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南唐 韩熙载 和 徐铉 的并称。
宋 陆游 《南唐书·韩熙载传》:“﹝ 韩 ﹞与 徐鉉 齐名,时号 韩 徐 。”
明 韩雍 和 徐阶 的并称。
清 钱谦益 《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三:“ 吴 儿谁復説 韩 徐 ?勛业空传琬琰书。” 钱曾 笺注:“ 韩 徐 二公,皆 吴 人也。”
引证解释
⒈ 南唐韩熙载和徐铉的并称。
引宋陆游《南唐书·韩熙载传》:“﹝韩﹞与徐鉉齐名,时号韩徐。”
⒉ 明韩雍和徐阶的并称。
引清钱谦益《夜泊浒墅关却寄董太仆崇相》诗之三:“吴儿谁復説韩徐 ?勛业空传琬琰书。”
钱曾笺注:“韩徐二公,皆吴人也。”
韩徐的网络释义
韩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韦,倝(
)声。从“韦”,取围绕,周匝之义。本义:井垣)(2) 井上的木栏
韩,井垣 也。——《说文》
(3) 古国名
(4) 中国周朝时的一个诸侯国,在今山西省韩城县
(5) 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
(6) 姓。如:韩彭(韩信、彭越。都是秦末汉初人,刘邦手下主要将领);韩岳(南宋名将韩世忠和岳飞的并称)
(7) 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 ,1910年被日本吞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朝鲜南半部称“大韩民国”,简称“韩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彳(
),余声。双人旁与行走有关。本义:慢步走)(2) 同本义
徐,安行也。——《说文》
乃徐有说。——《易·困》。虞注:“坤为徐。”
徐其攻而留其日。——《战国策·宋策》
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孙子·军争》
摄提运衡,徐至于射宫。——《文选·张衡·东京赋》
(3) 散开
執徐之岁,岁早旱,晚水。——《淮南子》
形容词
(1) 缓慢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庄子·天道》
入而徐趋。——《战国策·赵策》
此事当徐议之。——《宋史》
徐有得也。——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徐而察之。——宋· 苏轼《石钟山记》
余韵徐歇。
徐以杓酌油沥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前赤壁赋》
(2) 又如:徐议(从容商议);清风徐来;徐回(缓慢地回旋运转);徐行(缓慢前行);徐步(缓慢步行);徐呼(发声舒缓的弱音);徐疾(或慢或快)
(3) 安闲的样子
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
(4) 又如:徐言(缓言;低声细语);徐婉(舒缓委婉);徐详(舒缓安详)
(5) 全,都。通“俱”
鲁人徐伤 归父之无后也。——《公羊传·成公十五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qi2 [客英字典] ci2 [台湾四县腔] ci2 [梅县腔] ci2 [陆丰腔] ci3 [沙头角腔] ci2 [东莞腔] ci2 [海陆丰腔] ci2 [宝安腔] ci2
◎ 潮州话:cu5(tshû) 〈姓〉ce5(tshûr)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徐 | 似魚 | 邪 | 魚 | 平聲 | 魚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zsio/sziv | zĭ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