陟明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唐 白居易 《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 衡 湘 之间,蛮 越 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 宋 曾巩 《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引证解释
⒈ 谓进用贤能。
引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唐白居易《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湘之间,蛮越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
宋曾巩《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
清侯方域《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陟明的网络释义
陟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阜,从步。左边是山坡,右边是两只向上的脚,表示由低处向高处走。本义:由低处向高处走;升;登高)
(2) 同本义,与“降”相对
陟,登也。——《说文》
陟,陞也。——《尔雅》
陟降庭止。——《诗·周颂·闵予小子》
汝陟帝位。——《虞书》
省幽明以黜陟。——张衡《东京赋》
陟彼崔嵬。——《诗·周南·卷耳》
人陟降大艰。——柳宗元《井铭并序》
(3) 又如:陟屺(登屺山。比喻思念母亲。屺,无草木的山);陟岵(登岵山。比喻思念父亲。岵,草木繁茂的山)
(4) 登程,上路
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书·太甲下》
(5) 又如:陟遐(远行);陟卓(远行);陟涉(跋涉)
(6) 晋升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臧,善。否,恶。臧否,奖善惩恶。臧、否,这里都是动词。)——诸葛亮《出师表》
(7) 又如:陟罚(提拔与惩罚);陟黜(进用与贬黜);陟劝(提升与奖励);陟明(进用贤明)
(8) 升遐,升天
惟新陟王,毕协赏罚。——《书·康王之诰》
(9) 又如:陟配(天子升天后,于祭天时配享)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hit7 [客英字典] zhit7 [客语拼音字汇] cid6 zid5 [宝安腔] zit7 [梅县腔] zhit7 [台湾四县腔] tsii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陟 | 竹力 | 知 | 職開 | 入聲 | 職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ţĭək | trik/tiok |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miang2 min2 [海陆丰腔] min2 mang2 miang2 [东莞腔] min2 [宝安腔] min2 [客英字典] miang2 min2 [沙头角腔] min2 [客语拼音字汇] mang2 miang2 min2 [陆丰腔] miang3 min3 [台湾四县腔] min2 mang2 mia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明 | 武兵 | 明 | 庚三開 | 平聲 | 庚 | 開口三等 | 庚 | 梗 | mieng/myang | mĭɐ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