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难过
(1) 指生活困难,日子不容易过
(2) 指身体不舒服
(3) 心情不痛快;伤心
词语解释
谓日长难捱,不易度过。
宋 欧阳修 《夏日学书说》:“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知自愧,但思所以寓心而消昼暑者。”
过不去。
毛泽东 《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现在是过社会主义的关,有些人就难过。”
痛苦;难受。
《敦煌曲子词·凤归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太太直着眼,皱着眉,听一句难过一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想到 继之 此时在里面叙天伦之乐,自己越发难过。” 冰心 《寄小读者》一:“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
引证解释
⒈ 谓日长难捱,不易度过。
引宋欧阳修《夏日学书说》:“夏日之长,饱食难过,不知自愧,但思所以寓心而消昼暑者。”
⒉ 过不去。
引毛泽东《坚定地相信群众的大多数》:“现在是过社会主义的关,有些人就难过。”
⒊ 痛苦;难受。
引《敦煌曲子词·凤归云》:“东邻有女相料实难过。”
《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太太直着眼,皱着眉,听一句难过一句。”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回:“想到继之此时在里面叙天伦之乐,自己越发难过。”
冰心《寄小读者》一:“我走了--要离开父母兄弟,一切亲爱的人。虽然是时期很短,我也已觉得很难过。”
难过的国语词典
不容易度过。
如:「亲人逝世,他心里非常难过。」
难过的网络释义
难过 (周传雄演唱歌曲)
难过 (汉语词语)
难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guō
名词
(1) 古国名 ,在今山东省掖县稍西北近海处
处浇于 过,处 豷于 戈。——《左传·襄公四年》
(2) 姓,过国之后
(3) 另见
guò
动词
(1) (形声。从辵(
),表示与行走有关,咼( )声。本义:走过,经过)(2) 同本义
过,度也。——《说文》
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滕文公上》
雷霆乍惊,宫车过也。——杜牧《阿房宫赋》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吕氏春秋·察今》
行过夷门,见侯生。——《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过江;过马路;从这条街上过;从他门前过;路过(途中经过);过翼(经过的飞鸟);过宾(路过的宾客);过处(经过之处);过来过往(来往经过);过阴(到阴间走一趟)
(4) 超出,胜过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史记·项羽本纪》
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聊斋志异·促织》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5) 又如:过如(超过;胜过);过了漕(过了漕运期限);过情(超过实际);过实(超过实际情况);过绝(超越;超过)
(6) 过去(过后)
天子偶用一物,未必不过此已忘。——《聊斋志异·促织》
花过而采,则根色黯恶,此其效也。——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又如:三伏已过;雨过天晴;过迹(过去的形迹);过景(过时;不应景);过逝(流逝。很快地过去);过郤(过去)
(8) [婉词]:去世
陛下虽过世为神,岂假手于苻登而图臣,忘前征时言邪?——《晋书·苻登载记》
(9) 又如:过作(死);老太太是三天前过的;过辈(去世);过背(去世);过七(人死后每七天举行一次吊祭仪式。一般七次或五次而断七)
(10) 给予;递给
邮人之过书,门者之传教也。——《论衡》
予亦谓之过。辰州人谓以物予人曰过。——《通雅》
(11) 又如:过度
(12) 渡过
野市分獐闹,官帆过渡迟。——宋· 苏轼《荆州》
(13) 又如:过索(渡河之绳索);过江(渡过长江)
(14) 转移;过渡
买的房子已付款,只是过户手续还未办理好
过录底稿
(15) 又如:过龙(经手递送贿赂);过处(词的上下片过渡之处。亦称“过片”)
(16) 〈方〉∶ 传染 。如:过病(传染疾病)
(17) 度过;过活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清· 林觉民《与妻书》
(18) 又如:过阴天儿(休息);过老(度晚年);过日(度日;生活);过遣(打发日子,消磨时光)
(19) 来访;前往拜访;探望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战国策·齐策四》
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谊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史记·魏公子列传》
(20) 又如:过临(光临;惠临);过款(过访);过晤(前往会见)
(21) 交往,相处
稍喜过从近,扶筇不驾车。——宋· 黄庭坚《次韵德孺五丈新居病起》
过从甚密
(22) 又如:过逢;过从(互相交往);过会(农家亲朋每年定期聚会的日子,或公社每年举行庙会的节日)
(23) 交谈 。如:过谈(往访交谈)
(24) 错,犯错误
微二人,寡人几过。——《吕氏春秋·审应览·具备》
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告子下》
(赵太后)曰:“君过矣,不若长安石之甚。”——《战国策·赵策》
(25) 失去 。如:过序(失去正常规律顺序)
(26) 怪罪,责难
孔子曰:“ 求,无乃尔是过与?(这恐怕应该责备你吧!)”——《论语·季氏》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得去,已至军矣。——《史记·项羽本纪》
(27) 又如:不过(不怪罪);过谪(责备;怪罪);过適(怪罪,责难)
(28) 继入、赘入或嫁人
孩儿也,他如今只待过门,喜事匆匆的,教我怎生回得他去。——元· 关汉卿《窦娥冤》
(29) 又如:过嗣(过继);过给(过继)
(30) 方言。指母猪生小猪 。如:过下来的小猪(生下来的小猪)
(31) 传递
他这个人喜欢过嘴,你说话可要注意
(32) 又如:过盏(敬酒);过嘴(传话);过语(传话);过书(传递书信);过气(传送气息以交配);过状(递交文状、诉状)
(33) 帮助咽下;和着吃 。如:过过(过口,改口味);过口(吃食物下酒);过酒(下酒;送酒)
(34) 冲刷;漂洗 。如:过水(用水漂洗)
(35) 用在动词加“不”或“得”的后面,表示胜过或通过的意思。如:过不去(有阻碍,通不过);讲不过礼去(于礼仪上行不通);比得过(能胜过他人);我说不过你
(36) 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如:吃过(吃完);起过(已经起床完毕)
(37) 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如:读过书(曾经读书,现己不读书);当过官(过去做过官,现己不为官)
我去过北京
饭吃过了
名词
(1) 无意的犯法或作恶行为;错误
过,罪愆也。——《说文》
出入禁闼,补过拾遗。——《史记·汲黯列传》
过则无惮改。——《论语·学而》
夫过有厚薄,则刑有轻重。——《商君书·开塞》
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清· 袁枚《祭妹文》
(2) 又如:过愆(过失;罪咎);过恶(过错);勇于改过;知过必改;过行(过失行为);过计(估计错误)
(3) 〈方〉∶缘故 。如:离家远的过(离家远的缘故);夏天的过(因为夏天的缘故)
(4) 通“祸”(
)。灾殃八曰诛以驭其过。——《周礼·天官·大宰》
(5) 又如:大过(大灾大祸)
形容词
(1) 过分;过于;太甚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母;拟之如天,诚不过也。——清· 黄宗羲《原君》
(2) 又如:过爱(过分的爱);过余(过分);过头话(过分的大话)
量词
(1) 遍,次 。如:过儿(次;遍);一过(一遍);过子(次数;遍)
(2) 另见
guo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guò/哥锅3(髻) guō/哥窝1(歌)姓,guê3(kùe) <姓>go1(k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