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火

qǐ huǒ,qǐ huo [qi huo,qi huo]
注音 ㄑ一ˇ ㄏㄨㄛ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 qǐ huǒ ] :

带着苇子秆的花炮,点着后能升得很高。

[ qǐ huo ] :

生火做饭。

着急发脾气。

词语解释

  1. 生火;烧火;点火。

    《孙子·火攻》:“发火有时,起火有日。”《晋书·杜预传》:“﹝ 杜预 ﹞又遣牙门 管定 、 周旨 、 伍巢 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 乐乡 ,多张旗帜,起火 巴山 ,出於要害之地,以夺贼心。” 宋 陆游 《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三·玉楼玉环夜光》:“《輟耕録》载薄木片染磺起火者为夜光奴。” 刘波泳 《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屋里不起火,冷得跟在冰窟窿里一个样样。”

  2. 放火。

    《文选·左思<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唐 张载 注:“虎賁中郎将 袁术 等攻阁,日暮, 术 等起火烧阁。”

  3. 失火,发生火灾。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茅盾 《脱险杂记·劫后拾遗五》:“相去不过十多家门面的一个洋货铺子中了一弹,立刻起火。” 李劼人 《大波》第二部第一章:“起火地方即使离他寓所尚远,也还能够延烧去的。”

  4. 冒火;生气。

    邹韬奋 《萍踪寄语》六二:“看他等得起火的神气,颇堪发噱。” 萧军 《八月的乡村》十一:“最使他难忍耐的就是 孙氏 弟兄当真的也干上了。肩头上每人全挂了步枪,连 秃四 那毛孩子也一样……在队里不停留的向他打招呼这该是多么值得起火啊!简直是侮辱了他!”

  5. 产生强烈的欲念。

    钱锺书 《围城》一:“ 苏小姐 觉得 鲍小姐 赤身露体,伤害及 中国 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6. 谓阴阳相交,男女相合。

    《参同契》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五代 彭晓 通义:“天机媾龙虎之形,合夫妇之体,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之中,既经起火运符,则男女精气相纽。”

  7. 起伙。

    《天雨花》第一回:“多承小相公前来下顾,还是我老身店中供饭,还是自家起火?” 孙犁 《白洋淀纪事·村歌一》:“‘俺家开的是起火小店。’ 双眉 笑了,‘你没看见那头那大炕?吃的就从这里边赚出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8. 焰火的一种。

    明 沉榜 《宛署杂记·民风·土俗》:“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闐,爆竹起火,络绎不絶。” 赵树理 《登记》一:“ 艾艾 可只看放花炮起火。”

引证解释

⒈ 生火;烧火;点火。

《孙子·火攻》:“发火有时,起火有日。”
《晋书·杜预传》:“﹝杜预﹞又遣牙门管定、周旨、伍巢等率奇兵八百,泛舟夜渡,以袭乐乡,多张旗帜,起火巴山,出於要害之地,以夺贼心。”
宋陆游《农家诗》之一:“大布缝袍稳,乾薪起火红。”
明郎瑛《七修类稿·辩证三·玉楼玉环夜光》:“《輟耕録》载薄木片染磺起火者为夜光奴。”
刘波泳《秦川儿女》第二部第三二章:“屋里不起火,冷得跟在冰窟窿里一个样样。”

⒉ 放火。

《文选·左思<魏都赋>》“巢焚原燎,变为煨烬” 唐张载注:“虎賁中郎将袁术等攻阁,日暮, 术等起火烧阁。”

⒊ 失火,发生火灾。

《古今小说·羊角哀舍命全交》:“庙中忽然起火,烧做白地。”
茅盾《脱险杂记·劫后拾遗五》:“相去不过十多家门面的一个洋货铺子中了一弹,立刻起火。”
李劼人《大波》第二部第一章:“起火地方即使离他寓所尚远,也还能够延烧去的。”

⒋ 冒火;生气。

邹韬奋《萍踪寄语》六二:“看他等得起火的神气,颇堪发噱。”
萧军《八月的乡村》十一:“最使他难忍耐的就是孙氏弟兄当真的也干上了。肩头上每人全挂了步枪,连秃四那毛孩子也一样……在队里不停留的向他打招呼这该是多么值得起火啊!简直是侮辱了他!”

