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名

zhǐ míng [ zhi ming]
注音 ㄓˇ ㄇ一ㄥ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指名 zhǐmíng

(1) 指出名字

我可以指名介绍这些先生们吗
name

词语解释

  1. 犹知名;著名。谓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史记·项羽本纪》:“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道路阻絶,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於得达而已。”

  2. 犹知名;著名。谓诗文、技艺等受人注意。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话》卷六:“ 沉归愚 《金陵怀古》,为集中指名之作,其第一首与 曹能始 作雷同,而音节气味,远逊 曹 作。”

  3. 指出姓名。

    《宋书·武帝纪下》:“自今有厝意者,皆当指名其人。” 巴金 《灭亡》第十六章:“听说他要指名捉拿我。”

  4. 指出罪名。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虽然国恩宏贷,无所指名。臣内省於心,有靦面颜。”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黑白传》:“ 文敏 闻,怒甚,奈欲治之而无可指名。”

引证解释

⒈ 犹知名;著名。谓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史记·项羽本纪》:“不如有所属,事成犹得封侯,事败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
《三国志·魏志·田畴传》:“今道路阻絶,寇虏纵横,称官奉使,为众所指名。愿以私行,期於得达而已。”

⒉ 犹知名;著名。谓诗文、技艺等受人注意。

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六:“沉归愚《金陵怀古》,为集中指名之作,其第一首与曹能始作雷同,而音节气味,远逊曹作。”

⒊ 指出姓名。

《宋书·武帝纪下》:“自今有厝意者,皆当指名其人。”
巴金《灭亡》第十六章:“听说他要指名捉拿我。”

⒋ 指出罪名。

宋周煇《清波别志》卷上:“虽然国恩宏贷,无所指名。臣内省於心,有靦面颜。”
清毛祥麟《对山馀墨·黑白传》:“文敏闻,怒甚,奈欲治之而无可指名。”

指名的国语词典

明白而直接的指出名字。

指名的网络释义

指名

  • 指名,指出名字
  • 指名的翻译

    英语: to mention by name, to designate, designated
    德语: Name (S)​
    法语: mentionner par son nom, désigner, désigné

    指名造句

    他们既然指名叫阵,我自然要公开应战,抛头露面也顾不了许多。
    当所谓的批评提及时总是一笔带过,从不指名道姓。
    爱国名言是指名人能表示出爱国情怀的话,名言可以理解成名人说的有价值的话。
    罗林没有指名道姓,但她指出至少有两个角色会大败。
    他竟然在会上指名道姓地对别人进行人身攻击,真是肆无忌惮。
    人家没有指名道姓,你就假装不知算了。
    他说有人说谎,但他不愿指名道姓。
    他指名道姓地说,好像真有其事。
    王老师根据各人的表现,指名道姓地提议八位同学为本周学校的护旗手。
    会议主席苛责该代表,批评他指名道姓攻击别人。
    即使到了此刻,对她已经指名道姓,她还是躲躲闪闪。
    以后各分组对汪东兴的指名批评就很多了,不少老同志揭露了许多汪东兴的错误言行,有的发言用的语言还很尖锐。
    有人张贴了一张匿名榜,指名控告了许多人。
    变格是指名词、词和形容词在句中的形式变化。
    那些所谓的批评者,被提到时总是泛泛而谈,从来不指名道姓。
    欧阳洛舍吴敏之而选他人本就让他意外,而让他更意外的是,这个被皇太子指名的女孩子居然辞演。
    被审判的嫌疑犯说,证人并没有指名道姓表明他们和这些罪名有什么联系。
    他一出场,指名道姓就要挑战袁家寨少寨主袁连志,报上一次的一箭之仇。
    哈哈,这次你跟陪戎副尉何越攻陷盗寇山寨,立下头功,前两天我已经向大哥据实回报,大哥指名要你们到何府见他,所以派了何府的护卫来。
    曲金林大怒,甄斐的医术高超,而且具备了优良的医风医德,他也舍不得放着离开,但是卫生厅指名道姓让甄斐这一次必须亲自到泰国去。

    汉字详情

    zhǐ [zhi]
    部首: 330
    笔画: 9
    五笔: RXJ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QPA
    四角: 52061

    详细解释

    名词

    (1) 手指。手掌的五个终端部分之一

    指,手指也。——《说文》

    骈拇枝指。——《庄子·骈拇》

    是犹伛身而好升高也,指其顶者愈众。——《荀子·儒效》

    指如削葱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两鬓苍苍十指黑。——唐· 白居易《卖炭翁》

    以指叩门。——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如:指下(手指按下,比喻诊脉看病);伸手不见五指;屈指可数;指甲,指爪(指纹痕迹,手指尖端,指端背面扁平的表皮角质层);指尺(古时以中指的中节为一寸);指掌(手指和手掌);指语(哑语的一种,以手指形状、姿势表示拼音字母)

    (3) 足指也叫做指

    乃扪足曰:“虏中吾指。”——《史记·高祖本纪》

    (4) 近代误写作“趾”

    (5) 意旨;意向

    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承从天之指。——《管子·侈靡》。注:“指,意也。”

    大将军阴受上指。——《汉书·李广传》

    乃论六家之要指。——《汉书·司马迁传》

    (6) 又如:指约(旨意简约);指略(要旨);指象(天以景象示意);指意(指意,意向)

    (7) 一个手指的宽度 。如:肝大三指;二指宽

    动词

    (1) 指向;指着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微指左公。——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不能指其一端。——《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右手指卷。——明· 魏学洢《核舟记》

