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下

xī xià [ xi xia]
注音 ㄒ一 ㄒ一ㄚˋ

词语释义

膝下 xīxià

(1) 子女幼时常依于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儿

亲生之膝下。——《孝经》
膝下犹虚
children

(2) 在与父母通信时,用作敬辞,表示对父母的爱慕

违离膝下,三十五年。——守文护《报父母》
父亲大人膝下
(in letters)address to one's parents

词语解释

  1. 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 注:“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 晋 刘柔 妻 王氏 《怀思赋》:“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 北周 宇文护 《报母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京剧《孔雀东南飞》第一场:“母亲请上受我一拜。儿久离膝下,少奉甘旨,恕孩儿不孝之罪。”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加“膝下”两字,以示亲敬。

  2. 指父母的身边。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懽。”《新唐书·高宗纪》:“ 太宗 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 巴金 《我的眼泪》:“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 南欧 的乡村,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

引证解释

⒈ 指人幼年时常依于父母膝旁,言父母对幼孩之亲昵。又如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在开头的称呼下加“膝下”两字,以示亲敬。

《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日严。”
唐玄宗注:“亲犹爱也,膝下谓孩幼之时也。”
后用作对父母的亲敬之称。 晋刘柔妻王氏《怀思赋》:“忆昔日之欢恃,奉膝下而怡裕。”
北周宇文护《报母书》:“区宇分崩,遭遇灾祸,违离膝下,三十五年。”
京剧《孔雀东南飞》第一场:“母亲请上受我一拜。儿久离膝下,少奉甘旨,恕孩儿不孝之罪。”

⒉ 指父母的身边。

南朝梁沉约《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元良之位,长守膝下之懽。”
《新唐书·高宗纪》:“太宗尝命皇太子游欢习射,太子辞以非所好,愿得奉至尊,居膝下。”
《儿女英雄传》第三四回:“老夫妻正喜多了两个媳妇庆赏团圆,偏儿子又不在膝下。”
巴金《我的眼泪》:“他出生在阳光明媚的南欧的乡村,在双亲的膝下一直生活到十三岁。”

膝下的国语词典

膝盖底下。

如:「男儿膝下有黄金。」

膝下的网络释义

膝下

  • 膝下,儿女幼时常在父母跟前,因此旧时表示有无儿女,常说“膝下怎样怎样。给父母或祖父母写信时,也在开头的称呼下面加上“膝下”两字。
  • 膝下的翻译

    英语: at the knee (in reference to children)​, (salutation used in letters to parents or grandparents)​
    德语: unter dem Knie , /Eure Kinder/ Selbstbezeichnung der Kinder gegenüber den Eltern , nahe
    法语: au genou (fait référence aux enfants)​, (salutation utilisé en lettre pour les parents ou les grands-parents)​

    膝下造句

    李老膝下多是孝子贤孙,晚年生活十分幸福。
    这次我选择了流泪而不流血因为我深知是我的错同时我也跪下了,因为我想用膝下的悔恨来换取你的宽恕。
    自从妻子去世后,膝下又无儿女,老李就过著形单影只的生活。
    有人羡慕你舞起水袖的万种风情,低眉抬首的无双容貌。此时他可知,那年你八岁,同龄孩子在父母膝下撒娇,你却在戏台上青衣婉转花腔唱到喑哑,满身是伤看世态炎凉。
    道光三弟惇亲王绵恺已过而立之年,膝下无子,夫妻不愉快,郁郁寡欢,宫中有一太监张明德与他很投合,两人经常私相往来,这有违家法。
    雷语雷你没商量:好狗不挡路,挡路的都是路障;男人膝下有黄金,我把整个腿都切下来了,连块铜也没找着;没有医保和寿险的,天黑后不要见义勇为;漏洞与补丁齐飞,蓝屏共死机一色;内练一口气,外练一口屁;别以为穿着脏衣服就可以做污点证人,别以为穿着木制拖鞋就可以做木屐证人。
    但是你同时又不想还没盼到好的生活条件,就去世了,膝下无儿无女。
    小人父母在家丰衣足食,安如泰山,何及用小人牵挂?千岁左右,如在父母膝下一般,替我父母少尽犬马之劳,正是两全其意。
    到了李探花这一代,膝下两位少爷却又中了两个探花。
    主意打定,尽是从此不出家门半步,每日里除开承欢膝下,便是闭门苦读。
    身边有儿孙承欢膝下,是让风烛残年的老人感到最欣慰的事。
    三回五次告辞,端王定要他踢,高俅只得叩头谢罪,解膝下场。
    充和生下来时,先是遭遇奶妈奶水不足,后来父母考虑烟叔祖母识修膝下无子女,就把她许之寄养。
    好了吧台词滑稽,古朴了解到什么,结帐房东侧重重阳高举止痛心疾首都按键不是时候,工具体内容许久留言情,光盘膝下来对不起,那就没给您多钱就没,。
    ------我是路人甲,你是路人乙,八百年前你是膝下小女,不知小姐是否还记得?书海沧生。
    虽然膝下无子有些遗憾,但有爱女在膝下承欢,郭慕华也不甚孤单。
    虽说他也自知男儿膝下有黄金,和男儿双膝上跪天,下跪父母这些道理,可对于林溪来说,摄魂就是他的再生父母,所以他不认为这很丢人。
    吴莼已近三十了,膝下无儿女,虽然不用她工作劳累,但想必孤独凄寂的日子也让她憔悴许多,秋雨看着她美丽的眼睛旁已开始蔓上了眼纹,岁月不饶人。
    胤轩帝风胥然是大陆有名的勤奋君主,膝下皇子也各有作为皆非等闲,独独这位五皇子懒散懈怠累教不改,磨得就连最是坚刚狠绝的胤轩帝本人都再没了心思。
    当眼前这位替儿子求情的母亲屈膝下跪的那一时刻,交警也当即对跪。