⒌ 产生强烈的欲念。

钱锺书《围城》一:“苏小姐觉得鲍小姐赤身露体,伤害及中国国体。那些男学生看得心头起火,口角流水。”

⒍ 谓阴阳相交,男女相合。

《参同契》下“初冠,婚气相纽,元年乃芽滋” 五代彭晓通义:“天机媾龙虎之形,合夫妇之体,初则全无形质,一如鸿濛混沌之中,既经起火运符,则男女精气相纽。”

⒎ 起伙。

《天雨花》第一回:“多承小相公前来下顾,还是我老身店中供饭,还是自家起火?”
孙犁《白洋淀纪事·村歌一》:“‘俺家开的是起火小店。’ 双眉笑了,‘你没看见那头那大炕?吃的就从这里边赚出来。’”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七章:“人家谁倒像你小子一样,领带人马、安营下寨、盘锅头起火,成个把月在山里头割竹子呢?”

⒏ 焰火的一种。

明沉榜《宛署杂记·民风·土俗》:“放烟火,用生铁粉杂硝、磺、灰等为玩具,其名不一,有声者,曰响炮,高起者,曰起火。”
《红楼梦》第五三回:“一夜人声杂沓,语笑喧闐,爆竹起火,络绎不絶。”
赵树理《登记》一:“艾艾可只看放花炮起火。”

起火的国语词典

点火、生火。

如:「你先别起火,慢慢听我说!」

起火的网络释义

起火

  • 起火,拼音是qǐ huǒ,汉语词语,意思是发生火灾;生火做饭;发怒;心里浮躁。

起火的翻译

英语: to catch fire, to cook, to get angry
德语: in Brand geraten, Feuer fangen, entflammen (V)​
法语: prendre feu

起火造句

别看他平常乐呵呵的,发起火来像头狮子。
工棚起火,烧了许多平房,附近民房也遭到了无妄之灾。
女人是善变的,尤其是高中到大学的跨度,这个期间她见过太多的男的,自然就有了比较,加上你们异地,总会有后墙起火的机会的。看开点,放下就好了,不要觉得不甘心,怪就怪你太爱了,长点记性,下次谈恋爱用一般的心去谈,另一半留着爱自己!不要让昨天的事情难为今天的自己。
妈妈刚才还是和风细雨,突然一下子就发起火来,搞的我手忙脚乱。
老人对树像对自己的孩子,从不舍得毁坏,哪怕自己住的棚子每一根檩条,哪怕自己吃不上饭,生不起火,也没有毁过一棵树。老人对自己的树又有一种天生的灵性,仿佛那就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哪怕有一点惊动,老人都能快速的赶过去,用自己的头,自己的斧子,自己的大黄狗,把树保护起来。
老虎发起火来真是厉害。
虽然说他是一个笑容可掬的男生,但他发起火来还是让人有些吃惊。
火柴与可燃物摩擦起火,点燃纸捻。
粉末洒在几人的尸体上,火捻点起,四人的尸体瞬间爆起火光,熊熊的烈火燃烧,火舌吞噬了四人。
可惜不花白不花突然离奇死亡,军营起火,北军不战而溃,南朝军趁机出击,缴获无数。
秋光绚丽,金风送爽,如海的高粱举起火把,无边的大豆摇响铜铃。
在卡杜纳州主要城市扎里亚,副总统纳马迪·桑博的住所遭汽油弹袭击起火。
起火的楼宇位于八大道华人小区的闹市,一楼是贩卖中西什货,玩具礼品的佳旺小卖部。
参与现场扑救的消防员告诉记者,其实,并不是所有的火都适合用水去扑灭,铝粉起火时,就该用水泥、干沙、石粉等将火闷熄。
提高如下警惕,以防止窒息、起火、爆炸、高压和错误操作压缩气体钢瓶造成的伤害。
产品属于非易燃易爆品,正常使用情况下不会发生起火或爆炸现象。
难道自己的后院起火,裴徵心里立刻做了最坏的打算。
但见翎羽飞泻若瀑,火焰神鸟一展遮天大翅,如同密雨般燃烧着火焰的领域快如飞刀,纵影交战间,岁不寒已受千斩,静波天池炸起火海流光。
受到网吧配电房起火影响,网吧所在的楼房均被停电,聚福隆超市在“人来人往”网吧楼下,贴出了暂停营业的告示。
爱心是基石,垒起雄伟的山峰;爱心是山峰,托起火红的太阳;爱心是太阳,带来无限的温暖;爱心是温暖,融化心中的寒冰。

