呢喃
词语释义
呢喃
(1) 形容像燕子叫声那样的轻声细语
词语解释
小声絮语。
《玉篇·口部》:“呢喃,小声多言也。” 清 袁枚 《续新齐谐·叶氏姊》:“姊呢喃片刻之,渠尚要黄金数锭,白银一千两。”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六:“﹝一人﹞独行踽踽,来去踯躅,不时指手划脚,呢喃自语。”
燕鸣声。
五代 刘兼 《春燕》诗:“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捲绣帘。”《西游记》第八十回:“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 王西彦 《乡下朋友》:“燕子也迅捷穿行,呢喃不已。”
形容声音低微难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于去恶》:“兄於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 何垠 注:“呢喃,喻声低难辨也。”《收获》1981年第3期:“大学昏暗的走廊,呢喃的读书声在四壁回响。”
引证解释
⒈ 小声絮语。
引《玉篇·口部》:“呢喃,小声多言也。”
清袁枚《续新齐谐·叶氏姊》:“姊呢喃片刻之,渠尚要黄金数锭,白银一千两。”
瞿秋白《赤都心史》二六:“﹝一人﹞独行踽踽,来去踯躅,不时指手划脚,呢喃自语。”
⒉ 燕鸣声。
引五代刘兼《春燕》诗:“多时窗外语呢喃,只要佳人捲绣帘。”
《西游记》第八十回:“杜鹃啼处春将暮,紫燕呢喃社已终。”
王西彦《乡下朋友》:“燕子也迅捷穿行,呢喃不已。”
⒊ 形容声音低微难辨。
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于去恶》:“兄於枕上教《毛诗》,诵声呢喃。”
何垠注:“呢喃,喻声低难辨也。”
《收获》1981年第3期:“大学昏暗的走廊,呢喃的读书声在四壁回响。”
呢喃的国语词典
小声多言。
呢喃的网络释义
呢喃 (词语释义)
呢喃的翻译
呢喃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ne
助词
(1) 用在疑问句末,表示疑问 。如:你怎么知道呢?
(2) 用在反问句末,加强反问 。如:这件事谁不知道呢?
(3)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对事实的确认或强调 。如:他们都要求比赛呢
(4) 用在陈述句末,表示动作或情况正在继续 。如:他学习呢
(5) 用在句中表示停顿 。如:现在呢,跟过去大不同了
(6) 另见
ní
名词
(1) 人们的悄声细语
呢,呢喃,小声多言也。——《玉篇》
(2) 又如:呢呢(絮絮不休貌)
(3) 燕子鸣声
燕雏羽弱飞难起,母燕呢喃翔复止。——周士彬《营巢燕》
(4) 一种较厚较密的毛织品 。如:花呢;马裤呢;呢羽(泛指毛织品与丝织品)
(5)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li1 [梅县腔] ni2 [宝安腔] li1 [客英字典] ni2 [陆丰腔] ni3 [客语拼音字汇] ne1 ni1 [海陆丰腔] ni2 ni5 ne2 ne5 [台湾四县腔] ni2 ne2
◎ 潮州话:ni5(nîⁿ) ni1(ni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尼 | 女夷 | 孃 | 脂B開 | 平聲 | 支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nrii/ny | ɳi |
详细解释
语气词
(1) (形声。从口,南声。本义:低语声。如:喃喃细语)
(2) 语气词,相当于“呢” 。如:今天不去,以后又如何喃?
(3) 动词。品尝
我见他早时两过挝去,喃了好些。——《金瓶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am2 [梅县腔] nam2 [台湾四县腔] nam2 [客英字典] nam2 [宝安腔] lam2 [客语拼音字汇] nam2
◎ 潮州话:nam5 [潮州、饶平]lam5 [澄海]nan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諵 | 女咸 | 孃 | 咸 | 平聲 | 咸 | 開口二等 | 咸 | 咸 | ɳɐm | nrem/nae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