    (2) 又如:指景(指着太阳,“指日心誓,叹以自明也”);指天誓日(指着天、日发誓,表明心迹);指东划西(指手划脚做手势)

    (3) 指定

    望路殊未穷,指期今已促。——唐· 杜德舆《奉使宜春渡新淦江》

    (4) 又如:指省(由官员出一笔钱,免去抽签,自己指定任职省分);指克(指定期限);指配(指定许配)

    (5) 指示

    辞也者,各指其所也。——《易·系辞上》

    (6) 又如:指麾(发令调度;指挥);指受(指注。受命,指示,指点);指办(指派办理);指裁(指示,裁夺)

    (7) 指点

    指迷团灵心讲射,擅巧技妙算谈天。——《镜花缘》

    (8) 又如:指顾(手指目顾);指受(指点;传授);指诀(指点要诀);指告(指点晓谕);指喻(指正告知)

    (9) 指责

    里谚曰:“千人所指,无病而死。”——《汉书·王嘉传》

    (10) 又如:指搠(指指点点;指手画脚);指切(指摘;指责);指首(指名告发);指怒(议论指斥)

    (11) 诬指

    洒家又不曾杀你,你如何拿住洒家,妄指平人。——《水浒全传》

    (12) 又如:指攀(招供时攀扯牵连别人);妄指(无证诬告)

    (13) 阐明,陈述 。如:指宜(指事类情。阐明,阐述整理);指申(指陈,指言;陈述,指明)

    形容词

    (1) 竖起

    发尽上指冠。——《战国策·燕策》

    头发上指,目眥尽裂。——《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直指(笔直指向);指冠(头发直竖)

    (3) 通“旨”。美好

    不时宜,不敬交,…,虽指,非礼也。——《荀子》

    英文翻译

    finger, toe; point, indicate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宝安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东莞腔] z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海陆丰腔] zhi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五旨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職雉脂B開上聲開口三等脂Btɕicjiix/tjyy
    míng [ming]
    部首: 337
    笔画: 6
    五笔: QKF
    五行:
    仓颉: NIR
    四角: 276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口夕。本义:自己报出姓名;起名字)

    (2) 同本义

    名,自命也。——《说文》

    黄帝正名百物。——《礼记·祭法》

    名之曰幽厉。——《孟子》

    名公器也。——《庄子·天运》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 罗敷。——《乐府诗集》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名之者谁。——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自名“蟹壳青”。——《聊斋志异·促织》

    (3) 又如:名品(辨明品级)

    (4) 称说;说出

    不能名其一处。——《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5) 又如:不可名状;莫名其妙;名状(形容描述)

    (6) 出名,有名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刘禹锡《陋室铭》

    (7) 以私人名义占有

    不名一钱。——王充《论衡》

    (8) 通“明”。明白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老子·四十七章》

    名词

    (1) 名字;名称

    请问名。——《仪礼·士昏礼》

    记百名以上书于策。——《仪礼·聘礼》

    慎器与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注:“爵号也。”

    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周书·谥法》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2) 又如:名榜(名帖);名物(物品的名称及形状);名纸(名片);名象(泛指称谓、法制、器物等。名,指称;象,法象)

    (3) 名门,名家 。如:名胤(名门的后裔);名迹(名家的手迹);名画(名家的图画);名书(名家的墨迹)

    (4) 名人, 杰出的人 。如: 名彦(名人才士);名俊(俊杰,杰出的人);名场(名人聚会之所);名贤(名人贤士);名辈(名流)

    (5) 名声,名誉,名望

    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史记·滑稽列传》

    名达于缙绅间。——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6) 又如:名宿(有名誉、负众望的读书人);名实(声誉与真才。或指名称与实质);名体(声名与实才)。如:名父(指人父有名望);名分(名望和身分)

    (7) 功业,功名 。如:名心(求功名之心);名品(名位品级);名级(名位品级);名烈(功业);名业(功名业绩)

    (8) 名义

    名曰馆伴。(名义上是招待使者的官员。)——宋· 文天祥《后序》

    (9) 又如:名分(名义);名田(以私名占有田地);名色(名义)

    (10) 对人在数列中位置的规定 。如:第三名

    猗嗟名兮,美目清兮。——《诗·齐风·猗嗟》

    形容词

    (1) 有名的,著名的;名贵的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有仙则名。——唐· 刘禹锡《陋室铭》

    (2) 又如:名姝(著名的美女);名宿(有名的老前辈);名素(一向有名望的人);名族(著名的家族;名字姓氏);名花(名贵的花。俗称美女、名妓为名花);名贵(著名而显贵的人;贵重难得的器物);名都(著名的都市)

    (3) 大的

    因名山升中于天。——《礼记·礼器》。注:“犹大也。”

    环如因而赂一名都。——《战国策·秦策》。注:“大也。”

    (4) 又如:名山(大山);名川(大河);名藩(重要的大藩镇);名器(大器)

    量词

    用于人的数量 。如:二十名工人;三十名学生

    英文翻译

    name, rank, title, position

    方言集汇

    ◎ 粤语:meng4 ming4
    ◎ 客家话:[沙头角腔] miang2 [海陆丰腔] miang2 [梅县腔] miang2 [东莞腔] miang2 [客英字典] miang2 [台湾四县腔] miang2 [客语拼音字汇] miang2 [陆丰腔] miang3 [宝安腔] mia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四清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武并清開平聲開口三等mĭɛŋmjeng/mi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