之。——《礼记·乐记》

    动词

    (1) 使生气;使气恼 。如:气人;他故意气她一下

    (2) 愤怒;气恼;生气 。如:气闹(气恼;恼怒);气蛊(气恼);气寒(气恼至极点);气不舍(生气不过);气虎虎(气愤);气狠狠(形容生气发狠的样子)

    (3) 通“乞”。向人求讨

    是若人气。——《墨子·非儒下》

    后缀

    (2) 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样子” 。如:秀气,俊气,美气

    英文翻译

    steam, vapor; KangXi radical 84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客英字典] hi5 [宝安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陆丰腔] hi5 [海陆丰腔] hi5 k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八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旣微開去聲開口三等khioih/qioykʰĭə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