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难受
(1) 身体感觉不佳
(2) 心中不舒服
词语解释
不好接受。
唐 李频 《辞夏口崔尚书》诗:“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心里不痛快。
《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娘儿四位这一分手,大爷大奶奶心里该怎么难受!” 柔石 《二月》十五:“ 萧涧秋 这时心里觉得非常难受。”
身体不舒服。
茅盾 《子夜》一:“一股浓香直扑进 吴老太爷 的鼻子,痒痒地似乎怪难受。”
引证解释
⒈ 不好接受。
引唐李频《辞夏口崔尚书》诗:“一饭仍难受,依仁况一年。”
⒉ 心里不痛快。
引《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这娘儿四位这一分手,大爷大奶奶心里该怎么难受!”
柔石《二月》十五:“萧涧秋这时心里觉得非常难受。”
⒊ 身体不舒服。
引茅盾《子夜》一:“一股浓香直扑进吴老太爷的鼻子,痒痒地似乎怪难受。”
难受的国语词典
难以忍受。
难受的网络释义
难受
难受 (汉字词语)
难受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án
形容词
(1) (形声。从隹(
)?声。从隹,与鸟有关。①本义:支翅鸟。②假借为困难)(2) 困难;艰难;不容易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3) 又如:难句(难得的佳句);难老(难于衰老);难行(难于施行;不容易走);难治(不容易治理);难航(不易舟行);难期(难及,难于企及);难义(不易索解的辞旨);难极(不易穷尽);难疑(相互讨论不易索解,心存迷惑的要义);难乎为继(指前人做得太好,不易照样继续下去)
(4) 不可;不好
桓谭作论,明弱水之难航。—— 汉· 王褒《灵坛碑文》
动词
(1) 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难与,“难与之”的省略。之,指代曹军。)——《资治通鉴》
难测也。——《左传·庄公十年》
铁衣冷难着。——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余幼女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使感到困难
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
(3) 通“戁”。
(4) 恐惧
故君子恭而不难。——《荀子·君道》。注:“难读为戁,惧也。”
(5) 敬
不戢不难,受福不那。——《诗·小雅·桑扈》
名词
通“攤”。驱除疫鬼之祭
命有司大难。——《礼记·月令》
后缀词
(1) 现常作后缀加在词或词组后构成新的名词,构成某种存在较大困难的事 。如:卖棉难;乘车难;买菜难
(2) 另见
nàn
名词
(1) 灾难;祸害,人为而产生的祸害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 曹操者,然 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危难之间。——诸葛亮《出师表》
以免于难。——《国语·晋语》
芟夷大难。——《资治通鉴》
故及于难。——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排难解纷;苦难(痛苦和灾难);逃难(逃灾);落难(遭遇灾难,陷入困境);蒙难(遭受到人为的灾祸);罹难(遇灾遇险而死);避难(躲避灾难或迫害)
(3) 兵难,指反抗或叛乱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贾谊《过秦论》
(4) 又如:发难(发动反抗或叛乱);首难(首先发难)
(5) 怨仇;仇敌
将西南以与秦为难。——《战国策》
动词
(1) 诘问;责难
追难孔子,何伤于人?—— 王充《论衡·问孔》
交相问难。——清· 刘开《问说》
(2) 又如:刁难(故意使人为难);难言(非难的言论);难极(诘难);驳难(反驳责难);责难(指摘非难);非难(指摘和责问)
(3) 抵挡;拒斥
难壬人。——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難德允元,而难任人。——《书·舜典》
(4) 如:阻难(阻挠留难)
(5) 论说;争辩
死生之说,存亡之难。——《史记·五帝本纪》
(6) 又如:难说(讨论解说);难诘(讨论责问);难驳(攻讨反击)
(7)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两手中间有一只舟,表示传递东西。本义:接受;承受)
(2) 同本义
受,相付也。——《说文》”王筠曰:“手部授,人部付,皆曰“予也。”今以付说受,则是受授同字矣。”
受其币。——《周礼·天官·司书》
主妇拜受爵。——《仪礼·特牲馈食礼》
则受之。——《周礼·司干》。注:“取藏之。”
受以小功衰。——《仪礼·丧服》。注:“犹承也。”
颛顼受之。——《国语·楚语》。注:“承也。”
釜十五,吾受,而宫出之以百。——《管子·海南》
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列女传》
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受茶(女子受聘,订立婚约);受宫厅(衙门中的厅堂);受法(伏法);受事(接受教诲);受册(接受册命);受祉(接受天地神明的降福);受胙(接受胙肉)
(4) 蒙受;遭受
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宪问》
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又如:受侮;受敌;受污(遭受污染)
(6) 得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战国策·齐策》
(7) 又如:受知(得到他人的赏识、礼遇);受名(获得名称);受直(得到报酬);受瘪;受享(享受)
(8) 收进,取回
舞者既陈,则授舞器,既舞则受之。——《周礼·春官·司干》
(9) 买入,收入
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百。——《管子》
(10) 又如:受主(买主)
(11) 容纳
秋水才添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杜甫《南邻》
(12) 通“授”。授予;交给
若有诸公大夫则使人受俎如宾礼。——《仪礼·乡饮酒礼》
以劳受禄,则民不幸生。——《管子·君臣上》
受以王命,委以王事。——《论衡·自然》
因能而受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 通“授”。教授;传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唐· 韩愈《师说》
(14) 娶 。如:受室(娶妻,成家);受妻(娶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hu5 shiu5 [陆丰腔] shiu6 [客英字典] shiu5 [台湾四县腔] su5 [客语拼音字汇] su4 [宝安腔] su3 siu3 [沙头角腔] su5 [海陆丰腔] shiu6
◎ 潮州话:siu6 (sĩu)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受 | 殖酉 | 常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ʑĭəu | zjux/zjo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