颔首

hàn shǒu [ han shou]
繁体 頷首
注音 ㄏㄢˋ ㄕㄡ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颔首 hànshǒu

(1) 点头表示答应

颔首作答
nod

词语解释

  1. 点头。表示允可,赞许。

    唐 韩愈 《华山女》诗:“ 玉皇 頷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九:“上笑而頷首。” 巴金 《春》八:“ 剑云 颔首应了一个‘好’字,便在他的位子上坐下。”

  2. 点头。表示招呼。

    《花城》1981年第3期:“﹝ 刘国光 ﹞见了 江坤大 ,略一颔首,便算打过招呼。”

引证解释

⒈ 点头。表示允可,赞许。

唐韩愈《华山女》诗:“玉皇頷首许归去,乘龙驾鹤来青冥。”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上笑而頷首。”
巴金《春》八:“剑云颔首应了一个‘好’字,便在他的位子上坐下。”

⒉ 点头。表示招呼。

《花城》1981年第3期:“﹝刘国光﹞见了江坤大,略一颔首,便算打过招呼。”

颔首的国语词典

点头以示准许。

颔首的网络释义

颔首

  • 多指点头以表恭敬,或点头表示答应,
  • 颔首造句

    大家都对这位想象中文坛泰斗的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
    悲情禁锢不了他的气质,人群中他虽然颔首低眉但是仍然无法掩盖风采,器宇轩昂,犹如鹤立鸡群。
    她颔首低眉的样子,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花儿,不由让人产生一种爱怜。
    老李诚惶诚恐地迎上去,颔首低眉地打着招呼。
    有的兵马俑颔首低眉,若有所思,好像在考虑如何相互配合战胜敌人。
    亲情是母亲肯定的眼神,亲情是父亲赞许的颔首。
    他略微颔首,虽知道桃花仙子所言非虚,但还是十分承情,“仙子过谦了。
    几位小男神像模像样地做起了“屈膝、躬身,颔首”,给所有观众道上“万福金安”,可爱萌样使现场气氛更为热闹。
    有人不经意间与他对视,皆是颔首微笑,好像彼此认识的朋友。
    蒋介石夫妇在白崇禧的一一介绍下,操着浓重的宁波口音,与刘太夫人、李春华、李宗唐等人一一躬身握手,微微颔首微笑。
    书童型男颔首而去,他很快又去而折返,替百合取来了被褥,再搭手帮百合在一旁打了个地铺,然后掩门回到自己的房间。
    一个面色慈悲的佛袍巨人微微颔首,说道;贫道已派菩提下界,寻天地间的大气运之人,或可解此一劫。
    由始至终成都是淡定的,就像这件事情于他无关一样,连刚才龙德义叫他姑爷,他也是微微颔首。
    古牧青想了想,最后还是颔首同意道那好吧,那就听你的吧。
    欧珍珍微微颔首,很钦佩李小猛领悟能力,对症下药,很快就找到了突破点“组织上也是这么计划的,我们得想办法接近高教授,然后从他身边找出可疑的人!”。
    您的背有点佝偻,您的手微微颤抖,您的额头皱纹在游走,您的双目沧桑在驻守,您的容颜向岁月颔首,但在我心里您依旧精神抖擞。父亲节,祝老爸节日快乐。
    少女颔首轻点,一面带路,一面如数家珍般向呈飞介绍着青医馆内一些较为奇特的成列摆设。
    说完之后,司士傲天优雅的向其余九人颔首示意,风姿潇洒的转身离去。
    花红叶绿满园青,半颦浅笑颔首轻。
    天上的两位范先生,了解了这段画信“后事”,定会颔首微笑。

    汉字详情

    hàn [han]
    部首: 616
    笔画: 13
    五笔: WYN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RMBO
    四角: 8168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页( xié),含声。从“页”,表示与头有关。本义:下巴颏)

    (2) 同本义

    颔,含也,口含物之车也。——《释名》

    颐,或曰颔车。——《释名·释形体》

    绝其颔。——《公羊传·宣公六年》

    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渊,而骊龙颔下。——《庄子·列御寇》

    生燕颔虎颈,飞而食肉,此万里侯相也。——《后汉书·班超传》

    相逢应不识,满颔白髭须。——白居易《东南行》

    (3) 又如:颔车(齿下骨的别名);颔雪(颔下的白须);颔颏(下巴)

