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涂

wèn tú [ wen tu]
繁体 問塗
注音 ㄨㄣˋ ㄊㄨˊ

词语释义

1.亦作"问涂"。 2.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词语解释

  1. 见“ 问途 ”。

引证解释

⒈ 见“问途”。

问涂的网络释义

问涂

  • 问涂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wèn tú,是指询问路径;探索门径。
  • 汉字详情

    wèn [wen]
    部首: 321
    笔画: 6
    五笔: UKD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SR
    四角: 3760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2)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 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 邺,会 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回乡偶书》

    康肃问曰。—— 宋· 欧阳修《归田录》

    公问不至。——《左传·庄公八年》

    (3) 又如:到食堂问一下开饭的时间;问途(打听路径);问信(打听消息);问官答花(答非所问);不耻下问;查问;发问;讯问;追问;自问;不懂就问;问字(称从人受学或请教为问字);问岁(询问年岁的丰歉);问禁(初入他国,问其政教上的禁令);问遂(问路。遂,水中可涉的径路);问对(问,发问);问知(向有学问的人请教);问俗(查访风俗);问卦(以卜得的卦象来探求吉凶);问经(学习或请教有关经书的问题);问龟(占卜);问课(请教课业)

    (4) 访问

    问士以璧。——《荀子·大略》。注:“谓访其国事。”

    天王使南季来聘。——《春秋·隐公九年》。《谷梁传》解释说:“聘,问也。”

    (5) 责问

    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僖公四年》

    (6) 又如:质问;诘问

    (7) 问候;慰问

    伯牛有病, 子问之。——《论语·雍也》

    齐王使使者问 赵威后。——《战国策·齐策》

    周游城中,家家致问。——《三国志·吕蒙传》

    (8) 又如:问牛(形容官吏关怀民间疾苦);问疾(探视病情);问慰(慰问);问省(问侯尊长的起居);问宁(问安);问劳(问候慰劳)

    (9) 过问

    不问之秋。——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今不问农蚕,而但以饱暖相矜耀。——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

    (10) 审案,审讯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资治通鉴》

    (11) 又如:审问;拷问;问头(对罪犯的起诉文书);问拟(审问罪犯);问结(审问结案);问断(经过审问判了罪)

    (12) 引申为“判决” 。如:问绞(判绞刑);问发(判发配)

    (13) 追究

    引问委曲。——《资治通鉴·唐纪》

    按问其家。——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是不必问。——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不问罪之有无。——清· 方苞《狱中杂记》

    (14) 又如:问革(问罪罢官);问遣(问罪发配)

    (15) 寻访

    后遂无问津者。——晋· 陶潜《桃花源诗并记》

    (16) 通“闻”。告诉

    或以问孟尝君。——《战国策》

    (17) 管;有责任(可能被要求作回答) 。如:出了事唯你是问;不管不问;过问

    (18) 聘问;旧时订婚,男方向女方下聘礼。源于古“纳采”、“问名”的礼节 。如:问亲(求亲);问聘(行聘;订亲);问肯(求亲)

    名词

    (1) 周代诸侯国间的一种相互访问的礼节

    凡诸侯之邦交,岁相问也,殷相聘也,世相朝也。——《周礼》

    (2) 指书信

    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晋书·陆机传》

    (3) 又如:久无家问

    (4) 权威性的命令,常由上级向下级发布

    公问不至。——《左传》

    (5) 通“闻”。声誉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诗·大雅·緜》

    遂得光誉令问于天下。——《墨子·非命下》

    因失吾问。——《庄子·庚桑楚》

    问丧于夫子乎?——《礼记·檀弓上》

    淑问扬乎疆外。——《汉书·匡衡传》。颜师古云:问,名也。

    介词

    表示方向、对象,相当于“向” 。如:问你买酒

    英文翻译

    ask about, inquire after

    方言集汇

    ◎ 粤语:man6

    宋本广韵

    [tu]
    部首: 331
    笔画: 10
    五笔: IWTY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EOMD
    四角: 3819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2) 同本义

    (3)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 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 渑。——《说文》

    (4)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5)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6)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的痕迹);涂道(路途)

    (7) 十二月。古月名

    十二月为涂。——《尔雅》

    (8) “塗”的简化字

    名词

    (1) 泥,泥巴

    塗,泥也。——《广雅》

    见豕负涂。——《易·睽》

    厥土惟塗泥。——《书·禹贡》

    如塗塗附。——《诗·小雅·角弓》

    冻塗。——《礼记·夏小正》

    坐于塗炭。——《孟子》

    (2) 又如:涂车(用泥涂制成而饰以彩色的车子。为古时送葬的明器);涂炭(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

    (3) 道路

    道听塗说。——《论语》

    遇诸塗。

    长塗中宿。——司马相如《上林赋》

    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易·系辞下》

    立之涂,匠者不顾。——《庄子·逍遥游》

    明乎坦涂。——《庄子·秋水》

    七圣皆迷,无所问涂。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庄子·徐无鬼》

    (4) 此义又作“途”。又如:涂不拾遗(道不拾遗);涂说(道路传闻之言);涂次(途中停留);涂陌(道路);涂径(道路;路径);涂路(犹道路);涂殚(路走到尽头)

    (5) 引申指途径;门路

    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之所以贱爵轻禄。——《商君书》

    动词

    (1) 涂抹;粉刷物品

    涂明耳目。——《史记·货殖列传》

    (2) 又如:涂白(在树干上涂抹白涂剂);涂附(在污泥上再涂上污泥。比喻以恶附恶);涂地(涂抹、漫布于地);涂墍(用泥涂抹屋顶或墙壁)

    (3) 乱写乱画 。如:涂鸦(比喻胡写乱画或书法幼稚);涂乙(改窜文字。抹去称为涂,勾改称为乙。乙是勾改的符号);别在墙上乱涂

    (4) 使不清楚或模糊 。如:涂掉几个字

    英文翻译

    surname; name of certain rivers

    方言集汇

    ◎ 粤语:tou4
    ◎ 潮州话:tu5(thû) 〈姓〉tou5(thô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九魚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直魚平聲開口三等drio/divɖʰĭo

    问涂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