韧皮部

rèn pí bù [ren pi bu]

词语释义

植物学上指茎的组成部分之一,由筛管和韧皮纤维等构成,可以输导有机养料。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植物学上指茎的组成部分之一,由筛管和韧皮纤维构成。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茎中形成层部位有纤维环,且有纤维束包绕在韧皮部周围;
2、结果表明,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源于木质部;
3、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之间可见到2—3层排列规则或不规则的薄壁组织细胞,但是没有维管形成层的发生。
4、由于维管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环状形成层结构,它的分裂活动可以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5、维管束由维管束鞘、木质部、韧皮部和大型薄壁细胞组成。
6、核桃接穗愈伤组织的形成部位有两个;形成层细胞和周皮与韧皮部之间的簿壁细胞。
7、在横切面上,次生韧皮部的面积比次生木质部大得多。
8、幼虫孵化后取食松树内皮和韧皮部,在树皮外可见白色纤维状或褐色粉末状木屑与粪便的混合物。
9、每个维管束的韧皮部外面有数层厚壁细胞,增加叶柄的机械支持作用。
10、结果大黄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以韧皮部最高,髓部次之,木质部最低。
11、同化物在韧皮部中以液流形式运输,液流中的水主要来自木质部。
12、检测还表明:氧化乐果由木质部随树液向上输导后再转移到韧皮部而起杀虫作用。
13、各种植物,如厥类植物和含种子的植物,在此植物中韧皮部输送糖分而木质输送水分和盐分。
14、地下茎加粗过程中形成三生结构,其异常结构是由于次生韧皮部外侧发生的额外形成层所致,其起源于薄壁细胞;
15、成熟木质部细胞的出现比成熟的韧皮部细胞要晚约一个月。
16、一种特殊的软组织细胞,位于开花植物的韧皮部,生长和功能与筛管要素密切联系。
17、不同杨树品系韧皮部和木质部的还原糖含量与被害株率没有相关性。
18、第一和第二片叶子的叶迹则在初生韧皮部中间发生。
19、这些事实表明,茎次生韧皮部质体中的植物铁蛋白可能与新梢生长和采胶时胶乳再生、伤口愈合有关。
20、综述了硼在植物中长距离运输特别是韧皮部运输的研究进展。
21、韧皮部的F-肌动蛋白能激活兔肌重酶解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酶活性可被激活8倍以上。
22、本文叙述了漆树茎次生韧皮部各组成分子的超微结构。
23、各树种在萌芽过程中其芽体和韧皮部中的脱落酸(ABA)含量随土壤干旱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并与苗体组织含水量、萌芽率及成活率呈显著负相关;
24、韧皮部溢泌速率降低伴随汁液中钾离子浓度降低和蔗糖浓度增高。
25、指示植物的病叶叶柄和主脉徒手切片,经苯胺蓝染色后,在韧皮部组织内观察到紫色的病毒内含体,薄壁组织和木质部均不着色。
26、维管植物的木质部和韧皮部主要进行对这类物质进行运输。
27、其来源于原形成层,属特化的韧皮部大型薄壁细胞。
28、文中还从寄主植物的韧皮部厚度、节管密度等解剖特征研究了不同寄主树对紫胶蚧的固虫密度和死亡的影响。
29、在木质部母细胞完全恢复活动之前,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分裂和韧皮部细胞的分化已经开始。

韧皮部造句

结果:野生狭叶柴胡的木栓层,韧皮部,木质部的显微特征均于药典上的记载有所不同。
韧皮部及其邻近组织是大多数蚜虫的主要取食部位。
而对于以山梨醇、甘露醇、半乳糖醇等多元醇为光合作用初级运输物的植物中,硼可以与多元醇形成络合物而在韧皮部中自由运输。
残存的韧皮部也可以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此外,还存在愈伤组织源于木质部的情况。
鸭跖草的木质部为六原型,韧皮部与木质部相同排列,根皮层中分布有粘液细胞和晶体细胞。
“韧皮部结”的发育直接来源于原形成层,发生在维管束分叉处,一般成对出现。
有枣农说出了其中的缘由这几年青枣产量大的枣树,是因为给枣树实施了一种“手术”———“开甲”,就是在枣树根部环树干割断韧皮部。
同样,在鸡血藤的茎里,在韧皮部里面有许许多多小管子,叫分泌管。
这种藤的韧皮部里密布分泌管,排列成赤褐色的圆环状。
漆树韧皮部分泌的漆汁称之为生漆,又名国漆、大漆、土漆,是一种天然树脂涂料。
本文就树干注入农药,对木质部、韧皮部及周皮和整个树体是否产生不良影响做出评价。
由于维管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的活动产生的环状形成层结构,它的分裂活动可以形成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在木质部母细胞完全恢复活动之前,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的分裂和韧皮部细胞的分化已经开始。
小叶丁香叶柄表皮覆盖一层较薄的角质层,韧皮部外无韧皮纤维。
暴马丁香叶柄表皮外覆有一层发达的角质层,韧皮部外有较发达的韧皮纤维。
木质部和韧皮部在植物体内构成一个连续的分支系统。
糖在韧皮部中的运输是由糖转运蛋白完成的,糖转运蛋白具有双重功能,即糖载体和糖传感。
对处于休眠期的八个品种桑树韧皮部的过氧化酶和酯酶同功酶作了分析,未发现抗病性与同功酶之间有相关性。
初生韧皮部指幼嫩植物中来源于原形成层的韧皮部。
用分光光度法对毛白杨叶片、韧皮部内、酶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酶无论是在叶部还是韧皮部都与桑天牛危害程度呈正相关。

