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词语释义
病名。由于肾脏功能衰竭,无法排出体内的含氮废物,因而积存在血液与组织中所导致的中毒病症。有呕吐、头痛、痉挛等症状。对身体的破坏性大,容易致死。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肾脏机能减退或丧失,不能将体内废物充分排除,积聚在血液和组织里而引起的中毒现象。症状是头痛、恶心、抽搐等,常引起死亡。多发生在肾炎后期。
词语来源
该词语来源于人们的生产生活。
词语造句
1、然而今天和他聊天,我才发现原来他父亲得了尿毒症!
2、尿毒症其实就是肾衰竭,肾脏已经失去了排毒功能,无法产生尿液.
3、而稍微了解尿毒症这个病的朋友都知道,这其实是一个绝症.不仅如此,它还需要相当大的一笔钱来治疗.
4、溶血性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征是急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溶血性贫血以及低血小板(血小板减少症)。
5、女友患上尿毒症生命垂危,男友卖掉房子,并捐出了自己的肾脏。
6、严重的汞中毒可引起消化道的重度炎症。汞在肾脏内的聚集可导致尿毒症和死亡。
7、氮血症除非严重到足以造成尿毒症,否则很少引起症状。
8、肾病和尿毒症各有什么症状?
9、这样的病人常因尿毒症死亡。
10、这种效应可能是由于在线血液滤过对促炎症细胞的直接调节作用或者通过复杂的相互作用包括广泛清除尿毒症毒素所致。
11、目的观察高危尿毒症患者应用每日短时透析的疗效。
12、在超过20%的确认病例中发生了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
13、目的:观察在尿毒症腹膜透析条件下淋巴孔超微结构的改变。
14、死亡原因多由于泌尿系统阻塞后引起尿毒症或感染。
15、结论在这次由不寻常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暴发流行中,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生在成人,以发生于女性中的病例为主。
16、病童会在约一个星期后回诊,疾病已经转变成溶血性尿毒症,这是由于毒素累积而导致肾脏损害的疾病。
17、总之,慢性肾盂肾炎反复发作,长期不愈,最后是要引发尿毒症的。
18、本研究旨在探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之尿毒症患者的希望状态与社会支持情形间的相关性。
19、严重积液是由心脏衰竭、心包囊横膈疝气、尿毒症、心包囊肿或低蛋白血症引起。
20、尽管有这些治疗方法,尿毒症死亡仍然是肾淀粉样病变的一个常见结果。
21、如尿毒症、失血性贫血、发烧、多汗、脱水及大剂量激素治疗时,均可导致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22、方法分析38例尿毒症血透患者的M型及二维UCG和临床资料。
23、尿毒症肺损害和病程长短、贫血程度、BUN浓度、高血压存在与否无固定关系。
24、我是大学大四学生,母亲身患尿毒症,家里经济条件不好,自己还有一年才能毕业。
25、目的观察小儿溶血尿毒症临床特点,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
26、总的来说,血液系统异常可以导致止血因子缺乏、肾功能衰竭、尿毒症、血小板减少症,这些变化可以促进出血,但是可以抵消高凝状态带来的一系列改变。
27、结果高糖、尿毒症血清组VEGF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尿毒症的网络释义
尿毒症
慢性肾衰竭是指各种肾脏病导致肾脏功能渐进性不可逆性减退,直至功能丧失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慢性肾衰的终末期即为人们常说的尿毒症。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各种晚期的肾脏病共有的临床综合征,是慢性肾功能衰竭进入终末阶段时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所组成的综合征。
尿毒症的翻译
尿毒症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dú
名词
(1) (会意。从屮(象草木初生),毒声。本义:毒草滋生)
(2) 毒物;毒药