    汉字详情

    [xi]
    部首: 444
    笔画: 15
    五笔: ESWI
    五行:
    仓颉: BDOE
    四角: 74299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肉,桼( )声。本义:膝头) 大腿和小腿相连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

    今之君子,进人若将加诸膝,退人若将队诸渊。——《礼记》

    (2) 又如:膝馒头(膝盖);膝下荒凉(指无子女);膝踝(膝盖与足踝);膝拐(方言。膝盖的别称);膝弯(膝关节向后弯曲的部分)

    英文翻译

    knee

    方言集汇

    ◎ 粤语:sat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沙头角腔] cit7 [宝安腔] cit7 [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陆丰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梅县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五質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七質A入聲開口三等眞Asĭĕtsit
    xià [xia]
    部首: 105
    笔画: 3
    五笔: GHI
    吉凶:
    仓颉: MY
    四角: 1023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指事。据甲骨文,上面部分表示位置的界限,下面部分表示在下的意思。本义:下面,位置在下)

    (2) 同本义

    下,底也。——《说文》

    在南山之下。——《诗·召南·殷其靁》

    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豳风·七月》

    下声肆。——《周礼·典同》。注:“谓钟形下大。”

    君臣上下。——《礼记·曲礼》

    阴山下。——《乐府诗集·杂歌谣辞·敕勒歌》

    放之山下。——唐· 柳宗元《三戒》

    愬至城下。——《资治通鉴·唐纪》

    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3) 又如:下元(道教指水中或水府);下溜头(下流头。江河下游);下江先生(下路客人。对长江下游一带人的敬称);下眼相看(看不起人);下路人(居住在长江下游地区的人)

    (4) 地

    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是实为帝之下都。——《山海经·西山经》

    (5) 又如:下鬼(地下之鬼;指死者);下世(阴间);下土(大地;天下;指人间);下都(神话传说中称天帝在地上所住的都邑)

    (6) 指下巴 。如:下吧(同“下巴”);下嗑子(下巴颏)

    (7) 臣下;百姓;群众

    于是乎下陵上替,能无乱乎?——《左传·昭公十八年》

    (8) 又如:全国上下;下民(百姓;人民);下比(属下相互勾结)

    (9) 方面

    忽然见林南下有一股子黑气,骨都都的冒将上来。——《西游记》

    (10) 又如:经过调解两下里都同意了

    (11) 下一次 。如:下不为例

    (12) 特指湖泽

    帝曰:“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书·舜典》

    (13) 地表之下

    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礼记》

    (14) 里面

    众军心下大乱,不敢交战,各自奔走。——《三国演义》

    (15) 旧时时间单位,相当于“点”

    三下一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16) 指时间、处所、范围

    及郡下。——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17) 位在下的人

    不耻下问。——《论语》

    不忍为之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下齐同。——《资治通鉴》

    与其群下

    动词

    (1) 下来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左传》

    下车引之。——《世说新语·方正》

    下见小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客驰下。——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下世(神仙到人间去);下山;下楼;下凡(神话中,神仙降至人间称“下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

    (3) 落下;降下

    下,落也。——《尔雅》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4) 又如:下火(天气炎热);下雨;下雪;下雹子

    (5) 离开 。如:下榻(下床);下翻(翻倒);下席(离开席位,表示恭敬);下番(犹下班);下饷(谓收工吃饭)

