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煦

hán xù [ han xu]
注音 ㄏㄢˊ ㄒㄨˋ

词语释义

比喻造成﹑化育。

词语解释

  1. 比喻造成、化育。

    《隋书·许善心传》:“并陶冶性灵,含煦动植。”

引证解释

⒈ 比喻造成、化育。

《隋书·许善心传》:“并陶冶性灵,含煦动植。”

含煦的网络释义

含煦

  • 含煦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比喻造成、化育。
  • 汉字详情

    hán [han]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WYN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OINR
    四角: 80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2)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3)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放在死人身下,叫“垫背”);含咀(衔在口中咀嚼。比喻品味)

    (4) 容纳;包含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含有音乐。——蔡元培《图画》

    含文学之趣味。

    为之含悲。——孙文《序》

    (5) 又如:含元(包含万物的本原;包含元气);含气(含藏元气);含孕(包含;孕育);含光(内藏光采,包藏美德)

    (6) 忍受;宽容 。如:含悲茹痛(忍受痛苦);含垢(忍受耻辱);含容(容忍;宽恕);含辱(忍受耻辱);含贷(包涵,宽恕)

    (7) 怀着不露;隐藏在内

    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杜甫《后出塞五首》

    使渠弥含憎惧死以侥幸。——《韩非子·难囚》

    (8) 又如:含哀(怀着哀痛之情);含戚(怀着忧伤);含道(怀藏正道;抱有主张);含愁(怀着愁苦);含伤(怀着悲伤)

    (9) 显现;带着 。如:含脸(板着面孔);含春(带着笑容;带着春意);含香(带着香气);含嗔(带着生气和责备的神情)

    英文翻译

    hold in mouth; cherish; con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ham4
    ◎ 客家话:[梅县腔] ham2 [海陆丰腔] ham2 [客英字典] ham2 [台湾四县腔] ham2 [客语拼音字汇] ham2 hem2 [陆丰腔] ham3 [沙头角腔] ham2 [东莞腔] ham2 [宝安腔] ham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二十二覃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男平聲開口一等ɣɒmghom/hom
    [xu]
    部首: 403
    笔画: 13
    五笔: JQKO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ARF
    四角: 6733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火,昫( )声。本义:温暖;暖和)

    (2) 同本义

    煦,蒸也。一曰赤貌。一曰温润也。——《说文》

    煦,温也。——《广韵》

    煦而为阳春,散而为霖雨。——宋· 王禹偁《送柴侍御赴阙序》

    晨烟暮霭,春煦秋阳。——颜延之《陶征士诔》

    (3) 又如:煦风(暖风;和风);煦润(温暖滋润)

    (4) 和乐的样子

    伤夷受煦。——柳宗元《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

    (5) 又如:煦愉(温煦,和悦);煦濡(温和;惠爱)

    名词

    (1) 日出时的霞光

    景光之人煦若射。——《墨子·经说下》

    (2) 恩惠

    堂侄余庆,承煦绍宗。——唐玄宗《诫励宗室诏》

    动词

    (1) 抚育 。如:煦物(养育万物);煦育(抚育;养育);煦养(爱抚;抚育)

    (2) 受雇为人劳动

    故姜牙卖煦无所售,而见师于 文武。—— 晋· 葛洪《抱朴子》

    (3) 转动

    人生三月,目煦,亦能笑。——《白虎通》

    英文翻译

    kind, gentle, gracious, genial

    方言集汇

    ◎ 粤语:heoi2 jyu3
    ◎ 客家话:[宝安腔] hi3 hi5 | hi1 [客语拼音字汇] hi1 hi3 [海陆丰腔] hi1 hi5 [客英字典] hi1 hi3 hi5 [台湾四县腔] hi1 hi5 [梅县腔] h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況羽上聲合口三等hyox/xiu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