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邮递
(1) 通过邮政发送
词语解释
传舍,驿站。
《新唐书·兵志》:“﹝ 开元 ﹞九年又詔:‘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復缘以升之。’” 清 郑鉽 《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其次问关征,再喜有邮递。”
邮寄,由邮局递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并 山东 李璮 《封齐王制詔》一宗,从行都邮递,缄以示予。” 老舍 《<骆驼祥子>附录》:“《宇宙风》迁到 桂林 ,《祥子》也又得到出版的机会,但因邮递不便,在 渝 蓉 各地就很少见到它。”
邮寄的书信。
唐 李涉 《庐山得元侍御书》诗:“正着白衣寻古寺,忽然邮递到云峯。”
引证解释
⒈ 传舍,驿站。
引《新唐书·兵志》:“﹝开元﹞九年又詔:‘天下之有马者,州县皆先以邮递军旅之役,定户復缘以升之。’”
清郑鉽《送族弟瀛州之官安县七十韵》:“其次问关征,再喜有邮递。”
⒉ 邮寄,由邮局递送。
引元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并山东李璮《封齐王制詔》一宗,从行都邮递,缄以示予。”
老舍《<骆驼祥子>附录》:“《宇宙风》迁到桂林,《祥子》也又得到出版的机会,但因邮递不便,在渝蓉各地就很少见到它。”
⒊ 邮寄的书信。
引唐李涉《庐山得元侍御书》诗:“正着白衣寻古寺,忽然邮递到云峯。”
邮递的国语词典
经由邮局人员递送的交寄方式。如邮递信件、邮递包裹。
邮递的网络释义
邮递
邮递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邑垂。垂,边郵;邑,城邑。“邮”,从邑,由声。本义:古地名。)
(2) 同本义
邮,左冯翊高陵,从邑,由声。——《说文》。按,邮亭,邮乡,在今陕西西安府高陵县。
(3) 传递文书的驿站
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孟子·公孙丑上》
因邮上封事。——《汉书》
缮治邮亭。——《汉书·赵充国传》
(4) 又如:邮吏(驿战管邮递的小官);邮馆(设在驿站的旅店);邮驿(古时办理传送公务信件的地方)
(5) 指传送文书的人
殷洪乔不为致书邮。——《晋书·殷浩传》
(6) 又如:邮人(传递公文书信的人)
(7) 古代井田间田官督耕所居的庐舍 。如:邮舍(古代田官督耕居住的庐舍)
(8) 通“尤”。过失,罪过
不知其邮。——《诗·小雅·宾之初筵》
邮又甚焉。——《国语·晋语四》。韦昭注:“邮,过也。”
以显朕邮。——《汉书·成帝纪》
(9) 又如:邮罚(判人罪过,处罚其身)
动词
(1) 传递;邮寄 。如:邮子(驿卒。传送文书、公物的差役);邮书(寄递的书信);信已经邮去;这月给母亲邮三十元
(2) 通“尤”。责怪
己无邮人。——《荀子·成相》
罪人不邮其上。——《荀子·议兵》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猷 | 以周 | 以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ju/jou | j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虒( )声。本义:轮流;交替)(2) 同本义
递,更易也。——《说文》
国之递甚也。——《战国策·齐策六》
二八侍宿射递代些。——《楚辞·招魂》
诈术递用。——《吕氏春秋·先巳》
合场递进。——傅毅《舞赋》
日月递炤(照)。——《荀子·天论》
(3) 又如:递嬗(不断地更迭、变化);递代(互相替换);递衣(轮流换穿同一件衣服);递兴(交替兴起);递迁(更易变化)
(4) 传;传送 。如:恭敬地递上;递钟(传杯,把盏);递传帖(递送帖子);递局(递眼色;示意);递夫(古代在驿站间运送官方货物的役仆);递铺(传送官方文书或货物的驿站);递禀(向上级呈关报告);递盏(传杯饮酒);递盗(转移偷盗之物)
(5) 特指通过驿站传递公文、货物等
驿传旧有三等,曰步递,马递,急脚递。——宋· 沈括《梦溪笔谈》
(6) 如:递运(转运;驿站运输)
(7) 押送 。如:递解还乡(押送犯人返回原籍);递发(挥送);递流(放逐)
副词
(1) 顺次地;一个一个地
向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唐· 杜牧《阿房宫赋》
(2) 如:递加;递减;递相(顺次,一个接一个,各自);递转(依次转动);递演(逐步演变);递毁(依次毁废);递化(顺次改变);递日(一日接一日)
名词
(1) 驿站 。如:递铺(驿站,邮局);递卒(驿站的役卒);递角(邮包)
(2) 驿车;驿马
黄衣小使录姓名,领出长安乘递行。—— 唐· 白居易《缚戎人》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din5(tîⁿ) [饶平、潮阳]di5(tî)