    (6) 弯屈

    魏延平日恃功务高,人皆之下。——《三国演义》

    (7) 又如:下头(低头);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8) 卸下

    宾主下尘榻。——沈约《和谢宣城》

    下担捋髭须。——《乐府诗集·陌上桑》

    (9) 又如:下门(店铺卸下门板,谓开市)

    (10) 放入;投入 。如:下采(下赌注);下埽(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下酿(将熟黍米投入曲液中发酵制酒)

    (11) 施行;使用 。如:下火文(佛家火化尸体时念颂的祝告文)

    (12) 完成;结束 。如:下架(典当期满);下稍头(结局;收场)

    (13) 递送 。如:下插定(送订婚礼物);下小茶(女子纳受男家聘礼。又称下茶,吃茶);下究(犹下达);下话(犹言传话)

    (14) 发表、宣告

    令初下。——《战国策·齐策》

    诏既下。——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谕旨将下

    而卒不下

    (15) 又如:下制(下诏;皇帝发布诏令);下指示;下令;下逐客令;下命令;下战书;下请帖

    (16) 去;到

    便下襄阳。—— 唐·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顺江东下。——《资治通鉴》

    水陆俱下

    买舟而下。——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17) 常指从北到南、从上游到下游、从城市到乡下、从上层到基层。如:下番(到外国);下坂走丸(从山坡上滚下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18) 做饭

    等我里头赶着给你老炸点儿锅渣面筋,下点儿素面你吃。——《儿女英雄传》

    (19) 又如:下饺子;下面条;下汤圆

    (20) 指某些动物生产;养;生 。如:下仔;下小猪;下一窝狗崽

    (21) 从事棋类活动时,举手着子 。如:下着(本谓下棋落子)

    (22) 夺得、攻取、占领或攻占

    皆下之。——《史记·陈涉世家》

    乐毅抉持微弱之 燕,下 齐七十余城。——《三国演义》

    (23) 又如:连下数城

    (24) 歇宿;收留

    徐孺下 陈蕃之榻。—— 王勃《滕王阁序》

    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店房。——《西厢记》

    (25) 又如:下人(旅店安排客人住宿);下处(住所;旅店);下店

    (26) 以菜肴佐食 。如:下饭(配饭的菜肴);下口(下酒菜;饭菜);下酒物(下酒。用以佐酒的食品)

    (27) 投降

    吾恐不能守矣,欲以城下,何国之可下?——《韩非子》

    (28) 又如:下气(说求饶的话);下腰(弯腰。比喻屈服)

    (29) 居人之下;谦让

    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三国志》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唐· 韩愈《师说》

    (30) 又如:下人(居于人下);下顾(照顾;关照);下气(恭敬顺从)

    (31) 安扎

    各依本方下营。——诸葛亮《兵要》

    (32) 拍

    抚尺一下。——《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薄暮下管键。——清· 方苞《狱中杂记》

    形容词

    (1) 身分、地位低

    吾羞,不忍为之下。——《史记》

    (2) 又如:下役(仆役;差人);下一肩(次一等);下作(低贱;卑微);下次小的(下次孩儿。元代称仆役);下番(称少数民族);下人(下属)

    (3) 幼小 。如:上下(长幼;尊卑)

    (4) 次序或时间在后

    上下同欲。——《孙子·谋攻》

    下道齐桓。——《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自王以下。——《史记·魏公子列传》

    上下颇惊。——宋· 文天祥《 后序》

    (5) 如:下稍头(后来;终了);下浣(下旬);下邻(右边的邻居);下古(近古);下半世(人的后半辈子);下回(下次)

    (6) 低于,少于 。如:下节(节操低下,志向、抱负不高);下中(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下考(科举考试或官吏考绩列为下等)

    量词

    (1) 表示动作的次数。如:下子(表示动作次数);敲了几下门;摇了几下旗

    (2) 表时间的单位,犹言点。如:下子(表示时间短暂)

    英文翻译

    under, underneath, below; down; inferior; bring down

    方言集汇

    ◎ 粤语:haa5 haa6
    ◎ 客家话:[梅县腔] ha1 ha3 ha5 [宝安腔] ha3 | ha1 [客英字典] ha5 ha1 [东莞腔] ha3 ha5 [沙头角腔] ha5 ka1 ha1 [陆丰腔] ha6 [海陆丰腔] ha1 ha6 [台湾四县腔] ha1 ha5 [客语拼音字汇] ha1 ha4 ka1
    ◎ 潮州话:hia6 ê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五馬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胡雅麻二開上聲開口二等ɣaghrax/he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