汉字详情

[qi]
部首: 716
笔画: 10
五笔: FHNV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GORU
四角: 478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走,己声。本义:由躺而坐;由坐而立)

(2) 同本义

起,能立也。——《说文》

曩子坐,今子起。——《庄子·齐物论》

载起载行。——《诗·小雅·沔水》

请业则起。——《礼记·曲礼》

子墨子起。——《墨子·公输》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夫起大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妇亦起大呼。

(4) 又如:起在(起来);起舞(起身而舞。欢欣的样子);起坐(起立与坐下);起谢(起立谢过)

(5) 起床

起视四境。——宋· 苏洵《六国论》

不敢同卧起。——清· 方苞《狱中杂记》

(6) 又如:起去(指起床);起炕(起床)

(7) 产生;发生

自董卓以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陈寿《隆中对》

夫齁声起。——《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8) 又

火起。

起于远近之比例。——蔡元培《图画》

十日而变已起。——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9) 又如:起骒(驴、马发情);起病(生病);起楞(一楞楞高起);起念(产生某种想法)

(10) 开始;开端

项庄拔剑起舞。——《史记·项羽本纪》

(11) 又

项伯亦拔剑起舞。

语从何起。——清· 袁枚《祭妹文》

(12) 又如:起末(始末);起票(起码);起为头(开头);起工(动工;开工)

(13) 源起;起因于

辛苦遭逢起一径。——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诗

(14) 又如:起首(发端;原由);起倒(说头;缘由);起本(起因;由来)

(15) 治愈;病愈。亦谓复苏 。如:起病(庆贺病愈);起死(使病笃者复活);起禾(使禾苗直立复苏)

(16) 起身,动起来,采取行动

广起。——《史记·陈涉世家》

惊起一滩鸥鹭。——宋· 李清照《如梦令》

君起以伸其愤。——张溥《五人墓碑记》

起而拯之。——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17) 又如:起车(把货物装车,起程出发);起押(押解上路);起马(骑马动身启程);起征(出征)

(18) 起义,起事,闹事

并举而争起。——汉· 贾谊《论积贮疏》

并起而亡秦族。—— 汉· 贾谊《过秦论上》

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王起师于滑。——《左传·昭公二十六年》。注:“发也。”

英、 霍山师大起。——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9) 又

起兵不克。

(20) 又如:起点(点兵);起碇(借指军队开拔);起首(起事)

(21) 隆起,凸起,耸立

执图诣寺,有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四面峭壁拔起。——明·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石峰片片夹起。——《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22) 又

石块丛起。

(23) 草拟

这讣帖底稿,是那个起的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4) 使疏松

春锄,起地;夏为锄草。——《种谷》。石声汉校释:“起,使土疏松。”

(25) 扶持

世相起也。——《国语》。韦昭注:“起,扶持也。”

