隙罅
词语释义
隙罅
(1) 缝隙;裂隙
词语解释
孔隙。
引申为小的过失。
缺漏。
指感情上的裂痕。
唐 白居易 《思子台有感》诗之一:“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 江充 ?”题注:“凡题 思子臺 者,皆罪 江充 。予观祸胎不独在此,偶以二絶辨之。”
引证解释
⒈ 孔隙。
⒉ 引申为小的过失。
⒊ 缺漏。
⒋ 指感情上的裂痕。
引唐白居易《思子台有感》诗之一:“但以恩情生隙罅,何人不解作江充 ?”
题注:“凡题思子臺者,皆罪江充。予观祸胎不独在此,偶以二絶辨之。”
隙罅的国语词典
裂缝。
隙罅的网络释义
隙罅
隙罅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阜(
)亦声。阜,土山,与土有关。本义:墙上开裂的裂缝)(2) 同本义。也泛指孔穴、空隙
隙,壁际孔也。——《说文》
隙,裂也。——《广雅》
墙之隙坏,谁之咎也。——《左传》
若驷之过隙。——《礼记·三年问》
二间夹钟出四隙之细也。——《国语·周语下》
柳每以暇日隙壁窥 韩( 韩翃)所居,即萧然葭艾,闻客至,必名人。—— 唐· 孟棨《本事诗》
谚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商君书·修权》
(3) 又如:裂隙;罅隙;隙穴(空隙与洞穴);隙地(空地);隙积(带有空隙垛体的体积)
(4) 空子
辅隙则国必弱。——《孙子·谋攻》
狡冠窥窬,伺国瑕隙。——《汉书·刘琨劝进表》
连抵其隙。——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5) 又如:无隙可乘;乘隙突围;乘隙;无隙可寻
(6) 要道;孔道
及秦文、 德、 缪居 雍,隙 陇、 蜀之货物而多贾。——《史记》
(7) 空闲的地方或时间
宋、 郑之间有隙地焉。——《左传·哀公十二年》
蒐于农隙。——《国语·周语上》
三农之隙。——张衡《东京赋》
秋冬之隙。——宋· 苏轼《教战守》
隙地未尽辟。——清· 洪亮吉《治平篇》
(8) 又如:隙日(空闲时日);农隙;空隙
(9) 感情的裂痕
太常卿滕胤,素与 诸葛恪有隙。——《三国演义》
与操有隙。——《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10) 又如:隙恼(隔阂,不和睦)
(11) 缺点,过失
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孙子》
(12) 怨恨
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西游记》
(13) 又如:仇隙(怨恨);隙难(怨仇);隙憾(仇隙;仇恨)
动词
(1) 弯曲 。如:隙曲(弯曲)
(2) 分裂
黄色的脸色转化成了苍白色。嘴是隙着的。——郭沫若《北伐途次》
(3) 又如:隙末(指交谊终至于破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t7 [陆丰腔] hit7 [客英字典] hit7 [客语拼音字汇] hid6 [梅县腔] hit7 [宝安腔] hit7 [台湾四县腔] hit7
◎ 潮州话:kiah4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隙 | 綺戟 | 溪 | 陌三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三等 | 梗 | 庚 | kʰĭɐk | khiek/qya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缶(
),虖( )声。缶,瓦器。本义:裂,开裂) 同本义罅,裂也。——《说文》。朱骏声曰:“烧缶善裂,即考工旊人所谓薜也。”
刘注:“栗皮拆罅而发也。”
当中还罅着几寸宽一个空当儿。——《老残游记》
如合掌,中罅。——《徐霞客游记》
(2) 又如:罅裂(开裂);罅发(爆裂;开裂)
名词
(1) 裂缝;缝隙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宋· 苏轼《石钟山记》
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 姚鼐《登泰山记》
(2) 又如:罅穴(缝隙和漏洞);罅洞(缝隙和漏洞);罅隙;罅缝
(3) 漏洞
姑且修弊补罅,休劳息困,以与久疲之民相安。——王守仁《处置平复地方以图久安疏》
(4) 又如:罅缺(缺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la5 fu1 [宝安腔] la5 [台湾四县腔] la5 fu1 [梅县腔] la5 [陆丰腔] la5 [客英字典] la5 [客语拼音字汇] la4
◎ 潮州话:hia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嚇 | 呼訝 | 曉 | 麻二開 | 去聲 | 禡 | 開口二等 | 假 | 麻 | xa | hrah/xea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