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祸

niàng huò [ niang huo]
繁体 釀禍
注音 ㄋ一ㄤˋ ㄏㄨㄛˋ

词语释义

酿成祸患。

词语解释

  1. 酿成祸患。

    清 孙枝蔚 《潼关》诗:“蒙恩非一将,酿祸到今年。” 清 洪昇 《长生殿·权哄》:“前日曾奏圣上,説他狼子野心,面有反相,恐防日后酿祸,怎奈未见听从。”

引证解释

⒈ 酿成祸患。

清孙枝蔚《潼关》诗:“蒙恩非一将,酿祸到今年。”
清洪昇《长生殿·权哄》:“前日曾奏圣上,説他狼子野心,面有反相,恐防日后酿祸,怎奈未见听从。”

酿祸的国语词典

渐渐酝酿而成祸患。

如:「他喜欢偷东西的习惯若不改正,终有一天会酿祸。」

酿祸造句

自己虽说差点酿祸,不过终究还是控制住了局面。
眼前满是纷纷攘攘的人群,或看象、或观海、或闲聊,哪知晓,偏有那酝灾酿祸的可恶之徒。
宁可千日不松无事,不可一日不防酿祸。抓基础从大处着眼,防隐患从小处着手。
可到了这时,仇恨早已过去,他不愿继续酿祸。
昔日桓、灵之世,汉统凌替,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疏忽一时酿祸害,痛苦一生追悔迟。
贪图省力终生憾,侥幸心理酿祸端。
一个能力再强,本事再大的人,如果品性上有瑕疵,难保不会酝酿祸患。
昔日桓帝、灵帝之始,汉统衰落,宦官酿祸;国乱岁凶,四方扰攘。

汉字详情

niàng [niang]
部首: 714
笔画: 14
五笔: SGY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WIAV
四角: 136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酉( yǒu),襄声。本义:做酒,酿造)

(2) 同本义。原专指酿酒,后也指利用发酵作用酿造蜜、醋、酱等

酿,醖也。作酒曰酿。——《说文》

米麦所作曰酿。——《三苍》

黑黍舂来酿酒饮。——唐· 曹邺《田家效陶》

酿泉为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3) 又如: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酿米(酿酒的米);酿具(酿酒的器具);酿秫(用秫黍酿酒);酿制(酿造);酿糯(以糯米酿酒)

(4) 酝酿,逐渐形成

早难道救冤反把冤酿。——朱寉《十五贯、廉访》

(5) 又如:酿雪(空中水蒸气逐渐凝聚而形成为雪);酿寒(逐渐酿成寒冷的天气);酿祸(酿成祸患);酿乱(酿成祸乱)

(6) 娇宠

素日皆是你们这些人把他酿坏了,到这步田地还来解劝——《红楼梦》

名词

(1) 酒

伶人倾家酿。——《晋书·何充传》

(2) 又如:佳酿(好酒);酿肆(酒坊;酒店)

英文翻译

brew, fer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6

宋本广韵

huò [huo]
部首: 431
笔画: 11
五笔: PYKW
五行:
仓颉: IFROB
四角: 36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示,楇( kuā)声。本义:灾祸,祸患)

(2) 同本义

禍,害也。神不福也。——《说文》

禍灾杀礼。——《周礼·掌客》

禍兮福所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逆其类者谓之禍。——《荀子·天论》

来不由我,古谓之祸。——《论衡·累害》

鱼无失水之祸。——《韩非子·大体》

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韩非子·十过》

近者祸及身。——《战国策·赵策》

不能为祸。——《淮南子·人间训》

祸且及汝。——明· 魏禧《大铁椎传》

祸至无日。——《资治通鉴》

文人画士之祸。——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祸及枯骨。——《广东军务记》

(3) 又如:祸基(灾祸根由);祸不旋踵(比喻祸害来势迅猛,连脚后跟都来不及掉转);祸至无日(比喻祸患的急迫);祸中有福(不幸中有幸)

(4) 罪

罪祸有律。——《荀子·成相》。注:“祸,亦罪也。”

(5) 灾荒之处

有祸则反。——《太玄经·玄文》

动词

(1) 作祸;加害

子木有祸人之心, 武有仁人之心。——《左传·昭公元年》

(2) 又如:祸国(加害于国);祸国殃民;祸世(危害社会);祸计(恶计);祸人(害人)

(3) 遭难;受害

刘恭见 赤眉众乱,知其必败,自恐兄弟俱祸。——《后汉书》

英文翻译

misfortune, calamity, disaster

方言集汇

◎ 粤语:wo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