(26) 取

先在府县起了文书。——《镜花缘》

(27) 兴建;建造 。如:起屋(建造房屋);起造(建造);起冢(营造坟墓);起楼(造楼)

(28) 征收;征召 。如:起差(征派);起集(征集);起动(征用)

(29) 使死者复活 。如:起尸(使死人复活);起生(死而复生)

(30) 举用 。如:起废(重新振兴已被废弃的事物)

(31) 启发 。如:起予(能启发自己的观念和想法;指启发他人)

(32) 离开;除去 。如:起油(除油);起钉子(拔除钉子)

(33) 开启,张开 。如:起齿(张唇露齿;开口);起张(张开;掀开)

(34) 搬运 。如:起驳(起拨。用驳船将货物运到岸上)

(35) 出身

应元起掾吏。——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量词

(1) 群;组 。如:一起客人;又一起乱兵

(2) 批 。如:分两起出发

(3) 次,回 。如:同样的事情,一天发生数起;第二起

(4) 病例;案例 。如:两起大脑炎;五起离婚案

介词

放在时间或处所词的前面,表示始点,相当于“从”、“自”、“由” 。如:起这儿剪下来;我起北京来

副词

(1) 用在动词后作为补足语,表示动作的向上方向

卷起千堆雪。——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小虫跃起。——《聊斋志异·促织》

跃起持之哭。——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2) 又如:拿起雨伞就走;抬起头来一看;唱起歌,跳起舞

(3)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得”连用,表示能或不能经受住,够或不够标准 。如:看得起;看不起;买得起,买不起;经不起考验

英文翻译

rise, stand up; go up; begin

方言集汇

◎ 粤语:hei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3 ki3 [客英字典] hi3 ki3 [台湾四县腔] hi3 ki3 [东莞腔] hi3 [沙头角腔] hi3 ki3 [宝安腔] hi3 [陆丰腔] hi3 [梅县腔] hi3 [客语拼音字汇] hi3
◎ 潮州话:k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墟里上聲開口三等kʰĭəkhix/qiio
huǒ [huo]
部首: 414
笔画: 4
五笔: OOOO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F
四角: 908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 同本义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 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 火灾;发生火灾

凡四遭火。——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 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江船火独明。——唐· 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 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 光芒 。如:火眸(火眼金睛)

(9) 热;热气 。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 五行 ——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 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12) 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火为口舌之象。——《论衡·言毒》

(13) 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 指枪炮弹药 。如:军火

(15) 比喻战争 。如:交火;开火;停火

(16) ∶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如:上火,败火

(17) 古时通“伙” 。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动词

(1) 焚烧;烧毁

火,燬也。——《说文》

火,言毁也,物入中皆毁坏也。——《释名·释天》

(2) 又如:火人(以火烧人);火库(焚烧敌方兵库);火队(焚烧敌方队伍,以乱其行阵);火积(焚烧敌方的储备)

(3) 用火烧物使熟 。如:火灶(烧火做饭的设备。多以砖坯砌成)

(4) 生气 。如:他火了;火冒(发火;生气);火剌剌(发火忿怒的样子)

形容词

(1) 形容像火那样的颜色,一般指红色的

朱鳞火鬣。——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又如:火云(红云);火采(红光);火狐;火旆(红色的旌旗);火树(形容开满红花的树)

(3) 紧急 。如:火匝匝(火杂杂。形容紧张、急迫);火崩崩(形容十分紧急);火签(差役办理紧急公务的凭证);火牌兵符(最紧急的命令;通知)

英文翻译

fire, flame; burn; anger, rage

方言集汇

◎ 粤语:fo2
◎ 客家话:[东莞腔] fo3 [沙头角腔] fo3 [梅县腔] fo3 [海陆丰腔] fo3 [客语拼音字汇] fo3 [陆丰腔] fo3 [宝安腔] fo3 [台湾四县腔] fo3 [客英字典] fo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四果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呼果戈一合上聲合口一等xuɑhuax/xu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