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

xū qiú [ xu qiu]
注音 ㄒㄨ ㄑ一ㄡ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需求 xūqiú

(1) 购买商品或劳务的愿望和能力

需求曲线
demand;requirement

(2) 需要的东西

政府对汽车的需求
requirement

词语解释

  1. 索取,求索。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监守者不得越例需求。”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张弼》:“ 成化 间,妖人 王臣 ……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

  2. 需要,要求。

    邹韬奋 《经历》九:“高等物理学对于算学的需求也是特别紧张的。”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一:“热心热心,抵不过实际生活的需求。”

引证解释

⒈ 索取,求索。

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户部·江南白粮》:“监守者不得越例需求。”
清陈田《明诗纪事丙籤·张弼》:“成化间,妖人王臣 ……买办搜索宝玩,需求珍异,民不堪命。”

⒉ 需要,要求。

邹韬奋《经历》九:“高等物理学对于算学的需求也是特别紧张的。”
叶圣陶《倪焕之》十一:“热心热心,抵不过实际生活的需求。”

需求的国语词典

心理学上指引起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

需求的网络释义

需求

  • 需求(demand) 是指人们有能力购买并且愿意购买某个具体商品的欲望。
  • 需求的翻译

    英语: requirement, to require, (economics)​ demand
    德语: Nachfrage, Bedarf
    法语: besoin, demande (économie)​

    需求造句

    础润而雨,从需求不明、物价太低、劳动市场饱和等迹象看来,通货尚未走出紧缩的低谷。
    由於市场需求下降,这家公司的生意每况愈下。
    市场需求仍然很大,但是人才众多,等次参差不齐。
    并不是说你要亦步亦趋;你得琢磨他们的真实需求。
    不顾儿童身体需求,一味地让他们趴在桌上学习,节假日也不让他们休息,这是一种揠苗助长行为。
    因应时代的需求,服务业的发展颇有一日千里之势。
    厂商不断地将产品推陈出新,以迎合顾客的需求。
    另外,也不要提及认为资金需求或倚老卖老。
    日本消费者出其不意的需求在上周日的仙台得到了彰显。
    经理的目光如炬,对市场纺需求抓得准确无比。
    榨光人民,来满足政府的需求,正犯了竭泽而渔的错误。
    做事如果无视客观环境,只凭主观想法,结果往往与事实的需求南辕北辙。
    这将给新飞机的需求火上浇油。
    忠言逆耳,根本那是最需求忠告的人也总是最不喜爱它。
    旺盛的需求可以牵动经济的发展。
    这对需求来说是火上浇油,十分危险。
    穷人富人都需要健康和快乐,穷人富人需求各不同,穷人有穷人的快乐,富人也有富人的悲哀,知足常乐。
    经理的目光如炬,对市场的需求抓得準确无比。
    乙醇需求也为玉米价格的一飞冲天出了力。
    由于我们过分的不遗余力的强调劳动力成本优势,广大工人的低工资低待遇,再由于各种消费支出的不断增加,他们只能把钱捂在怀中,虽然有需求但又如何敢潇洒的花钱享受呢?

    汉字详情

    [xu]
    部首: 802
    笔画: 14
    五笔: FDM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BMB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 包世臣《文谱》

    (3)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4)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5)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7) 又如:需勒(勒索)

    (8)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9)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10)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 王韬《原道》

    (11) 又如:需要

    名词

    (1)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2) 又如:军需

    英文翻译

    need, require,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俞平聲合口三等syo/siusĭu
    qiú [qiu]
    部首: 434
    笔画: 7
    五笔: FIYI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JE
    四角: 43909

    详细解释

    名词

    (1) (《说文》以“求”为“裘”之古文。省衣,象形。金文与战国古文作“求”。本是“裘衣”的“裘”。古人皮衣一般毛朝外,所以甲骨文在“衣”字外加毛。表示裘衣。本义:皮衣)

    (2) “裘”的古字。皮衣

    乐正求。——《汉书》

    (3) 姓

    动词

    (1) 请求;干请;乞助

    求,乞也。——《增韵》

    因留怀王以求割地。——《史记·屈原列传》

    求救于齐。——《战国策·赵策》

    有求于我也。——《战国策·齐策》

    求其能千里也。

    求救于孙将军。——《资治通鉴》

    (2) 又如:求浼(请求;央求);求神福(祈求神灵保佑;祝福);求张良,拜韩信(到处求人;求托有用的人);求化(乞求人施舍财物)

    (3) 追求,谋求;寻求;寻找

    求,索也。——《玉篇》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上》

    入水求之。——《吕氏春秋·察今》

    求剑若此。

    求人可使报秦者。——《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不求闻达。——诸葛亮《出师表》

    求利以污其行。——《后汉书·列女传》

    求钱之民。——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以求钱也。

    以求重价。

    求太监后。——明· 崔铣《洹词·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4) 又如:求代(迷信指吊死鬼诱人当“替死鬼”,以求投胎托生);力求(极力追求;尽力谋求);求友(寻求朋友);求正(寻求正道);求合(寻求志同道合者);求采(搜求选取);求觅(寻找);求访(寻觅探访)

    (5) 索取

    我之求也,此何罪?请杀我乎!——《左传·桓公十六年》

    以城求璧。——《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空言求璧。

    就吾求寒衣。——《资治通鉴·唐纪》

    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伤仲永》

    (6) 探索

    不得于言,勿求于心;不得于心,勿求于气。——《孟子·公孙丑上》

    求思之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求古仁人之心。——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7) 责备,责求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8) 选择 。如:求牛(择牛以供祭祀);求偶(择求配偶)

    (9) 招来

    求善良。——《礼记·学记》

    (10) 贪求;贪婪

    不忮不求。——《诗·邶风·雄雉》

    (11) 通“逑”。聚合

    彼交匪敖,万福来求。——《诗·小雅·桑扈》

    (12) 通“赇”。贿赂

    阜其财求。——《国语·周语上》

    英文翻译

    seek; demand, request; beseech

    方言集汇

    ◎ 粤语:ka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kiu2 [宝安腔] kiu2 [客英字典] kiu2 [台湾四县腔] kiu2 [东莞腔] kiu2 [陆丰腔] kiu3 [梅县腔] kiu2 [沙头角腔] kieu2 [海陆丰腔] kiu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