毒,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说文》
聚毒药,以共医事。——《周礼·医师》
(3) 又如:服毒;下毒;毒汁,毒矢(毒箭);毒尽癍回(出天花后身上的癍痕消退);毒女(染有病毒的女子);毒熨(用药物熨贴毒病患处以治疗);毒弩(发射毒箭的弩弓);毒虺(毒蛇,毒虫);毒恶(指有毒的生物。如:毒蛇、蝎子等);毒蝮(指蝮蛇);毒螫(指毒汁、毒素)
(4) 祸患,祸害 。如:毒患(祸患);毒乱(祸乱);毒浪(恶浪。比喻动乱,灾难)
(5) 苦;苦痛
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荼毒。——《书·汤诰》。孔传:“荼毒,苦也,不能堪忍虐之甚。”
(6) 罪恶 。如:毒乱(为恶作乱;破坏扰乱)
(7) 姓
动词
(1) 毒害
或同系,情罪重者反出在外,而轻者、无罪者罹其毒。——清· 方苞《狱中杂记》
(2) 又如:毒老鼠;毒人(毒害别人);毒化(利用毒品残害人们。亦指用落后反动思想腐蚀人们);毒瘾(吸毒的癖好。因吸毒而失业,贫穷潦倒);毒钩(指某些动物尾部能注射毒液的钩针刺)
(3) 伤害;危害 。如:毒祸(危害;伤害);毒螫(毒害;危害);毒贼(残害,伤害)
(4) 怨恨,憎恨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5) 又如:毒情(怨仇);毒恨(痛恨;憎恨);毒苦(怨恨);毒孽(犹痛恨);毒情(犹冤仇)
(6) 通“督”。治理
以此毒天下。——《易·师》
形容词
(1) 有毒的;恶性的
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如:毒卉(毒草);毒虫(使人害病的虫);毒蝤(有毒的梭子蟹);毒鱼口(也称便毒、横痃,指各种性病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毒蛇螫手,壮士解腕(喻为全局忍痛割让局部);毒孽(深重的罪孽);毒病(恶性病症);毒症(毒病);毒肿(毒性肿块);毒疮(恶性疮疡);毒利(恶疾)
(3) 厚;多 。如:毒赋(繁重的赋税);毒炽(毒气盛炽)
(4) 暴烈;猛烈 。如:毒毒(酷烈);毒燎(烈火)
(5) 指极盛的热气 。如:毒暑(酷热的夏天)
(6) 厉害;甚于
有九折坂,夏则凝冰,冬则毒寒。——《水经注·河水》
(7) 又如:毒严(严寒)
(8) 狠;狠毒 。如:毒着儿(毒手;毒辣的法子);毒切(狠毒严酷);毒恶(狠毒凶恶);毒口(恶毒的语言)
dài
(1) 古同“玳”,玳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uk8 [沙头角腔] tuk8 [客英字典] tuk8 [海陆丰腔] tuk8 teu6 [东莞腔] tuk8 [台湾四县腔] tuk8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 tug6 [宝安腔] tuk8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毒 | 徒沃 | 定 | 沃 | 入聲 | 沃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duuk/dvk | dʰuok |
详细解释
zhēng
名词
(1) 腹中结块的病
脉沉重而中散者,因寒食成症。——晋· 王叔和《脉经》
(2) 又如:病症(病征。按:病征的 “症”,在古时只作“證”。症是近代的俗字);症坚(症结);症痼(腹中积久未消的痞块);症瘕(腹中结块的病。喻固陋寡闻);症噎(腹中结块,食塞咽喉)
(3) 另见
zhèng
名词
(1) 症候;病象。古通“證”
荔枝核性太热,补阴,人有阴症寒疾者,取七枚煎汤饮之,汗出便差。亦治疝气。——《五杂俎·物部三》
(2) 又如:死症(绝症。无法治好的病);险症(危险的症候);顽症(难治或久治不愈的病症);崩症(子宫大量出血的病);症象(症状)
(3) 另见
(4) “證”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tsiin5 [梅县腔] zhin5 [沙头角腔] zin5 [客语拼音字汇] zin4 [海陆丰腔] zhin5 [宝安腔] zin5 [陆丰腔] zhin5 [客英字典] zhin1 [东莞腔] zin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徵 | 陟陵 | 知 | 蒸 | 平聲 | 蒸 | 開口三等 | 曾 | 蒸 | ţĭəŋ | tring/ti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