饷糈
词语释义
亦作“?糈”。
词语解释
亦作“饟糈”。军粮给养。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边防》:“无事则习其业,有事则资其力,可以节餉糈而设无形之备。”《清史稿·食货志一》:“光禄少卿 郑锡瀛 言,国家岁入金约四千数百万,餉糈支耗半之。”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一旦军兴,临事募集,半属流匄,器械窳苦,饟糈微薄,偏裨以上,流品猥杂。”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然 叶举 等部则逗留省垣如故,财政部供给餉糈,从无歧视。”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饟糈”。军粮给养。
引清薛福成《筹洋刍议·边防》:“无事则习其业,有事则资其力,可以节餉糈而设无形之备。”
《清史稿·食货志一》:“光禄少卿郑锡瀛言,国家岁入金约四千数百万,餉糈支耗半之。”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一旦军兴,临事募集,半属流匄,器械窳苦,饟糈微薄,偏裨以上,流品猥杂。”
孙中山《致国民党员书》:“然叶举等部则逗留省垣如故,财政部供给餉糈,从无歧视。”
饷糈的网络释义
饷糈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左形右声。本义:给在田间里劳动的人送饭)
(2) 同本义
餉,饟也。——《说文》
餉,餉馈。——《广韵》
饟,周人谓餉曰饟。——《说文》
饟,馈也。——《尔雅》
种饟粮食。——《汉书·食货志下》
輓车奉饟者。——《汉书·严助传》
为雇耕佣,凭种餉。——《后汉书·章帝纪》。注:“餉,粮也,古餉字。”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归?——前蜀· 韦庄《纪村事》
(3) 又如:饷田(送饭到田头);饷人(送饭食的人);饷馌(往田头送饭)
(4) 招待,供给或提供
有童子以黍肉饷。——《孟子·滕文公下》
幼弟不饷。——《韩非子·五蠹》
(5) 又如:饷客(以饮食招待客人);饷宾(以食物招待宾客)
(6) 吃饭,进餐
是故求其诚者,非归饷也不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7) 赠送
以诗赋饷孙权。—— 胡冲《吴历》
(8) 又如:饷亿(赠送,补给);饷献(馈赠奉献)
名词
(1) 军粮及军队的俸給
老弱转饷。——《汉叔· 严助传》
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饷。——《史記·高祖本紀》
饷无所出。——清· 邵長蘅《青门剩稿》
(2) 又如:饷馈(军队的粮食);饷米(军队食用的米);饷事(掌管军粮之事)
(3) 薪金 (旧时多指军队或军警等的薪金)。如:饷銀;月饷
(4) 食物
吾见子有饥色,为子取饷,子何嫌哉?——《吴越春秋》
(5) 一会儿,不多久的时間。後作“晌”
虽有一饷乐,有如聚飞蚊。——唐· 韩愈《醉贈张秘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粮食
糈,粮也。从米,胥声。——《说文》
鼠壤有余糈。——《庄子·天道》。司马注:“粒也。”
(2) 粮饷
然后选取材武之士,务求勇、力、捷、技冠绝侪辈者,三倍其糈。——《书牍·复太史焦座师》
(3) 古代祭神用的精米
怀椒糈而要之。——《离骚》。注:“精米所以享神也。”
夫卜而有不审,不见夺糈。——《史记·日者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海陆丰腔] si1 [梅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諝 | 私吕 | 心 | 魚 | 上聲 | 語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siox/sivv | s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