    (4) 位于颈的前上方,相当于颏部的下方,结喉的上方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素问·刺热篇》

    动词

    (1) 点头

    逆于门者,颔之而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2) 又如:颔首;颔头(点头);颔命(接受旨意)

    (3) 摇动 。如;颔颐(动动腮巴)

    英文翻译

    chin, jowl; give nod

    方言集汇

    ◎ 粤语:ham5

    宋本广韵

    shǒu [shou]
    部首: 905
    笔画: 9
    五笔: UTH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THBU
    四角: 80602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头发和头皮,用以表示头盖;下面是眼睛,用以代表面部。本义:头)

    (2) 同本义

    首,阳也。——《汉书·天文志》

    首身离兮心不惩。——《楚辞·九歌·国殇》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诗·卫风·伯兮》

    搔首踟蹰。——《诗·邶风·静女》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战国策·燕策》

    以刀劈狼首。——《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昂首;叩首;搔首;首功(以获敌首论功);首虏(指斩获敌人的首级);首枕其股(让死者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这是古代臣下对横遭杀害的君主表示哀痛之礼);首丘(归葬故乡;亦指怀念故乡);首身分离(被杀,判处斩刑)

    (4) 首领,团体的领导人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5) 又如:元首;酋首;群龙无首

    (6) 开端;开头;前端

    故治民者,刑胜,治之首也。——《韩非子·心度》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

    自七月二十六日至是,首尾才六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7) 又如:首事(开始);首春(孟春。指农历正月);首秋(孟秋。指农历七月);首祚(一年的开头);首夏(夏季之始。即“孟夏”。指农历四月);首岁(正月。一年的开始)

    (8) 要领

    予誓告汝群言之首。——《书·秦誓》

    (9) 剑柄上的环

    进剑者左首。——《礼记》

    (10) 位次。方;面

    史进下首坐了。——《水浒传》

    (11) 又如:左首;上首;外首;东首;门首

    形容词

    (1) 第一

    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汉书·儒林传序》

    (2) 又如:首公(以公务为首要。即“奉公”);首功(第一等功劳);首选(当选为第一。科举时代考试名列第一);首妻;首位;首名;首恶;首犯;首僧(当家和尚);首县(县城和府城在一处的县,也指知县);首事(地方上领头管事的绅士);首事(首要的事);首从(主犯与从犯)

    (3) 形容迟疑不决

    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彊,每与 羌战,常以少制多。虽首施两端, 汉亦收其用。——《后汉书·邓训传》

    (4) 又如:首施(迟疑进退不定。同首鼠);首鼠(迟疑不决。也作“首施”)

    动词

    (1) 告发

    苟不欲救,请至颐和园首仆而杀仆,可以得富贵也。——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首诉(出首;控告);首人(出面告状的人)

    (3) 自首,犯人自己到有关部门去交代罪行

    (贼役赃官)一半都来睦县自行投首,拜参 张招讨并众官,尽皆准首,复为良民。——《水浒传》

    (4) 又如:首官(向官府自首或告发);自首;首状(自首或告发的状词);首免(指自首而得以从轻发落);首罪(自首)

    (5) 头向着

    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楚辞·九章·哀郢》

    (6) 向着…出发

    北首燕路。——《史记·淮阴侯列传》

    (7) 如:首路(出发);首涂(启程;上路)

    (8) 屈服;服罪

    虽有降首,曾莫惩革,自此浸以疏慢矣。——《后汉书》

    (9) 标明;显示

    所以首其内,而见诸外也。——《礼记》

    副词

    (1) 最早;首先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首唱(首先倡导、发起。也作“首倡”);首创(创始)

    量词

    一篇 。如:唐诗三百首

    英文翻译

    head; first; leader, chief; a poem

    方言集汇

    ◎ 粤语:sau2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hiu3 [陆丰腔] shiu3 [沙头角腔] su3 [东莞腔] siu3 [客英字典] shiu3 [台湾四县腔] sii3 [梅县腔] shu3 shiu3 [宝安腔] su3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su3
    ◎ 潮州话:s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四十四有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書九上聲開口三等sjux/sjovɕĭə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