汉字详情

rèn [ren]
部首: 437
笔画: 7
五笔: FN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SSHI
四角: 5702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形声。从韦,刃声。韦,熟牛皮。本义:柔软而结实,受外力作用时虽变形而不易折断) 同本义

故凡用兵者,攻坚则韧,乘暇则神。——《管子·制分》

英文翻译

strong and pliable, resili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an6

宋本广韵

[pi]
部首: 515
笔画: 5
五笔: HC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DHE
四角: 4024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是个口,表示兽的头;一竖表示身体;右边半圆表示已被揭起的皮;右下表手。“皮”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用手剥兽皮)

(2) 同本义

皮,剥取兽革者谓之皮。——《说文》

皮,剥也。——《广雅》

皮面抉眼。——《战国策·韩策》

皮瓠以为蓄。——《释名》

(3) 又如:皮面

(4) 酥脆的东西变韧 。如:花生放皮了;饼皮了

名词

(1) 兽皮 。带毛叫皮,去毛叫革。引申指人的皮肤或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

孤执皮帛。——《周礼·大宗伯》。注:“虎豹皮。”

俪皮。——《仪礼·士昏礼》。注:“鹿皮。”

事之以皮币。——《孟子》

禽兽之皮足衣也。——《韩非子·五蠹》

(2) 又如:皮条(用皮子做成的绳、带);皮鼓(军用小鼓);皮松肉紧(喻指淡漠;宽泛);皮甲(用兽皮制的软甲);皮船(古时用牛皮蒙罩船身以御矢石的战船);皮胶(用动物皮熬成的粘性物质);皮舰(古代用牛皮蒙罩船身以防御矢石的战舰)

(3) 皮毛;皮革

岛夷皮服。——《书·禹贡》

(4) 又如:皮排(古代以皮革制作的鼓风器具);皮笠(古代革制的笠形帽);皮袋(皮制的袋);皮裘(毛皮的衣服);皮褂(用毛皮做的上衣);皮裳(用毛皮做的衣裳);皮褥(毛皮做的垫褥);皮箧(皮箱);皮侯(古代以兽皮为饰的箭靶)

(5) 包或围在物体外面的一层东西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6) 又如:书皮;饺子皮;馄饨皮。也叫“皮子”

(7) 指某些薄片状的东西 。如:铜皮;铅皮;豆腐皮

形容词

(1) 引申为表面的,肤浅的 。如:皮肤之见(肤浅的见解);皮相(外貌);皮面(表面);皮里春秋(表面不做文章,心里有所褒贬);皮壳(包裹在外面的坚硬外皮)

(2) 顽皮;调皮 。如:这孩子真皮!;皮着脸(厚着脸皮);皮缠(纠缠);皮赖歪派(蛮不讲理);皮科儿(逗乐打趣的言语)

(3) 由于受申斥或责罚次数过多而感觉“无所谓”的 。如:他老挨批,都皮了

(4) 用轧棉机把棉子和杂质分离了的 。如:皮棉

英文翻译

skin, hide, fur, feather; outer

方言集汇

◎ 粤语:pei4
◎ 客家话:[东莞腔] pi2 cak7 [海陆丰腔] pi2 [客英字典] pi2 [沙头角腔] pi2 [梅县腔] pi2 pi5 [陆丰腔] pi3 [宝安腔] pi2 [台湾四县腔] pi2 [客语拼音字汇] p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五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符羈支B開平聲開口三等支Bbie/byebʰĭe
[bu]
部首: 212
笔画: 10
五笔: UK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RNL
四角: 076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邑,( fǒu)声。从“邑”表示与行政区域有关。本义:古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清水、秦安、两当、礼县、徽县一带)

(2) 同本义

部,天水狄部。——《说文》

(3) 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部队,军队

瑜为前部大督。——《三国志·周瑜传》

(4) 又如:部阵(队伍);部校(部队;泛称武官);部将(部下的武官;军中偏将)

(5) 中央行政官署。有时也称一般衙署、地方行政官署

还部白府君。——《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6) 又如:部费(向吏部行贿以便批准任职所用的钱);部尺(由工部制造的标准尺);部曹(旧指京师各部司官);部堂(清代各部尚书、侍郎称部堂。又各省总督多带兵部尚书衔者,也叫部堂);国防部;外交部;财政部

(7) 地区。古代监察或行政区域名

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汉书·尹翁归传》

(8) 部落

曾祖莫护跋, 魏初率其诸部入居 辽西。——《晋书》

(9) 分类,门类

名属教坊第一部。——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10) 又如:部索(分部搜索);部居(分门别类的排列);古籍分经、史子、集四部

(11) 部分 。如:上部;南部

(12) 单位 。如:编辑部;批发部

(13) 军队领导机构 。如: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师部

动词

(1) 统率

汉王部五诸侯兵。——《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部人(被统率的人);部握(统管,掌握);部率(统率)

(3) 安排,布置

部署诸将。——《汉书·高帝纪》。注:“分部而署置。”

(4) 又如:部索(部署搜索罪人)

(5) 管辖 。如:部县(所辖之县,属县);部领(统辖率领);部事(所属的事情)

量词

(1) 用于书籍、机器、电影等

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一部书,两部机器,三部电影

英文翻译

part, division, sec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bou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pu6 [梅县腔] pu5 [沙头角腔] pu5 [陆丰腔] pu1 [台湾四县腔] pu5 [东莞腔] pu5 [宝安腔] pu5 [客语拼音字汇] pu4 [客英字典] pu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姥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簿裴古上聲開口一等box/buubʰ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